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01106)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林强郑秀平王洪飞周元昌郑燕梅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杂交
  • 2篇杂交早稻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 2篇早稻
  • 2篇早籼
  • 2篇水稻
  • 1篇稻米
  • 1篇稻米胶稠度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含量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系
  • 1篇烟后稻
  • 1篇野败型
  • 1篇育性
  • 1篇杂交稻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杂种优势分析
  • 1篇栽培

机构

  • 4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州国家水稻...

作者

  • 4篇林强
  • 3篇王洪飞
  • 3篇郑秀平
  • 2篇周元昌
  • 1篇谢华安
  • 1篇张建福
  • 1篇郑燕梅

传媒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系杂交早籼稻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用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杂交早籼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性状进行了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到种子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控制,两种效应对提高杂交早稻组合直链淀粉含量具有相反的作用。直链淀粉含量的总平均优势主要由细胞质平均优势和母体平均优势共同构成,以母体平均优势所产生的效应为主,总超亲优势由种子超亲优势和母体超优势共同构成,以母体超亲优势所产生的效应为主。
林强王旭春王洪飞郑秀平周元昌
关键词:杂交早稻直链淀粉含量杂种优势
京福1优943作烟后稻大面积示范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12年
京福1优94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大穗型不育系京福1A与福恢94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晚稻组合,于200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闽审稻2006019),2009年通过云南西双版纳审定[滇特(版纳)审稻2009032号]。2011年该组合在闽北山区顺昌县作烟后稻示范7.2 hm2,测产验收平均产量8.67 t/hm2,最高产量9.30 t/hm2;在遭受寒流等异常天气条件下,该组合仍表现出高产稳产、熟期转色好等特点。分别从芽管、苗管、肥管、水管和药管等5个角度总结其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林强王洪飞郑秀平
关键词:杂交水稻烟后稻栽培技术
水稻CMS-WA微效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分析水稻育性微效恢复基因的表型遗传,以套袋自交结实率、嵌合颖花率和黑染花粉率为指标考查野败型(WA)不育系珍汕97A、龙特浦A和京福1A的育性在3个转育高世代中的表现。研究结果:黑染花粉粒的出现与微效恢复基因有关,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从而产生杂株;采取遗传提纯等方法可以排除部分微效恢复基因,达到提纯和去杂的目的,若要完全将其排除,在理论和实践上是不可能的;嵌合颖花率适合作为微效恢复基因遗传分析的量化指标,为进一步研究其分子遗传提供基础。
林强郑燕梅张建福谢华安
关键词: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
早籼杂交稻稻米胶稠度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禾谷类作物数量性状遗传模型,以6个籼型不同胞质类型的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早籼杂交稻稻米胶稠度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稻米胶稠度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遗传效应控制,恢复系明恢82和明恢89可以极显著或显著地提高杂种胶稠度.杂交早稻组合F2稻米胶稠度的总平均优势和总超亲优势,均受到种子直接基因效应和母体植株基因效应的控制.
林强王旭春王洪飞郑秀平周元昌
关键词:杂交早稻胶稠度杂种优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