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MZ036)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路芳黄光伟史艳兰方波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民族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仪式
  • 3篇生态
  • 2篇生态智慧
  • 2篇亲和
  • 2篇旅游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遗产
  • 1篇仪式化
  • 1篇游客
  • 1篇展演
  • 1篇整体性
  • 1篇撒尼人
  • 1篇色空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
  • 1篇天国
  • 1篇情感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变迁

机构

  • 7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澳大利亚国立...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永城职业学院

作者

  • 7篇路芳
  • 1篇方波
  • 1篇史艳兰
  • 1篇黄光伟

传媒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民族艺术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产性保护下的仪式化展演——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亚鲁王》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在全球化与标准化的语境中,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并相互协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能够生生不息地生活在它们的原生环境之中是一个颇为重要的内容。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亚鲁王》为例,探讨生产性保护下的仪式化展演及展演中的传与承,可以看到麻山知识精英们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效传承其文化遗产核心价值的种种努力。
路芳
关键词:仪式化展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中的再生产被引量:10
2015年
在遗产旅游备受欢迎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当作旅游吸引力已不鲜见。但有学者发现在遗产不断被商业化、被转化提升为游客消费体验的产品的过程中,遗产丧失了其意义与真实性;也有专家认为,如果规划和管理得当,地方文化也许是社区最有价值的资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是否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文章根据作者多年在云南省东南一带的田野案例,发现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于旅游的过程中,由于真正的人性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所以,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定的观念、价值可能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觉的活动被传递下去;同时,也可能在再生产的实践中根据策略的变通而出现消费遗产、遗产的再仪式化、文化借用等遗产变迁现象。
路芳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吸引力
澳大利亚国家遗产名录评估体系的特色
2012年
由于在遗产保护和遗产研究方面的显著特色,澳大利亚遗产保护体系得到了普遍认可。文章以澳大利亚国家遗产名录的遗产地评估为例,介绍其遗产评估体系特色,如国家遗产评估程序,名录评估标准,影响国家遗产名录登录的要素等,以期为我国的遗产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路芳
仪式与生态亲和被引量:5
2014年
仪式除了具备影响社群的组织与运行的社会功能外,还与生态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在不同民族的仪式实践中,可以看出虽身处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祭祀对象,但却普遍存在着对自然的崇拜以及为保护自然而需遵守的禁忌,展示了他们没有把自然视为异己的、需要征服的对象,而是将其作为与自己和平共处、甚至造福于己的神灵的生态智慧,如中国自古就有的社祭、彝族阿细人的密祭摩仪式、藏族的祭海仪式。不论是农耕民族、还是山地民族,或是草原民族,都会在仪式中展现其生态智慧,表达人们与生态的亲和关系。
路芳黄光伟
关键词:生态智慧
仪式共食中的“共睦态”被引量:2
2014年
仪式祭献与共食可常见于仪式中,作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的需要,祭献与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关系紧密;通过仪式共食,神—人,人—人之间建立了一种人为的亲属关系,形成一种具有显著的社会平等、团结、无结构的"共睦态",不但保证了宇宙自然,神灵与村民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关系,也使人与人之间,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在仪式中得到了升华,通过仪式共食,中国文明中的价值和表述体系也得到了彰显。
路芳
游客情感与遗产制造被引量:5
2014年
遗产地和博物馆的游客,常常被学者和专家们假定为是没有文化的破坏性人群,对需要保护的遗产而言是危险的。事实上,游客通过参观访问产生了自己的意义,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使用遗产地和博物馆。游客所作所为产生的结果以及他们建构的意义,兼具政治和社会的保守性和创造性,有时是批评性的、有意义的,有时则索然无味。但是,游客或访客(不管你喜欢哪一个称谓),都是较为主动积极的主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参观来产生意义。
劳拉简.史密斯
关键词:遗产游客
略论当代藏族长篇小说中的色空观念被引量:1
2013年
藏传佛教深深影响着藏族作家的创作,使其作品所反映的世界常常是精神决定物质的不同于常态文学的幻与真之世界。由于深受全民族信教氛围的影响,当代藏族作家在自己的史诗级小说中,都不同程度地复述佛教教义所确定之真与幻,体现出对天国真境的宣扬与现世幻境的暗示,并浓墨重彩地描写信徒们的赎罪、替罪与虔诚修持行为,从而流露出对来世真境天国的无限向往。但是,藏族作家在创作时也需要把握好一种作品内在人生价值趋向度的平衡。
方波
旅游实践中的文化整体性——斯图尔德“社会文化整合层次”理论新探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以在云南石林及其核心景区五棵树村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为基础,对旅游与文化变迁关系现有研究中将旅游实践视为一种单向度的行为而给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带来强大影响的观点进行反思,认为斯图尔德社会文化整合层次理论对从目的地社会内部主体性解析文化整体性及其结构性进程,从而更为客观地认识旅游发展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史艳兰
关键词:旅游实践文化变迁文化整体性撒尼人
生态被引量:1
2013年
生态是当今世界性热议话题,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方法也被运用到以人类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领域,从各角度关注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问题,产生了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及生态学等研究方式。然而,对环境与文化关系的研究,不能仅从环境决定文化的生态文化学出发,也不能只从西方中心主义,而应从环境与文化依存关系的视角去研究环境与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对各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的研究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古代各族先民的传统生态智慧以及与生态和谐相处的关系。
路芳
关键词:生态生态智慧
仪式与生态亲和
在人类学界,很早就有学者注意到仪式在社会中的作用和目的,即仪式的社会功能,他们关注的问题包括: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仪式如何影响社群的组织与运行,如涂尔干就认为:仪式是"那些引导人们如何在神圣的物质在场的时候做出怎样行为的规...
路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