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药物技术创新与新药创制产学研联盟(2010ZX09401-403)
- 作品数:38 被引量:158H指数:7
- 相关作者:郑卫章丽刘静戴梦王富强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微生物药物技术创新与新药创制产学研联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工业用产黄青霉菌基因组的RAPD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为寻找高产菌株的分子标记,尝试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青霉素生产菌株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分别以9株不同产量的产黄青霉菌基因组DNA为模版,筛选引物23条,并且对一条高产菌株特异条带进行了克隆与杂交验证.
- 刘静戴梦章丽赵颖张佳王富强
- 关键词:产黄青霉RAPD基因组多态性
- 病毒与肿瘤发生及治疗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病毒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很多肿瘤的发生和转移都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然而,经过改良的病毒(如溶瘤病毒)也可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本文综述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张璐林军郑玉果朱宝泉
- 关键词:肿瘤病毒溶瘤病毒抗肿瘤药物
- 布雷菲尔德菌素A高产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了选育布雷菲尔德菌素A(BFA)高产菌和优化发酵条件。采用紫外线照射(UV)、亚硝基胍(NTG)和UV+NTG复合诱变处理BFA产生菌Eupenicilum sp.E-0506筛选突变株后进一步发酵选育;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正交试验考察摇瓶装液量、转速等因素的影响。试验所确定的BFA产生菌的孢子诱变适宜条件为:孢子悬液在电磁搅拌下经紫外照射处理60 s后,以2.0 mg/mL NTG处理30 min;获得了一株高产BFA的诱变菌株E-UN88,其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10.36倍。并确定了发酵优化参数:500 mL三角瓶内装100 mL培养液,摇床转速为250 r/min,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26℃,种子培养时间43 h,发酵时间120 h。BFA高产菌及其发酵优化参数为工业化发酵生产BFA奠定基础。
- 张祝兰唐文力杨煌建王娟任林英
- 关键词:诱变发酵
- 固态培养法提高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 放线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迄今为止发现了超过20000种微生物源生物活性物质,其中50%来源于放线菌。而临床和农业中长期使用的150种抗生素中,三分之二来源于放线菌,在微生物药物研发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放线...
- 杨宁董悦生路新华丁彦博郑智慧
- 关键词:次级代谢产物放线菌
- 四羟基环孢菌素衍生物转化菌株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对四羟基环孢菌素衍生物([γ-HyMeLeu4]CyA)转化菌Nonomuraea dietziae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考察糊精、黄豆饼粉、葡萄糖、酵母粉和蛋白胨对发酵单位的影响,同时对底物环孢菌素A的添加时间、添加量和发酵培养时间进行了摸索。结果得到了最优培养基配方为:糊精1.2%、葡萄糖3.0%、酵母粉0.9%、蛋白胨0.5%、黄豆饼粉1.5%;底物添加最佳时间是36h,添加量是400μg/mL,最佳放瓶时间是96h。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γ-HyMeLeu4]CyA的产量提高了63%左右。结论优化后的发酵条件更适合转化菌的生长,有利于目的产物产量的提高,该发酵条件的优化为[γ-HyMeLeu4]CyA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 章丽戴梦郑桂珍赵颖刘静张佳王富强
- 关键词:发酵条件优化均匀设计
- 放线菌FIM06-0063产生的安莎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鉴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离、纯化、鉴定来自放线菌FIM06-0063发酵液中的安莎类化合物。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柱层析、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对FIM06-0063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紫外、质谱、核磁等方法对获得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FIM06-0063菌株发酵液中共分离到4个安莎类化合物,经波谱方法鉴定,分别为:9-甲氧基-安丝菌素P-3(9-methoxy-ansamitocinP-3,1),安丝菌素P-2(ansamitocin P-2,2),安丝菌素P-3(ansamitocin P-3,3)和安丝菌素P-4(ansamitocin P-4,4)。结论首次从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天然产物。活性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对HL60肿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72.68nmol/L。
- 毛思雨陈宏陈丽王传喜陈晓明贾纬谢颖郑卫
- 关键词:放线菌分离纯化
- 4″-取代烯丙氧基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 2013年
- 分别以阿奇霉素11,12-环硼酸酯和克拉霉素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21个大环内酯类芳基取代烯丙氧基衍生物,比较了阿奇霉素4″-取代烯丙氧基衍生物,3-脱克拉定糖-3-取代烯丙氧基衍生物以及3-脱克拉定糖-3-取代烯丙氧基-11,12-二甲氧基衍生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在阿奇霉素4″-位引入芳基取代烯丙氧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丙型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有明显提高,在阿奇霉素3-位引入芳基取代烯丙氧基使抗菌活性减弱且抗菌谱变窄,而在11,12-位引入甲氧基则会使抗菌活性进一步减弱。当引入的芳基取代烯丙氧基为杂芳环取代时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另外,在红霉素A的3-位引入4-(2,5-二氯苯氧基)-2-丁烯基,也会减弱化合物抗菌活性且抗菌谱变窄。
- 沈舜义黄新颜刘毓彬葛涵
-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菌活性
- 6-O-甲基-9-取代吖嗪红霉素A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被引量:4
- 2013年
- 以硫氰酸红霉素A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18个2'-O-乙酰基-6-O-甲基-9-取代吖嗪红霉素A衍生物及6-O-甲基-9-取代吖嗪红霉素A衍生物。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得大部分化合物对受试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特别是对革兰阳性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抗菌活性强。
- 葛涵沈舜义
- 关键词:抗菌活性
- 糖肽类抗生素A40926B产生菌的培养基优化及菌种选育被引量:2
- 2012年
- 以A40926 B产生菌野野村放线菌SIPI-D-30为出发菌株,通过UV诱变及乙酸钠和甘氨酸抗性平板筛选,获得A40926 B产量提高的突变株SIPI-U-157。经优化,确定摇瓶发酵培养基(g/L)为:葡萄糖5.0、麦芽糊精30.0、可溶性淀粉10.0、玉米淀粉30.0、大豆蛋白胨5.0、肉蛋白胨10.0、酵母浸粉5.0、冷榨黄豆饼粉10.0、棉籽饼粉5.0、L-缬氨酸1.0,发酵培养7 d,突变株的A40926 B发酵单位为893 mg/L。该突变株在5 L发酵罐中培养180 h,A40926 B的产量最高为583 mg/L。
- 黄灵丽沈晓放陈少欣
- 关键词:菌种选育发酵
- 海洋来源链霉菌FIM090041产生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筛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发现潜在的抗流感药物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方法,从海洋微生物菌库中筛选产生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菌株,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通过紫外、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到两个吲哚生物碱类活性化合物1和化合物2,结构解析确定它们分别与SF2583 A和SF2583 B同质,对神经氨酸酶的IC50为67.8μmol/L和122.8μmol/L,Ki为13.5μmol/L和21.6μmol/L。结论本文首次报道该化学结构类型化合物对神经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江宏磊王传喜江宁宇陈名洪彭飞谢阳江红
- 关键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吲哚生物碱流感链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