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02145)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凤阳高家平梁月红张宏磊张立立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铁路中心医院廊坊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递增负荷运动下血乳酸丙酮酸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乳酸阈机制探讨(英文)被引量:4
- 2007年
- 背景:作者曾提出:“运动中有氧产能过程与当时耗能过程不匹配是代谢发生转变的原因;而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直接作用是防止丙酮酸在胞浆内堆积,防止其堆积对糖酵解产能过程的抑制,以保证酵解过程的快速供能;这一步生化反应的机制是对畅通糖代谢酵解途径供能速率的调节”的假说。目的:观察补充吸氧对代谢转变有无影响,分别从人体和动物水平上探讨乳酸阈强度(代谢转变时)下代谢转变的机制,验证人体和动物结果的一致性。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廊坊师范学院体育系。对象:受试者为24名体育专业本科男生,体质量为(58±4)kg,身高为(175±6)cm,年龄(21±2)岁,二级运动员12人,无等级学生12人;雄性SD大鼠30只。方法:整体实验于2006-04/06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理机能实验室完成。24名学生分为二级运动员组和无等级训练组,各12名,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负重游泳训练组15只,无负重游泳适应组15只,负重游泳训练组进行递增负荷游泳运动。首先确定人体组与大鼠组各自的代谢转变强度,后在正常吸空气与补充吸氧条件下重复其前一阶段运动。分别在重复运动前及递增负荷运动到乳酸阈强度下,测定人体及大鼠的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乳酸含量。人体组每2min递增负荷50W,大鼠组每2min递增负荷是体质量的1%,直至不能坚持为止。选择递增负荷运动方法,让体内代谢逐步由有氧向无氧代谢过度,确定过度点即乳酸阈强度。通过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乳酸含量的前后对比和补充与否对各指标有无影响,以及人体和动物的结果是否一致,以证明假说的信度和效度。主要观察指标:人体组和大鼠组乳酸阈强度下及补充吸氧前后的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乳酸含量。结果:受试者24名和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
- 王凤阳刘艳庭张海峰魏胜敏冀鹏
- 关键词:糖酵解丙酮酸乳酸
- 乳酸阈强度下探讨无氧阈机制的人体与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分别通过人体和动物实验探讨乳酸阈强度下代谢转变的机制。方法:选取24名体育专业学生作为人体组,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选取30只SD大鼠作为大鼠组,进行递增负荷游泳运动。首先确定两组受试各自的乳酸阈强度,后在不吸氧与补充吸氧条件下按相同运动方案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乳酸阈强度,分别于运动前和乳酸阈强度下测定人体组及大鼠组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和乳酸含量。结果:(1)人体组和大鼠组在乳酸阈强度下,氧分压平均值分别是33.55±6.49mmHg(不吸氧)、31.86±6.23mmHg(补充吸氧)和58.64±2.01mmHg(不吸氧)、54.82±7.27mmHg(补充吸氧);血乳酸平均值分别是3.61±0.56mmol/L(不吸氧)、3.72±0.58mmol/L(补充吸氧)和5.43±0.55mmol/L(不吸氧)、5.35±0.50mmol/L(补充吸氧)。人体组和大鼠组运动前及乳酸阈强度下,丙酮酸平均值分别是0.97±0.17mmol/L、1.04±0.16mmol/L和0.93±0.25mmol/L、0.91±0.37mmol/L。(2)在乳酸阈强度下,不论是否吸氧,人体组和大鼠组血乳酸含量与氧分压之间均不相关,整个测试过程中人体组血氧饱和度均不低于98%;而二者血乳酸与血丙酮酸含量之间均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二者运动前与乳酸阈强度时的血丙酮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运动中由有氧向无氧代谢转变时体内不缺氧,本实验结果在整体水平上支持了糖酵解时丙酮酸转变成乳酸入血,以防止其堆积的观点。
- 王凤阳高家平冉晓站张宏磊张立立梁月红
- 关键词:无氧阈丙酮酸血乳酸
- 递增负荷运动中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转变的机制探讨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研究运动中体内的糖代谢由有氧氧化向糖酵解转变的机制问题。方法让15例受试者做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确定代谢转变强度。结果在代谢转变为强度时,血乳酸值与静脉氧分压无关,与丙酮酸值显著相关。结论运动中有氧产能过程与当时耗能过程不匹配是代谢转变机制的原因;而丙酮酸转变成乳酸是为了防止其堆积对糖酵解产能过程的抑制作用,以保证其快速供能。与缺氧与否无关。
- 王凤阳吴爱群高家平
- 关键词:丙酮酸血乳酸氧分压递增负荷运动
- 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探讨丙酮酸透膜与乳酸穿梭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丙酮酸透膜与乳酸穿梭的关系。方法:不同运动能力的20名男性大学生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连续进行不同最大摄氧量百分比递增强度跑台运动,每级负荷运动3分钟,3分钟末取血,测试受试者血乳酸和丙酮酸浓度。结果:(1)运动组乳酸阈平均值出现在75%最大摄氧量强度,对照组出现在65%最大摄氧量强度,两组各级负荷血乳酸值与上一级负荷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1)。(2)对照组各级负荷下血丙酮酸浓度与上一级负荷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在75%、95%最大摄氧量强度下的血丙酮酸浓度与上一级负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果表明:(1)丙酮酸在乳酸阈之前不能或不易透过肌细胞膜。(2)提示丙酮酸透膜与运动强度、时相有关,其机制可能与乳酸穿梭到一定程度有关。
- 王凤阳梁月红周冬张海峰冀鹏魏胜敏
- 关键词:递增负荷运动最大摄氧量丙酮酸乳酸
- 关于无氧阈机制的人体与动物实验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运动中体内的糖代谢由有氧氧化向糖酵解转变的机制问题,过去一直认为是缺氧造成的。近十年来,在运动生理学界有大量实验证明转变时体内并不缺氧,故引起对"无氧阈"概念准确性和转变机制的深入探讨。提出运动中有氧产能过程与当时耗能过程不匹配是代谢转变机制的原因;而丙酮酸转变成乳酸是为了防止其堆积对糖酵解产能过程的抑制作用,以保证其快速供能,与缺氧与否无关的理论假说。依据文献资料,抓住转变时生理生化的机理分析,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了人体与动物实验的对比研究,以证明该假说的信度和效度,为今后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 王凤阳管振龙高家平张宏磊张立立
- 关键词:动物实验肌肉收缩丙酮酸血乳酸氧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