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446)
- 作品数:9 被引量:578H指数:8
- 相关作者:吴志峰文雅姜春钱乐祥邓南荣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地理学碰上“大数据”:热反应与冷思考被引量:85
- 2015年
- 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热潮迅猛波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地理学是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天然试验场。聚焦地理学与大数据的碰撞,回顾大数据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探索,重点讨论大数据给地理学研究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讨论认为:大数据已经对地理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人文地理学领域的反应最为热烈,基于大数据的研究案例纷纷呈现;地理信息科学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将会更加迅猛发展,自然地理学领域正在寻找和等待爆发点。目前,大数据还不能改变地理学的核心命题与基本范式,在坚持地理学核心思想的同时,应该对地理学领域有关大数据理论的探讨与应用尝试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
- 吴志峰柴彦威党安荣龚建华高松乐阳李栋柳林刘行健刘瑜龙瀛陆锋秦承志王慧王鹏王伟甄峰
- 关键词:地理学大数据笔谈
- 广东山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被引量:9
- 2013年
- 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尺度效应能够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确定合理的土壤取样间距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类型法估算了广东山区表层(0—20 cm)和全剖面(0—10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选择4条采样带,获取采样间距为250 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序列,并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工具对其进行多尺度分解,得到2×250 m、22×250 m、23×250 m、24×250 m、25×250 m和26×250 m6个分解尺度上的小波信息,计算小波信息方差。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其空间异质性的大小受控于不同尺度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影响程度;整体上在大于等于1 km的尺度,其空间异质性较强;各个样带特征尺度的差异与各样带的土壤和植被类型、地貌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耕作管理方式等人类活动干扰强度有关。
- 姜春吴志峰钱乐祥文雅邓南荣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小波变换
- 耕地转型的研究路径探讨被引量:93
- 2014年
- 当前,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总体上处于"描述—解释"阶段,高度集中在森林转型研究领域及空间形态研究路径。学术界亟须推动土地利用转型研究向科学调控阶段发展。对此,本文尝试提出耕地转型的研究路径,以期带动土地利用转型研究领域向半人工半自然复合土地系统乃至人工土地系统拓展、研究路径向非空间形态延伸。耕地转型诊断可以从空间形态转型与功能形态转型两条路径开展。其中,前一路径关注耕地的空间分布及其收缩与扩张,可以从耕地数量变化或格局变化视角开展研究;后一路径关注耕地功能的变化过程,可以从外部性或政策演进视角开展研究。由社会—生态负反馈驱动的耕地功能形态转型,主导着由社会—经济动态驱动的耕地空间形态转型进程。据此,作者构建了耕地转型调控框架及其层次分析体系。
- 宋小青吴志峰欧阳竹
- 关键词:耕地土地利用
- 基于小波变换的土壤有机碳与其影响因子多尺度相关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基于GIS,采用小波变换和相关分析方法,以广东山区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子(包括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海拔、坡度和坡向)作为分析对象,选取4条样带,使用一维离散小波变换对分析对象进行多尺度分解,在栅格尺度上定量分析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其影响因子相关关系的多尺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其影响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尺度相关性.NDVI在2、8和16km尺度、海拔在8和16km尺度下的控制作用最强;坡度的控制作用极弱,尺度相关性不显著;坡向在大于2km尺度表现为随尺度增加而增大的负相关作用.不同样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受不同影响因子的制约,NDVI和海拔是影响广东山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的主要因子,坡度和坡向仅在个别样带、较大尺度上起作用.
