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0Y054)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姜国峰李敏杨庆玲成团英更多>>
- 相关机构:保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多维模式的心理学解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社会认同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逐渐兴起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校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动机认同、行为认同构成建了社会内容的主要框架,而随着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各种新的现象和问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的表现维度、特点的分析,提出从心理学角度来构建社会认同的有效机制,希望对于引导和推动该群体作为新主体更加积极地关注和介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坚实树立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根基,从而进一步规避社会发展风险、减少社会发展代价、切实改善民生,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 姜国峰李敏
-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
- 析青年诚信价值观的主要元素
- 2012年
- 诚信是一个国家道德秩序和价值观念的具体反映,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和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内涵,是一个民族文明是否昌明的生动体现,也是青年成就事业的立身之本。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教育方式失去了应有的自控和节制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自觉行为、儒家诚信观、契约文明、责任担当、社会认同等维度探索中国青年诚信价值观问题。
- 姜国峰李敏
- 关键词:青年诚信价值观价值观培养
-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运行机制的社会化视野解读
- 2012年
- 作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心理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认同,在其形成、发展、表现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某些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制约,导致社会认同出现多样化的表现,而在分析清楚影响因素之后,更重要的是采用怎样的方式去构建社会认同的运行机制,文章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机制偏颇态势的分析,从人的社会化过程角度,即生命全程、整体发展、发展变化等三个过程提出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运行机制。
- 姜国峰成团英杨庆玲
-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