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002)

作品数:16 被引量:84H指数:5
相关作者:王秋根王谦周峰邓国英张菲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临床管理优化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5篇骨盆
  • 4篇内固定
  • 4篇关节
  • 3篇置钉
  • 3篇生物力学
  • 3篇髋臼
  • 3篇骨关节
  • 3篇骨关节炎
  • 3篇关节炎
  • 2篇手术
  • 2篇髋臼骨
  • 2篇髋臼骨折
  • 2篇股骨
  • 1篇钉棒内固定
  • 1篇钉棒系统
  • 1篇多孔
  • 1篇旋后位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损伤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16篇王秋根
  • 8篇王谦
  • 5篇邓国英
  • 5篇周峰
  • 4篇毕春
  • 4篇张菲
  • 3篇王建东
  • 3篇马志坚
  • 3篇王冬梅
  • 3篇纪晓希
  • 3篇汪方
  • 3篇吴剑宏
  • 2篇姜雨辰
  • 2篇许海峰
  • 2篇陆丹青
  • 2篇白丽萍
  • 2篇翟玥
  • 1篇曲爱丽
  • 1篇吴子征
  • 1篇亚俊

传媒

  • 6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0
2015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多发于老年患者,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大约占整体骨折总数的1/6。由于老年患者常常合并骨质疏松,多以低能量损伤为主[1],年轻患者的桡骨远端骨折则多发生于包括车祸及运动损伤在内的高能量损伤。腕关节是人体活动度大、功能康复要求高的重要关节。桡骨远端骨折损伤机制复杂,骨折类型复杂多样,治疗方法灵活多变。
王谦周峰王秋根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疼痛高能量损伤畸形愈合掌侧入路旋后位
钉棒内固定Tile B2型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通过对比钉棒系统和钢板内固定Tile B2型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行为,研究钉棒系统固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性。方法构建包含韧带结构的正常骨盆和2钉、3钉患侧、3钉健侧、钢板内固定Tile B2型骨盆有限元模型,在S1椎体上施加500 N均布载荷,模拟骨盆在双腿站立、单腿站立和坐位下的受力情况,对比正常骨盆与钉棒内固定、钢板内固定骨盆的位移和应力分布。结果钉棒系统和钢板均能对骨盆骨折进行有效固定,两者显示出与正常骨盆相似的位移和应力分布。各内固定中,3钉患侧内固定骨盆的最大位移在各工况下均最小,同时其应力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内固定,双腿站立下其最大等效应力比2钉、3钉健侧和钢板内固定分别降低30.4%、20.8%、20.3%;坐位下分别降低31.8%、25.4%、18.5%;单腿站立下分别降低-6.5%、28.0%、61.1%。结论钉棒系统能够对Tile B2型骨盆骨折进行有效固定,且3钉患侧固定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能够为临床骨盆骨折的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李斯铭王冬梅曲爱丽王谦王秋根
关键词:钉棒系统骨折生物力学
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内固定治疗现状被引量:16
2015年
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一般为高能量暴力所致,常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目前对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其内固定治疗方式有锁定加压钢板、重建钢板、骶髂螺钉、椎弓根钉棒系统等。临床研究表明上述内固定治疗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且正向更高效、安全、微创化的方向发展。但不同内固定方式有各自相应的适应证,需严格把握。本文就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许海峰王建东王谦陆丹青王秋根
关键词:骨盆后环骨折内固定适应证
钉-棒系统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近年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取得一定进展。解剖学研究表明,钉-棒系统与骨盆前环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男性精索及下腹部脏器等重要解剖结构均存在安全距离。生物力学实验证实,钉-棒系统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外固定支架,可有效、安全地固定损伤骨盆前环。临床研究显示,采用钉-棒系统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均取得良好的疗效。该文就钉-棒系统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陆丹青王建东王谦王秋根许海峰
关键词:生物力学解剖学
浮膝损伤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浮膝损伤一般为高能量暴力所致,合并伤较多,伤情严重复杂,容易漏诊,治疗困难,并发症较多。目前对浮膝损伤采用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但其骨折分型、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方式及其内固定物选择尚存争议。研究表明,除骨折治疗外,还需注重韧带和半月板、血管神经损伤及其他部位骨折等的诊治,以提高浮膝损伤治疗的效果。该文就浮膝损伤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梁海鹏吴剑宏王秋根
关键词:浮膝损伤股骨骨折胫骨骨折手术治疗