- 姜春钱乐祥吴志峰文雅邓南荣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小波变换
- 20年来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与效率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39
- 2019年
- 广东省是中国国家级低碳试点省份之一,碳减排是广东省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积极承担经济大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责任的战略行动。区域碳排放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明确今后省级低碳试点建设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为此,以广东省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地类排放系数法和K-mean聚类法,对广东省1996-2015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和效率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净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年均增幅6.04%,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源,林地是主要碳汇;(2)广东省各区域净碳排放量、耕地与建设用地碳排放量的变化幅度为粤北<粤东和粤西<珠江三角洲,林地碳吸收量变化幅度为粤东和粤西<珠江三角洲<粤北;(3)20 a来随着人均GDP增加,广东省单位GDP碳排放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益明显提升;(4)以人均碳排放为排放量指标,以单位GDP碳排放为排放效率指标,广东省21个地级市可以分为4类:高排放-中效率(HE-ME)、高排放-低效率(HE-LE)、中排放-低效率(ME-LE)和低排放-高效率(LE-HE)。目前,广东碳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碳减排形势仍然严峻,未来应该继续对碳排放强度和效率进行调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低碳示范省建设。
- 杨国清朱文锐文雅林英昌
-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聚类
- 城市景观格局时空特征的热环境效应研究——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被引量:18
- 2015年
- 1999—2009年,广州市花都区经历了经济腾飞的10 a,不断变迁的城市景观格局时刻影响着热环境的分布。论文基于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获得地温反演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图。采用均值-标准差法划分热力等级以分析热力重心变化,并与建设用地重心变化作对比。通过移动窗口得出可视化的景观指数,指数刻画包括景观多样性和建设用地密度、形状和分布状况,进而分析景观指数与地温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南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土地利用类型并非是影响地温分布的唯一因素;区内城市景观格局多样性与地温虽存在正相关关系,但随着多样性程度加剧且各组合面积比例均匀,降低了两者相关程度;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分离度与地温的相关关系较为稳定,且比例较高或分离度较低的所在区域通常为高温区;建设用地平均分维指数与地温的相关性随着其形状的复杂性加剧和分布范围扩大而降低,即影响了高温形成的程度。
- 黄丽明陈健飞
- 关键词:热环境单窗算法
- 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中国区域的校正及应用被引量:228
- 2015年
- 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搭载的业务型线扫描传感器(DMSP/OLS)获取的夜间灯光影像,可客观地反映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强度,其广泛应用于城市遥感的多个领域。但该数据缺少星上的辐射校正,下载的原始影像数据集不能直接用于研究,需进行区域校正。长时间序列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集主要存在2个问题需在校正过程中解决:(1)原始影像数据集中的影像是非连续性的;(2)数据集中的每一期影像都存在着像元DN值饱和的现象。针对这2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变目标区域法的影像校正方法,对提取出来的每一期中国区域的夜间灯光影像进行了校正,该校正方法包括相互校正、饱和校正和影像间的连续性校正。最后,为了检验校正方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本文将校正前后中国夜间灯光影像与GDP和电力消耗值,分别进行回归分析评价表明,校正后的影像更客观合理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 曹子阳吴志峰匡耀求黄宁生
- 关键词:校正方法GDP
- 广州市土壤与植被碳蓄积及其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在遥感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广东省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00年ETM+遥感数据,提取广州市土壤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壤类型法和植被指数法分别计算广州市的土壤与植被碳蓄积,并分析其空间格局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广州市土壤有机碳储量0~20 cm为2.16×107t,0~100 cm为6.40×107t;广州市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0~20 cm为32.06 t·hm-2,0~100 cm为94.91 t·hm-2.2广州市植被碳储量为5.75×107t,平均碳密度为160.92 t·hm-2;不同植被类型平均碳密度:针叶林(178.00 t·hm-2)〉阔叶林(164.68 t·hm-2)〉园地(106.23 t·hm-2)〉灌木(8.04 t·hm-2)〉草地(0.13 t·hm-2).3广州市土壤有机碳密度南部高于中部和北部,土壤有机碳储量则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广州市植被碳密度较高的区域位于植被保护较好的风景区和郊区,中心城区土壤有机碳库和植被碳库都较低.4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植被碳储量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关系,植被碳储量高的区域,其土壤有机碳储量也高.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植被碳储量的相关性大于深层(0~100 cm)土壤.
- 吴志峰黄银华姜春
- 关键词:土壤植被碳蓄积
- 基于核密度估算的路网格局与景观破碎化分析被引量:94
- 2012年
- 道路网络的发展是导致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的重要因素,如何定量表征道路网络特征及其破碎化效应是道路生态学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以珠江三角洲核心区为案例,采用核密度估算(KDE)结合道路密度指数方法,探讨了区域路网格局及其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结果表明:KDE法能有效识别和提取高密度路网热点区域;道路密度指数分析显示,道路密度与景观破碎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道路密度与KDE法结合能突破传统基于行政边界计算道路密度的局限,为研究路网特征及其景观破碎化程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量化工具。
- 蔡雪娇吴志峰程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