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615)
- 作品数:12 被引量:87H指数:7
- 相关作者:俞仲毅陆敏王博韩翠翠陈莉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肉桂和赤石脂合用对前列环素表达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相畏"中药肉桂与赤石脂配伍使用后对机体组织前列环素(PGI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只ICR/B F1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肉桂组、赤石脂组、肉桂加赤石脂组。药物干预3 d后取机体各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不同组织中PGI2表达的差异性。结果:在脊神经、小肠上段、脾和胸腺中,肉桂组PGI2表达明显上调,肉桂加赤石脂组PGI2表达明显抑制。结论:在PGI2指标上,赤石脂可抑制肉桂的上调作用,表现为"相恶"。
- 李倩俞云鹏俞仲毅
- 关键词:肉桂赤石脂十九畏前列环素
- 中药升降浮沉研究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7
- 2013年
-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临床用药的重要原则。其现代定义是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上、下、外、内4种趋向,但其研究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明确升降浮沉归属的药物数量有限,大多数混乱不统一;理论研究无突破;实验研究严重缺乏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药升降浮沉缺少合理的研究假说。针对中药升降浮沉现代内涵的争议,整理分析已有升降浮沉归属的药物,评析实验研究现状,以期从中发现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研究思路。
- 俞仲毅韩翠翠
- 关键词:中药升降浮沉药性理论
- 中药四性与机体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9年
- 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1982年至2007年关于中药药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四性与机体反应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四性可能与机体的产热过程或生命活动力相关,同时更可能与机体的神经内分泌活动有关,是一种多指标的分类。但目前尚未形成有关四性本质的共识,也没有证据表明能用机体的某种生理生化指标来区别不同的中药四性;许多研究普遍存在过分简单化和主观性割裂了多种药性间的联系。既往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提示,必须将中药的四性、五味与归经等药性和药性的作用对象作为整体性来研究。
- 金勇俞仲毅
- 关键词:中药四性机体反应
-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沿革及应用纂要被引量:13
- 2013年
-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经过理论的萌芽和实践、金元时期的创立和发展、明清时期的丰富和普及、近现代的研究和认识等4个阶段的发展,成为了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升降浮沉的形成因素包括药物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药物的气味厚薄、质地等因素决定了药物的升降浮沉,而药物的用药部位、炮制、配伍、特殊性等因素影响药物的升降浮沉。同时,此理论作为临床用药的重要原则,临床应用的主要依据是病因和病机,此外还需考虑病位和病势、四时等因素。因此,中药升降浮沉的临床择药法则为审势择药、顺性选药、适时用药、舟楫载药等,以纠正失调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 韩翠翠俞仲毅
- 关键词:升降浮沉药性理论中药
- 中药归经的形态学基础研究(二)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中药归经的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14C-脱氧葡萄糖代谢测定等方法研究涵盖所有药性的60味中药,在一次用药2h、4h时,聚类分析不同归经对各组织器官机能的影响。结果:用药2h时,器官组织分为10类;4h时,器官组织分为9类,各归经变量之间具有最大的显著性差异,而器官组织形成的类别最少;一种归经可以作用于多个器官组织,不同归经可以作用于相同的器官组织;不同时间点同一归经作用的器官组织类别有所不同,中药归经的作用与解剖学脏器的联系具有时-效特点。结论:中药归经作用对象在不同的时间点有不同的形态学基础,其作用是通过多途径实现的;中医脏腑与解剖学器官组织之间不是单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具有交叉重叠的网络关系。
