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2006-G52B)
-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宋振伟孔箐锌陈阜张海林黄晶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北京市都市农业学科群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水分敏感指数的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评价被引量:6
- 2010年
- 作物与水分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的科学评价有利于为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确定适宜的灌水定额、作物布局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评价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应体现水分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考虑,引入作物水分敏感指数(iλ)的概念,并将其与作物各生育时期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合理地联系起来,计算出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度(WEAI),以此为依据评价了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的水分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的水分生态适应度分别为0.374和0.594,夏玉米的水分生态适应性强于冬小麦。评价体系综合反应了作物需水耗水特征、作物生育期内降需水平衡特征及水分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方法科学合理,适用于其他地区和作物。
- 黄晶宋振伟孔箐锌张海林陈阜
- 关键词:需水量
- 不同灌溉水平对冬小麦耗水构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以北京地区为典型区域,设计5种不同灌溉处理,即按照生育时期分别进行无灌溉、灌1水、灌2水、灌3水及灌4水处理,利用中子仪和水分平衡法测定冬小麦耗水量,分析全生育期和关键时期的耗水特征。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随灌溉次数增加呈增大趋势,拔节~抽穗期的耗水量最大,耗水量最少时期为苗期;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土壤水消耗量逐渐减少;降水、灌溉和土壤供水是冬小麦耗水的主要来源,降水较少年份土壤供水和降水在耗水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而降水较多年份冬小麦耗水的主要来源为降水;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灌溉逐渐成为冬小麦耗水构成的主要部分;产量随着耗水量增加渐次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则呈降低趋势。
- 孔箐锌张海林宋振伟陈阜
-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水水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