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1802904000001)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白姜俊侠赵振宇刘明俊张磊明更多>>
- 相关机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富华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Minitab DOE的注射颜色和光泽度的成型参数优化被引量:4
- 2009年
- 通过Minitab软件的DOE试验设计模块,分析和遴选了影响注射成型塑料零件表面颜色和光泽度的若干关键的试验因子及其水平数量,拟合了选定模型,进行残差分析,利用因子间交互效应的关系,优化了注射成型参数,达到精密控制成型颜色和光泽度的目标。
- 周泳全刘白张磊明姜家吉
- 关键词:注射成型光泽度
- 模具项目4Ps开发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针对模具企业交货期和品质管理方面的发展瓶颈,建立了模具项目4Ps开发与管理体系,研究和总结在体系各个阶段为实现模具项目目标的手段和方法、闸门评审的重要意义,分析和归纳4Ps体系的支撑条件,阐述了6 Sigma等现代品质管理工具在模具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该体系在多家模具企业得到了实践,能有效克服模具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周泳全苗苗刘白
- 关键词:SIGMA
- 金属管材端部内卷成形加工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针对金属管材端部内卷成形加工工艺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Prandtl-Reuss流动法则,结合更新拉格朗日算法(Updated Lagrangian Formulation,ULF)建立了增量型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分析模型。以rmin法则处理边界及变形时弹塑性状态的转换,并用修正的库仑摩擦法则的增量型式来处理边界接触面上具有滑动与黏滞状态的摩擦现象,将其导入整体刚性矩阵中,推导出刚性方程。研究表明,成形过程中,管材端部的变形及成形负荷受引导筒及模具角度的影响。对比表明,有限元模拟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刘白刘明俊赵振宇姜俊侠张磊明
- 关键词: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 手机外壳注塑成形模拟分析及方案优化
- 2010年
- 利用MoldFlow软件对手机外壳的注塑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充填过程中的冷却时间、翘曲、收缩、塑件壁厚、充填压力、锁模力等参数及质量因素。研究了注塑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因素以及产生翘曲、变形的原因等主要问题,结果表明产品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不均匀收缩。据此对注塑充填方案进行了优化,使得最大射压降低了11.9%,最大锁模力降低了33.9%,总变形量降低了42.7%。
- 刘明俊刘白赵振宇
- 关键词:注塑模手机外壳翘曲
- 基于Moldflow的塑料箱注塑成型CAE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详细阐述了Moldflow技术的重要作用及地位,通过应用Moldflow/MPI软件对塑料箱模具进行CAE综合分析,用仿真注塑工艺参数来模拟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显示了Moldflow技术在模具开发过程中对于优化塑料制品设计、优化塑料模设计和优化注射工艺参数等方面所起到的显著作用。
- 杨勇
- 关键词:注射模MOLDFLOW
- 内拉式双曲肘机构的机械效率被引量:1
- 2009年
- 内拉式双曲肘合模机构由于具有良好的运动特性以及机械效率,而被广泛使用于注塑成型机。考虑了旋转接头处的摩擦作用和曲肘连杆的轴向变形,提出一种新方法计算内拉式双曲肘机构十字头推力。采用C语言编程对该机构的机械效率作了数值分析。
- 刘白赵振宇宋柱梅陈海林姜俊侠
- 关键词:机械效率
- 消声器外罩的级进模成形方案
- 2010年
- 研究了消声器外罩级进模的成形工艺及模具结构方案。制约级进模成形的主要因素有料带整体排样、拉深方式、冲压方向以及工步设置等,拉深工序是最关键的环节。对两种拉深成形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合理的拉深方案、排样、下料尺寸、压边力大小以及其他相关工艺参数,确定了优化方案。同时研究了成形过程中的起皱现象,认为拉延筋的设置是一种较优的解决手段,经过分析确定了拉延筋的参数及布置方式。
- 刘明俊刘白
- 关键词:级进模拉深优化设计拉延筋
- 发动机缸体模具设计被引量:2
- 2010年
- 发动机缸体作为发动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尺寸较大、结构复杂、壁厚较薄且很不均匀(最薄处仅为3~5mm),同时其工艺范围狭窄,影响因素众多,是典型难以成形的复杂铸件,因此比较适合于采用消失模铸造生产。在发动机缸体的模具设计中,考虑产品的特点和后续生产的便利性,结合消失模模具本身的特点,设计出结构合理的模具,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综合性能。
- 姜俊侠刘白吴志超陈立亮
- 关键词:消失模发动机缸体
- 离合器壳体消失模模具设计与制造被引量:1
- 2009年
- 分析了离合器壳体铸件的结构特点,针对铸件顶部阴影部分、两侧加强筋及下部凸台部分在凹模上作抽芯时会产生干涉的特点,提出两种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得到最佳的模具模块设计方案。并对模具模块进行合理的分块设计,以利于后续工序。提出了基于泡沫加工原型的模具快速制造工艺,从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实现了模具的快速制造。
- 姜俊侠刘白吴志超陈立亮
- 关键词:消失模参数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