- 俞仲毅王博陆敏
- 关键词:归经理论中药
- 中药“性味归经”之间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中关联分析在中药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方法:采用WEKA软件对《中药学》中的全部481味中药的性、味、归经进行Apriori算法的关联分析。结果:传统"淡附于甘"、"涩附于酸"、"热"性与"辛"味具有联系的认识与关联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涩"味、"酸"味与"归大肠经"有较大的关联,"寒"性作用与"归小肠经"的关联较大,"归小肠经"与"归大肠经"的关联,"凉"与"甘、苦"之间的联系;温性和归心经结合与部分归脾经的联系;辛味和归胃经结合与部分归脾经;归小肠经、归膀胱经、归肺经等作用在没有归肝经作用的前提下,与"寒"或"凉"有关等,均暗含了中药性、味、归经等药性属性之间的正性或负性的交互作用。结论:应用数据挖掘研究中药药性相互关系具有可行性,也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 杨霖陈莉俞仲毅
- 关键词:中药药性数据挖掘关联规则
- 中药功效的形成及结构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为了区别中药功效与药效,回顾中药功效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中药功效的结构。中药功效可以分为作用对象和作用类型两部分,绝大多数功效作用对象与中医的核心概念相关,中药的功效无论是从作用对象还是作用类型来说均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与中药现代化的药效有很大不同。中药功效研究的主体应当是中药对证功效的研究。
- 李倩沈世杰俞仲毅
- 关键词:中药功效
- 中药性味归经作用的现代含义及其实现机制
- 2017年
- 目的:探索中药性味归经概念的现代形态学内涵和外延。方法:利用中药既含药性概念又是客观实体的特点,用纯系杂交一代小鼠整体内全部器官组织和涵盖了所有性味归经概念(每种药性出现5次,归三焦经出现三次)的60味中药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味药水煎单次口服用药、药后不同时间(1、2、4小时)尾静脉注射14C-2-脱氧葡萄糖,放射自显影技术测定器官组织机能变化,数据矩阵运算和聚类分析药性与器官组织机能变化的关系。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每种性味归经作用是中药具有的、使机体几乎所有器官组织发生模式反应(组合式)的作用,性味归经的作用方式是先神经内分泌再影响其它器官组织,虽然几乎所有的器官组织都有反应,但根据反应方向、幅度及发生的时间先后,可以分为5~10类,在相同时间点同一类别中的器官组织,对某种药性的反应都是相近的。结论:中药药性的每种概念的整体观具有形态学基础,四性、五味、归经作用具有“泛组织”的性质,每种药性均有整体性含义,药性的实现机制与先神经内分泌再影响其它器官组织有关。
- 俞仲毅王博陆敏金勇祁明媛陈莉李倩韩翠翠
- 关键词:中药四性归经
- 中药“五味”作用的形态学基础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了解"五味"作用的器官组织基础。方法:选用60味涵盖所有性味归经的常用中药,按常规法煎成药液,以临床常用量的上限按体表面积折算成小鼠用量,分别给IRC/F1小鼠口服。用药后1 h,每鼠静脉注射14C-2-脱氧葡萄糖。注射2 h后,乙醚处死动物,-70℃速冻,8%羧甲基纤维素钠包埋,整体切片0.5 mm。-20℃下放射自显影。以整体切片定位各组织器官,获取X线胶片上相应影像的平均发光度,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者,计算其影响机能活动的百分率,以表示药物对器官组织的影响。数据处理后,形成以药性为指标器官组织为样本的数据矩阵,进行快速聚类分析。结果:将器官组织分为6类时,中药性味归经等药性变量之间有最大的显著差异,而器官组织形成的类别最少。"五味"作用之间以及与"归经"的作用是可以区分的,表现为各种药性影响各器官组织的性质(兴奋或抑制)及其强弱的不同;与"归经"的作用同样,"五味"的作用(单次用药1 h后)主要影响间脑、大脑、小脑、脊髓、肺脏、肾脏、胰腺、头颅骨等器官组织,对其他器官组织的影响较小。结论:采用14C-2-脱氧葡萄糖代谢放射自显影方法研究中药性味归经具有可操作性;中药"五味"的作用有其器官组织的基础;中药"五味"作用之间以及与"归经"等作用是可以区分的。中药"五味"的作用具有调整多个器官组织机能活动的特点,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整作用有关。
- 金勇俞仲毅王博陆敏
- 关键词:中药器官组织聚类分析放射自显影
- 中药四气与药物成分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08年
- 从中药四气与有机成分的关系、中药四气与无机元素的关系,以及中药四气药性量化的探索等方面对中药四气与药物成分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
- 季晓慧俞仲毅
- 关键词:四气中药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