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90018)
- 作品数:8 被引量:64H指数:5
- 相关作者:胡海峰孙飞宋李张琦胡吉亚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现阶段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竞争与协作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我国现阶段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竞争机制与竞争环境缺失,协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不同层次资本市场之间存在无序竞争,上市公司在不同市场间的升降通道不畅。因此,应合理界定各层次市场的基本职能及其业务领域,防止资本市场长期陷入分工错位格局中;同时,要建立完善不同市场间企业的转板机制,适度简化审查规则和工作流程,最终在不同层次资本市场间形成"升级自愿、降级强制、程序简便、运作高效"的协作机制。
- 胡海峰罗惠良
- 关键词:多层次资本市场
- 中国奇迹下的资本奇迹——对中国资本市场20年发展的解读被引量:4
- 2011年
- 中国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不仅创造了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史的奇迹,而且也成为推动中国奇迹产生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大国之路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过去20年发展奇迹进行全面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前进的运动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螺旋式上升与波浪式前进的特征。
- 胡海峰孙飞
- 关键词:中国资本市场奇迹
- 中国证券市场的演进轨迹:1990~2010被引量:9
- 2010年
-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20年来,经历了局部探索、全面铺开、立体规范、固本清源与开拓创新五个阶段,使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资本大国。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与规范的关系,不断推进市场创新。
- 胡海峰张琦
- 关键词:证券市场资本虚拟经济实体经济
- 对中国热钱规模的估算与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近几年,基于对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热钱大规模流入中国。热钱的大量涌入不仅会加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不良影响。通过对热钱在中国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和外汇储备中的规模的估算,可以看出,自2002年以来,热钱通过虚假贸易、FD I、地下钱庄等方式进入中国,并且规模日益扩大,其中以2006年和2007年为最盛。从入境热钱的构成上看,通过经常项目入境的热钱占绝大多数;而在经常项目中,又以"货物与服务"项下的热钱为主;FD I中隐藏的热钱数量虽不庞大,但也不容忽视。
- 胡海峰胡吉亚
- 关键词:热钱资本与金融项目外汇储备FDI地下钱庄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中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被引量:25
- 2010年
-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换具有决定性的促进、导向作用,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产业安全。积极推动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由于该领域的大部分企业都是以科研、开发为先导的高投入、高风险企业,金融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金融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中的作用机理、积极作用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通过建立金融与财政的协调配合机制、打造多层次金融支持供给体系等政策手段,充分发挥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中的支持作用。
- 胡海峰孙飞
-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体系
- 证券投资基金是否稳定股价——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0
- 2010年
- 本文通过基金持股比例与股票价格波动率的多元回归分析,考察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从描述性统计看,证券投资基金对股市相对规模的不断增长,基金数量的递增,以及基金发展状况与股市行情的同步变化,推动了基金对股票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显现。从回归结果看,大多数时间里,基金持股比例的高低对股价波动影响不显著,说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没有显著发挥稳定市场、抑制股价大幅波动的功能。这一结论与市场执法效率较低、证券投资基金队伍规范程度不足、个人投资者成熟度不够及上市公司质量欠缺一致。
- 胡海峰宋李
-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持股股价波动
- 从资本大国迈向资本强国: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展望被引量:4
- 2011年
- 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简单评价的基础上,从2010~2030年的长周期视角出发,探讨中国资本市场的远景目标与全球化的战略规划。本文认为,未来20年,通过"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必将迎来从资本大国到资本强国的强势变迁。
- 胡海峰孙飞
- 关键词:中国资本市场
- 美国两次金融危机的成本比较及启示
- 2010年
- 金融危机成本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方面,前者是指金融危机本身所引发的各类经济损失,后者则是指危机中政府救助导致的各种社会资源损耗。通过比较美国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中金融危机成本的异同,寻求显性成本最低化和隐性成本最优化的处理方案,可以发现此次金融危机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都明显高于储贷危机,说明此次危机的程度严重,对今后的危机成本分担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胡海峰孙飞胡松明
- 关键词:储贷危机次贷危机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