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230)
-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汉乐张闪马腾飞程亚平刘宝臣更多>>
- 相关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LNAPLs污染物在层状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试验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层状非均质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LNAPL)的运移机制与分布特性。首先,在二维砂槽上进行LNAPL的入渗试验,试验过程中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把LANPL的扩散过程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用AutoCAD对图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不同时刻LNAPL的入渗锋面变化图。结果发现,介质结构突变面改变了LNAPL的迁移模式。在LNAPL由中砂进入细砂层后,由于受到毛细作用的增强,其运移速度加快;而由中砂进入粗砂,受粗砂介质阻滞作用增强的影响,LNAPL运移速度变小。当LNAPL由干砂进入湿润砂体时,由于孔隙水浮托力增大,LNAPL先产生纵向运移,随后以横向迁移的形式在地下水位上部聚积。当达到一定厚度后,LNAPL的压头足以克服浮托力,驱替孔隙水进入砂土孔隙。另外,LNAPL的厚度足够大时,方可克服饱水层受到的浮托力,在地下水位上形成LNAPL池,并因孔隙水向周围砂体排泄,LNAPL池周围的水位上升。
- 刘汉乐马腾飞程亚平
- 关键词:LNAPL毛细作用
- 轻非水相液体在不同粒径多孔介质中的运移与分布特性被引量:11
- 2014年
- 通过二维砂槽模型模拟柴油在不同粒径多孔介质中运移与分布试验,由图像分析法获取油流锋面及其二维空间分布图,探讨其在不同粒径多孔介质中的迁移与分布特性。试验表明:轻非水相液体的入渗速度与方向受毛细水分和介质粒径的大小影响,也受介质的接触面及结构裂隙的影响;它随地下水位波动而重新分布;其在毛细区和粒径越小的介质中,残留现象越明显,污染越严重。研究它的迁移与分布规律,对于防治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 刘汉乐张晨富刘宝臣张闪张金纯
- 关键词:轻非水相液体不同粒径多孔介质
- 非均质多孔介质中LNAPL污染过程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监测被引量:10
- 2014年
- 为了全面准确的监测轻非水相液体(LNAPL)在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入渗过程,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模拟了LNAPL污染物在三维非均质砂槽中的运移,并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获得电阻率值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图.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三维电阻率值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图清晰地反映了LNAPL在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过程.在水平方向上,LNAPL污染的中心区域近似为圆形,随着LNAPL的注入量不断增加,被污染区域的范围不断增大,中心区域的电阻率值也不断增大.在垂直方向上,起初的污染区域近似为半圆形,当LNAPL接近介质的突变面时,污染区域的形状从半圆形变为了半椭圆形,即LNAPL的横向运移速度大于纵向运移速度,这种现象说明了位于砂槽中间的细砂透镜体对LNAPL的纵向运移起了阻滞作用,同时使其横向运移速度增大.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得到的非均质电阻率值变化图可知,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对非均质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的运移进行三维的、动态的监测是可行和有效的.
- 刘汉乐张闪
- 关键词:轻非水相液体污染过程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
- 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挥发过程的电阻率成像法监测被引量:1
- 2015年
- 在含有细砂透镜体的三维非均质砂槽中进行了轻非水相液体(LNAPLs)的挥发实验,并应用电阻率成像法进行同步动态监测,尝试通过电阻率图像的变化反映砂槽中LNAPLs的挥发过程。结果表明,砂槽注油后电阻率明显上升,LNAPLs污染中心区域的电阻率大于边缘区域,由上往下电阻率减小,其图像近似半球形。注油结束后,污染物逐渐挥发,污染区域LNAPLs浓度不断减小,表现为电阻率逐渐降低。监测过程表明,应用电阻率成像法监测LNAPLs挥发过程是有效的。
- 刘汉乐刘锦龙
- 关键词:多孔介质轻非水相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