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0719)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 相关作者:彭琦张洁夫陈松周晓婴高建芹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甘蓝型油菜PGIP基因家族新成员PGIP18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尚未在油菜及相关植物中找到抗性基因。油菜等植物中的PGIP蛋白对核盘菌的致病因子PG具有诱导性防卫反应作用,有关PGIP蛋白的防卫反应机制研究已成为热点。本研究利用同源序列法,从甘蓝型油菜宁RS-1中克隆得到1个尚未报道的PGIP基因家族新成员——PGIP18。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的DNA具有1段长97bp的内含子序列和两段外显子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甘蓝型油菜PGIP2亚家族蛋白同源性较高,且都由保守的N端信号肽和富含亮氨酸的LRR重复结构域组成。该基因的克隆为揭示油菜中内源PGIP基因的抗病机制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 彭琦陈松张维伍林涛周晓婴高建芹张洁夫戚存扣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生物信息学分析
- 核盘菌诱导下甘蓝型油菜防御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菌核病是油菜主要病害,至今尚未在油菜及相关植物中找到抗性基因。本研究利用qRT-PCR法比较了抗病品种宁RS-1和感病品种APL01在接种核盘菌后0~48 h内11个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以揭示抗病品种宁RS-1的抗病机制。结果表明,4个基因(PGIP、Cu/ZnSOD、OXO和GLP)在核盘菌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表达量均较高,且抗病品种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尤其是PGIP基因,抗病品种宁RS-1在24 h的表达量为诱导前的170.4倍,而感病品种仅为诱导前的3.5倍,该时期抗病品种PGIP的表达量为感病品种的1299.4倍;2个基因(LOX2和PDF1.2)在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的表达量均较低,但抗、感品种间表达量差异显著;5个基因(FeSOD、PAL、EDS1、PR1和EIN3)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的表达量均较低,且抗、感品种间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推测抗病品种宁RS-1对菌核病的抗性可能是由于PGIP的上调表达,抑制了核盘菌PG蛋白对侵染部位油菜组织细胞壁的降解,从而抑制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蔓延。
- 马田田彭琦陈松张洁夫
- 关键词:核盘菌甘蓝型油菜
- 甘蓝型油菜异分支酸合酶基因的克隆及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被引量:4
- 2016年
- 为了解异分支酸合酶1(ICS1,水杨酸合成的限速酶)在甘蓝型油菜抗病过程中的功能,以甘蓝型油菜耐菌核病品种宁RS-1为材料,在核盘菌侵染时,研究甘蓝型油菜ICS1基因和水杨酸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首先利用同源序列法克隆得到宁RS-1中ICS1基因的c DNA序列,命名为Bn ICS1。Bn ICS1序列全长1 719bp,编码572个氨基酸残基,含有1个分支酸结合域。表明油菜中也存在异分支酸途径。接种核盘菌前、后及不同时期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发现Bn ICS1在核盘菌接种后6hpi(接种后6h)表达量升高,但是24hpi后降低;而MPK4基因的表达量在6hpi降低,24hpi后升高,说明SA合成先是被核盘菌诱导,但随后又被抑制。EDS5基因和PR1基因表达量从接种后6hpi持续升高,而PDF1.2基因的表达量不断降低,说明SA信号通路最终受核盘菌诱导形成病斑,而茉莉酸途径及其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受到抑制。
- 彭琦高建芹周晓婴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松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核盘菌
- 甘蓝型油菜裂角性快速鉴定的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采用改良的随机碰撞法对162份常规油菜品种和219份高世代自交系材料的裂角性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抗裂角材料的数量在常规品种中占比为25.3%,在自交系中占比为21.9%,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抗裂角性好的品种占比越来越高,抗裂角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改良的随机碰撞法可以为油菜裂角性评价和抗裂角品种选育提供技术依据。
- 彭琦张洁夫张维陈松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