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7065)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葛飞朱润良朱门君王娜许银更多>>
相关机构:湘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小球藻
  • 1篇淡水藻
  • 1篇毒性
  • 1篇钝顶螺旋藻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分布
  • 1篇亚显微结构
  • 1篇阴离子
  • 1篇荧蒽
  • 1篇藻类
  • 1篇栅藻
  • 1篇受性
  • 1篇水藻
  • 1篇酸性磷酸酶
  • 1篇铜绿微囊藻
  • 1篇普通小球藻
  • 1篇球藻
  • 1篇微囊藻
  • 1篇污染
  • 1篇细胞

机构

  • 7篇湘潭大学

作者

  • 7篇葛飞
  • 3篇朱润良
  • 3篇喻方琴
  • 3篇朱门君
  • 3篇杨良
  • 2篇吴秀珍
  • 2篇王娜
  • 2篇许银
  • 2篇梁志杰
  • 2篇刘燕
  • 1篇梁志杰
  • 1篇彭方
  • 1篇刘燕
  • 1篇陶能国
  • 1篇罗岳平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湘潭大学自然...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藻类及其胞外分泌物对净水工艺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以原水中常见蓝绿藻及其胞外分泌物的基本性质为基础,概述了目前净水工艺除藻的一般方法和原理,以及藻类及其胞外分泌物对净水工艺的影响,指出应特别关注胞外分泌物在净水处理中对消毒副产物的贡献及去除方法,采用组合工艺优化处理效果。
王娜葛飞吴秀珍朱润良朱门君
关键词:胞外分泌物净水工艺消毒副产物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荧蒽对小球藻的联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0
2011年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与多环芳烃荧蒽(Flu)的联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CTAC初始浓度固定为100μg/L时,随Flu浓度的升高(0~100.84μg/L),CTAC与Flu的联合毒性由协同效应(0~22.50μg/L)转为拮抗效应(22.50~100.84μg/L).当Flu浓度为1.13μg/L时,协同效应达到最大(RI=2.01),与对照组相比,生物量抑制率从37.5%增加至80.9%;对氮和铁单位吸收量分别从0.27mg和9.18μg降至0.09mg和2.14μg;藻细胞Zeta电位从-10.0mV提高至-8.3mV;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从5.00mg/L和80.65μg/mg降为2.57mg/L和50.36μg/mg.根据实验结果分析,CTAC与Flu复合污染体系提高了藻细胞Zeta电位,抑制了小球藻对氮和铁的吸收,降低了藻细胞体内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
杨良葛飞喻方琴许银朱润良朱门君王静
关键词:荧蒽小球藻联合毒性
钝顶螺旋藻对Zn2+和Cd2+的耐受性及吸附特性
<正>随着采矿、冶炼、电镀等行业的发展,重金属废水的不合格排放致使大量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体,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并可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近年来,利用微藻生理特性...
刘燕谭萼辉朱丹丹梁志杰彭方葛飞
文献传递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抑制小球藻生长的效应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2
2009年
以普通小球藻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的抑藻效应,通过营养元素吸收、Zeta电位、酸性磷酸酶和亚显微结构的测定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TAC浓度在0.1-1 mg/L范围内随浓度升高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增强,96 h抑制小球藻生长的半效应浓度(96 h-EC50)为0.18 mg/L.0.3 mg/L CTAC作用8 d后,对小球藻生物量的抑制率为70.7%,对氮和铁单位吸收量的抑制率分别为83.9%和86.2%,藻细胞Zeta电位从-12.5mV提高至-6.7 mV,酸性磷酸酶相对活力降至23.1%,藻细胞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蛋白核扭曲和溶酶体膨胀等现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CTAC提高了藻细胞Zeta电位,抑制了小球藻对氮和铁的吸收,影响磷的代谢并引起亚显微结构的改变.
许银葛飞陶能国朱润良王娜
关键词:小球藻ZETA电位酸性磷酸酶亚显微结构
CTAC/Flu复合污染体系中Flu在小球藻的亚细胞分布
<正>环境中的污染物几乎都以复合污染的形式存在。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实际环境中往往与表面活性剂、杀虫剂、重金属等污染物共存。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是一类毒性相对较高的表面活性剂。藻类在水环...
葛飞喻方琴梁志杰刘燕杨良
文献传递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急性毒性被引量:4
2012年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13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QACS,烷基链长度CL=8~18)对两种淡水藻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3种QACS对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96h-EC50分别在0.108~9.472mg·L-1和0.085~12.188mg·L-1之间;且随着烷基链长度CL的增加,取代基相同的QACS对两种淡水藻的急性毒性逐渐增大。抛物线模型较线性方程能更好地拟合QACS的急性毒性参数lg(1/EC50)与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以及与烷基链长度CL之间的关系,且对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拟合趋势相同,可为预测类似化合物对淡水藻的急性毒性提供参考。
喻方琴葛飞朱门君梁志杰刘燕
关键词:淡水藻急性毒性
阴离子对混凝去除水中铜绿微囊藻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以原水中常见的微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is aeruginosa)为目标物,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混凝除藻的效果及水中共存阴离子对混凝除藻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7~8时,投加20 mg/LPAC剩余浊度降至0.80 NTU,除藻率可达84.0%.共存阴离子对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影响表现为:Cl-和H2PO4-对混凝除藻的抑制作用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最大可使除藻率分别降低47.6%和23.6%;SO24-和HCO3-对混凝除藻的抑制作用随离子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可使除藻率分别降低31.7%和50.2%;NO3-和F-对混凝除藻的影响较小.
罗岳平宋金思吴秀珍杨良葛飞
关键词:阴离子混凝铜绿微囊藻PA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