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194)

作品数:15 被引量:139H指数:5
相关作者:周家文杨兴国郝明辉许强徐富刚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边坡
  • 2篇应力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左岸
  • 2篇左岸边坡
  • 2篇物理模型试验
  • 2篇模型试验
  • 2篇滑坡
  • 2篇边坡工程
  • 1篇地应力
  • 1篇电站
  • 1篇顶拱
  • 1篇堆积层
  • 1篇堆积层滑坡
  • 1篇堆积体
  • 1篇多点位移计
  • 1篇岩体
  • 1篇堰塞坝
  • 1篇一级水电站
  • 1篇应急

机构

  • 11篇四川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重庆交通科研...
  • 2篇中国水电工程...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四川省水利水...
  • 1篇中机中联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周家文
  • 4篇杨兴国
  • 3篇郝明辉
  • 2篇许强
  • 2篇周小军
  • 2篇周宏伟
  • 2篇陈新
  • 2篇徐富刚
  • 1篇廖元元
  • 1篇王一飞
  • 1篇李洪涛
  • 1篇杜征
  • 1篇邹强
  • 1篇彭涛
  • 1篇李明忠
  • 1篇郭朝旭
  • 1篇黄成
  • 1篇薛宇锋
  • 1篇刘兴宁
  • 1篇庹金松

