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6B04)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列陈朱蕾刘婷於林中张静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黄石理工学院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植物废物对垃圾堆肥过程VSCs释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选取黄豆杆、红薯藤、菠萝蜜果核和紫檀树叶4种植物废物,分别与生活垃圾混合进行堆肥处理,考察堆肥过程中甲硫醇、甲硫醚、二甲基二硫醚3种含硫类可挥发性有机物(VSCs)释放量与植物废物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工况下,3种VSCs释放均集中在堆肥初期(前6d),甲硫醇均为主要的恶臭贡献者.不同工况的3种VSCs释放浓度差异显著.其中,以红薯藤为堆肥配料的工况下3种VSCs累积释放浓度均最高,以黄豆杆和紫檀树叶分别为堆肥配料的工况相对较低,累积释放浓度仅为前者的16.0%~74.3%,并低于生活垃圾单独堆肥.VSCs释放水平与混合原料的易降解有机物含量呈正比,与其植物多酚的含量呈反比.
- 张静於林中何品晶章骅邵立明
- 关键词:堆肥
- 生活垃圾机械-生物预处理工艺优化被引量:5
- 2011年
- 以宜昌市垃圾综合处理场为例,分析了通风量和水分对生物预处理的影响,进而优化生物预处理的实际应用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通风量与水分对预处理过程中堆体温度、pH、堆高变化影响明显,对挥发分变化影响不明显。选取每30 min风机送风8 min的通风方式,处理之前调整垃圾水分在40%~50%之间,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处理效果。
- 杨列刘婷陈思张俊熊辉胡骏嵩陈朱蕾
- 关键词:生活垃圾堆肥化水分通风量
- 生活垃圾预处理后续堆肥化通风方式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以宜昌市垃圾综合处理场预处理后的筛下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通风方式对后续堆肥化效果的影响。对堆体温度、pH、堆高、耗氧速率、腐熟度等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通风方式为"每半小时通风8 min,每天开风机8 h。温度降低到35℃时,停止通风"时,后续堆肥化效果最好。
- 杨列刘婷谢文刚熊辉曹泳民陈朱蕾
- 关键词:生活垃圾预处理通风方式
- 生物预处理过程中有机质与水分对垃圾热值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生活垃圾生物预处理过程中混合垃圾的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变化及其对垃圾热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预处理会降低垃圾有机质和水分;热值与有机质呈正相关(r=0.964),与水分均呈负相关(r=-0.865)。为了提高垃圾热值,建议预处理主要以水分去除为主,减缓有机物降解,采用短期的通风干燥处理为宜。
- 杨列陈朱蕾唐素琴龙思杰胡骏嵩
- 关键词:生活垃圾生物预处理有机质水分热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