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9002)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管永昊贺伊琦胡春兰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财政
  • 3篇均等化
  • 2篇同质性
  • 2篇教育均等
  • 2篇教育均等化
  • 2篇公共
  • 2篇分权
  • 1篇地方财政
  • 1篇政体
  • 1篇支付
  • 1篇直管
  • 1篇中国地方财政
  • 1篇省直管县
  • 1篇省直管县财政...
  • 1篇税制
  • 1篇区域间
  • 1篇转移支付
  • 1篇资源流动
  • 1篇县财政
  • 1篇教育财政

机构

  • 3篇安徽财经大学
  • 3篇南京财经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管永昊
  • 3篇贺伊琦
  • 1篇胡春兰

传媒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财经问题研究
  • 1篇兰州商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我国区域间教育财政支出均等化问题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教育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目前党和政府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本文对全国各省、部分省份内的市、县的教育财政支出及其人均值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各项指标数据中,省际间差距>县际间差距>市际间差距;教育财政支出的差距低于经济发展的差距程度;总量与人均值的测量存在着相反的变化趋势。原因在于政府在平衡教育财政支出区域间差距中的作用总体不足;目前教育与财政分权体制的不足;以及以生均经费为主要依据的教育拨款方式。需要通过教育财政筹资责任上移、构建规范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继续深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等途径促进区域间教育均等化的实现。
管永昊贺伊琦
关键词:教育均等化分权体制转移支付
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财政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已成为政府财政活动的重点任务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造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政绩考核制度、政府支出偏好与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事权与财权的不合理配置、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较差等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更深入的原因在于公民享受公共服务中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附着以及地方政府职能的"同质性"。并提出应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性以及提高地方政府自主性、优化地方政府职能的政策建议。
管永昊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同质性
对我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被引量:9
2011年
2002年以来所推进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肩负着统筹城乡发展、理顺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使命,同时又作为"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的探路先锋。当前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体制的适应性问题和新旧两种体制并行的矛盾摩擦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适时审慎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明确省和市、县的职责权限,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借鉴浙江经验,调动市县两个积极性;逐步推进"省直管县"从财政向行政的过渡;建立合适的监管机制。
胡春兰管永昊
关键词: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分税制
中国地方财政“同质性”问题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我国地方财政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同质性,这种同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各地方公共财政的建设和财政分权的有效实现,不利于财政的创新及其扩散,不符合地方财政对居民需求"回应性"的要求,成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地区间不均等的传导器。因此,我国地方财政的这种同质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且间接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若要改变财政的同质性现状,应将财政活动建立在公民真实需求表达的基础上,使民众具有真正的决策和监督权力,赋予地方财政更多的管理和立法权限,发挥地方财政在改革与创新上的能动性。
管永昊贺伊琦
关键词:地方财政同质性公民需求公共财政分权
资源流动视角的教育均等化问题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笔者从资源流动(包括了存量与增量的流动)的视角,分析各主体在教育资源流动方面的内容与作用方式。目前教育资源的流动无论是政府的财政资金、师资等人力资源还是教育信息资源,都呈现出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学校流动的逆均等化倾向。需要通过加大教育财政投入、规范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鼓励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员参加志愿者活动、政府建立信息系统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等途径全面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推动教育均等化的早日实现。
管永昊贺伊琦
关键词:资源流动教育均等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