3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前环经皮内固定支架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3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前环经皮内固定支架(ASIF)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38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16~74岁[(41.5±5.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8例,重物砸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骨折按Tile分型:B1型5例,B2型29例,B3型4例。患者均采用3钉椎弓根螺钉系统行ASIF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Majeed评分对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8例均获得随访6.5-13.5个月,平均10.5个月。术中出血量为(30.8±7.1)ml,手术时间为(51.5±9.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0±3.1)d。34例术后双侧髋关节屈曲超过95°,24例术后1.5个月可深蹲。术后无骨不连、延迟愈合、浅表或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尿道、生殖系统的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例发生一过性股外侧皮神经刺激症状。Majeed评分:优32例(84%),良6例(16%)。结论采用3钉椎弓根螺钉系统ASIF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王谦周峰邓国英张菲王秋根王建东
关键词:骨盆骨折固定术外科手术微创性
髋臼区置钉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随着交通伤、坠落伤等严重创伤的增多,髋臼骨折的发生率也日趋升高。Davarinos等…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509例髋臼骨折患者,男387例,女122例;平均年龄为36.5岁,以中青年人为主;交通伤为主要致伤原因。由于髋臼骨折位置深、解剖关系复杂且多合并有其他组织器官损伤,治疗难度较大。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各种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出现,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已逐渐成为共识,术中内固定物(钢板和螺钉)的正确放置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尽管术中很少发生螺钉穿入髋臼这种严重并发症,但是一旦发生,后果是灾难性的。固定钢板的螺钉若误入髋关节,则会磨损关节面,影响髋关节功能,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炎。此外,还可导致坐骨神经损伤。
毕春纪晓希汪方王秋根
关键词:髋臼骨折创伤性骨关节炎髋关节功能置钉组织器官损伤坐骨神经损伤
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发生及治疗被引量:3
2017年
骨不连是骨折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0%,尽管医学不断进步,但治疗效果仍然差强人意。骨不连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治疗方法虽有所不同,但基本策略是先把感染性骨不连变为非感染性骨不连,再按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方法来治疗。因此,对非感染性骨不连的认识成为了治疗这类疾病的基础。随着科技进步,新的针对骨不连的发生机制和诊疗方法被不断提出来.
马志坚吴子征李洋廖鹏王秋根
关键词:感染性骨不连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髋臼骨折内固定的置钉安全研究
2016年
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危险区域安全置钉的方法,降低螺钉穿入髋关节的风险。取得173例正常成人完整骨盆CT断层扫描数据,由此建立清晰完整的三维数字化骨盆模型,对其进行由耻骨联合到骶髂关节方向的曲线拟合,并在髋臼区域等分此曲线,获得垂直曲线的5个截面。以过进钉点并垂直于骨表面的截面曲线法向面作为参考平面,测量不同截面的进钉角度范围(α~γ)及对应的进钉深度d1、d2、d0;比较男性、女性之间存在的差异,综合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对髋臼区螺钉植入进行安全规划。结果表明,截面2的d0,截面3的β、γ以及截面4的β,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进钉角度范围与手术入路可行范围存在部分交集。临床髋臼区域下缘置钉时要考虑到男、女性别不同所产生的差异;截面1和截面5置钉方向比较自由;截面4安全置钉角度接近可操作临界角度,临床上置钉应避开截面2和截面3。
姜雨辰王冬梅毕春纪晓希汪方王秋根
关键词:髋臼骨折置钉
硫化铜@二氧化硅经光热作用建立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
2017年
目的探索采用硫化铜@二氧化硅(Cu_9S_5@SiO_2)经光热作用建立大鼠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的方法。方法使用CCK-8试剂检测Cu_9S_5@SiO_2在应用浓度下对原代软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将软骨细胞分为无材料组(对照组)、无材料+光照2 min组、材料+光照0min组、材料+光照1 min组以及材料+光照2 min组。材料组加入浓度为100μg/mL的Cu_9S_5@SiO_2。使用980 nm、0.72 W/cm2激光进行光照,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凋亡情况,并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样本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情况。将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Cu_9S_5@SiO_2+光照5 min组(b组)、Cu_9S_5@SiO_2+光照10 min组(c组)以及前交叉韧带切除组(d组)。980 nm、0.72 W/cm2激光照射相应时间,利用红外光谱仪监测膝关节温度变化并绘制升温曲线。4周后取材,通过RT-PCR和HE染色评估关节损伤情况。结果 Cu_9S_5@SiO_2浓度≤100μg/mL对于软骨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毒性。材料+光照1 min组以及材料+光照2 min组软骨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其IL-1β和caspase-3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c组大鼠膝关节照光前后升温明显,a组大鼠膝关节照光前后温度变化无明显差异。RT-PCR检测显示b、c组大鼠膝关节软骨、滑膜、半月板组织IL-1β表达较a组明显增高。HE染色结果显示b、c组大鼠膝关节结构紊乱、形态不规则,与a组差异明显。结论 Cu_9S_5@SiO_2可应用于SD大鼠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张菲周峰邓国英王秋根王谦
关键词:纳米材料硫化铜骨关节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