传媒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Journa...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市政技术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Acta G...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隧洞进出口顶拱悬吊锚筋桩受力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悬吊锚筋桩是隧洞进出口顶拱加固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受力特征对加固方案的设计有重要指导作用.首先,对悬吊锚筋桩的数值计算原理进行分析并给出了一简单算例,分析表明:灌浆环的合理模拟与否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随着灌浆环周长和内摩擦角的增大,悬吊锚筋桩的受力不断增大;悬吊锚筋桩间排距越小,加固效果越明显.然后,对糯扎渡水电站2#导流隧洞进口的开挖支护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悬吊锚筋桩的受力随着分段开挖的进行而不断增大,随着分层开挖的进行受到其它支护措施的影响比较明显.悬吊锚筋桩受力沿隧洞轴向先增大后减小;沿中轴面对称分布,且最大受力位于中轴线附近.
周家文刘兴宁李洪涛周宏伟徐富刚
关键词:隧洞支护措施受力特性数值模拟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高地应力区卸荷松弛特征及其控制措施被引量:4
2012年
岩体开挖卸荷松弛效应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巨大,如何控制岩体卸荷松弛程度非常重要。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区域3维地应力场反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区域内地应力水平较高,水平构造应力较大,河床处的最大主应力达到40~50 MPa。施工期声波波速及钻孔变模的测试数据表明:边坡高地应力区的岩体卸荷松弛现象非常明显,岩体卸荷松弛深度随着地应力的增大而增大。边坡高地应力区开展的先挖后锚和先锚后挖的两种岩体卸荷松弛控制试验表明:先锚后挖能够有效地改善岩体的应力释放,同时能够较好地控制岩体的变形。
薛宇锋何刚杨兴国吴军周家文
关键词:高地应力岩体卸荷松弛
基于冲量定理的滚石对构筑物冲击力计算方法被引量:22
2015年
滚石灾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设备和构筑物具有较大的威胁,因此研究滚石的运动特性及其冲击力显得非常重要。基于刚体运动学原理建立滚石运动特性的计算方法,通过与数值仿真结果对比来验证其合理性,同时滚石的运动参数作为计算其对构筑物冲击力的基础参数。在考虑滚石自转的基础上,基于冲量定理提出滚石冲击力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弹性力学理论解决计算中的撞击时间难以确定的问题。利用提出的方法对长河坝环境边坡的滚石运动特性及冲击力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滚石运动过程最大弹跳高度可达25 m、最大平动速度和转动速度分别可达到57 m/s及350 rad/s,滚石运动受地形影响较大。结合运动参数分析结果和冲击力计算模型确定滚石对不同部位构筑物的冲击力数值,冲击力计算结果为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及灾害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候天兴杨兴国黄成黄康鑫周家文
关键词:边坡工程滚石运动特性碰撞
高速滑坡–碎屑流颗粒反序试验及其成因机制探讨被引量:43
2015年
采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对滑坡碎屑流在运动过程的颗粒分离问题进行研究,主要考虑小颗粒含量、粒径差以及滑床糙率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碎屑物质在运动中的分离程度受粒径差影响较大、受小颗粒含量的影响较小,增加滑床糙率可以使得颗粒分离现象更加明显。结合现场调研、物理模型试验及已有研究成果对高速滑坡–碎屑流运动过程中颗粒反序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碎屑物质在高速运动过程中,由于小颗粒等效摩擦系数较大,碎屑物质在运动方向上出现大颗粒在前小颗粒在后的分离现象;进入减速堆积阶段,小颗粒先停积,后续大颗粒可越过小颗粒堆积物继续向前运动,而小颗粒则多被阻挡在堆积物末端,最终堆积物形成前端以大颗粒为主、末端以小颗粒为主,中部大颗粒在上小颗粒在下的堆积物结构。
郝明辉许强杨兴国彭涛周家文
关键词:边坡工程影响因素
TWO DIMENSIONAL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FOR STABILITY ANALYSIS OF JOINTED ROCK MASS SLOPE
According to stability problem of joint rock mass slope,firstly,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rock joints are ex...
HUIGE XINGDALU TANMINGJIU YUFUGANG XU
基于Excel VBA的年调节电站水能计算程序编译及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水电站电能指标计算在工程规划设计中对电站发电能力评估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其中等出力法的计算涉及大量的假设试算插值工作.结合实际需要,在利用EXCEL强大数据处理功能的同时,引入VBA编程方法,用编译的计算程序实现试算和插值过程,使计算更加快捷准确.程序应用结果表明,程序计算速度快,计算过程灵活,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郑州陈新杨小龙李权燎
关键词:水能计算EXCELVBA
裂隙边坡降雨入渗及稳定性分析
2015年
为探讨降雨条件下裂隙边坡的渗流及稳定性,选取典型斜坡体的概化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土体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模拟不同裂隙深度和降雨时效下边坡土体孔隙水压力分布及稳定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坡体裂隙的存在导致雨水迅速入渗,改变了坡体水流的入渗过程和路径;裂隙周围土体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土体有效应力减小,导致土体强度降低;不同深度的裂隙边坡在相同降雨强度下,裂隙越深,边坡稳定性系数下降越快,即越易失稳。
万芸周小军
关键词:降雨渗流
滑坡-碎屑流物理模型试验及运动机制探讨被引量:44
2014年
滑坡-碎屑流由于高速、远程的特点常常引发灾难性事故,其复杂的运动机制导致预测致灾范围非常困难。通过开展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碎屑粒径、滑床糙率和挑坎对运动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滑坡碎屑运动距离受控于前端碎屑,且随着碎屑的粒径增大而增加,增加滑床糙率、挑坎均可使碎屑的运动距离减小。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碎屑材料的力学特性探讨了滑坡-碎屑流出现流态化的原因和高速远程机制,即高速运动中颗粒间的作用力远小于完整岩体,因此颗粒间的"黏聚力"不能维持滑坡体的整体性,同时致使滑坡体与滑床接触的过程中传递至滑坡体内部的摩阻力减少,从而导致碎屑滑坡的远程结果。
郝明辉许强杨磊杨兴国周家文
关键词:模型试验流态化影响因素
八一沟松散堆积体粒度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八一沟位于地震极重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云华村,历史上多次发生过大规模泥石流。通过对现有的粒度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采用矩法和标度法分析了八一沟内松散堆积体(坡积物、沟床沉积物、泥石流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最后对比分析了现有粒度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八一沟上游为泥石流的主要物源和流动区,对颗粒沉积的影响较小,而下游的堆积区则对颗粒级配的改造较大。标度法可以通过幂指函数对松散堆积体的级配进行统一描述,八一沟中上游堆积土体的特征粒径D-主要分布在10左右,这与该颗粒级配主要形成低密度泥石流的预测和八一沟已发生的泥石流密度(1.7—1.8g/cm2)一致,说明在强降雨条件下,八一沟上游会再次诱发低密度泥石流。因此利用不同的土体粒度分析方法,可以推测松散堆积体的沉积环境及未来的活动特征。
郭朝旭徐富刚侯天兴
关键词:粒度分析
Effects of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Water Cont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andslide Deposits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被引量:11
2016年
Abundant landslide deposits were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providing a rich source of material for subsequent debris flows or slope failures under rainfall conditions.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landslide deposit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research on slope failure mechanisms and the initiation of debris flow. Laboratory b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are used to study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s and water content impac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andslide deposits, and a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a bond-contact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particle stiffness, bond forc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confining stress impact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stress of landslide deposits i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tent of fine particles and also with increased water content, especially at the initial increasing stage. Cohesion of the saturated landslide deposits is increased, but the friction angle i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fine particle content.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the cohesion and friction angle) ar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water content at the initial increasing stage, and then, they slowly decrease. There is a critical value of the water content at 5%-7% (in weight) for the failure stress and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the landslide deposits. Quadratic equations are present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ond force and cohesion, and the numerical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friction angle.
ZHOU JiawenCUI PengYANG Xingguo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