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928)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欧阳天祥邢新袁斯明姜会庆廖洪跃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6篇血管瘤
  • 6篇婴幼
  • 6篇婴幼儿
  • 6篇婴幼儿血管瘤
  • 4篇细胞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细胞
  • 2篇微血管
  • 1篇蛋白
  • 1篇血管发生
  • 1篇血管畸形
  • 1篇血管瘤和血管...
  • 1篇血管瘤组织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细胞
  • 1篇葡萄糖
  • 1篇葡萄糖转运
  • 1篇葡萄糖转运蛋...
  • 1篇葡萄糖转运蛋...

机构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6篇袁斯明
  • 6篇邢新
  • 6篇欧阳天祥
  • 4篇姜会庆
  • 2篇李军辉
  • 2篇薛春雨
  • 2篇郭伶俐
  • 2篇廖洪跃
  • 1篇胡心宝
  • 1篇李鸣
  • 1篇王晓云
  • 1篇汪军
  • 1篇洪志坚

传媒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免疫细胞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变化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方法: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以CD3、CD8、S-100分别作为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树突细胞(DC)的标记性抗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免疫细胞在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①最早期血管瘤组织中基本无CD3+T细胞;增殖中期CD3+T细胞增多,CD8+T细胞仍然稀少;增殖晚期CD3+T细胞很多,CD8+T细胞也增多;消退早期在微血管周围仍散在分布少量CD3+T细胞和CD8+T细胞;消退中期和消退完成期血管瘤组织中有少数CD3+T细胞,而CD8+T细胞很少。②增殖早期血管瘤组织中散在分布少量DC;增殖中期和晚期DC数量显著增多。消退早期之后,DC数量迅速减少,以至基本消失。结论:T细胞及其亚群和DC的分布及其功能变化,与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有密切联系,婴幼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成熟,可能是血管瘤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袁斯明姜会庆欧阳天祥邢新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免疫细胞树突细胞
Fas、FasL在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检测培养的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Fas和Fas Ligand(FasL)的表达量。方法:采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细胞培养成功后,分别运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2-ΔΔCT法检测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Fas、FasL和Fas、FasL mRNA表达量,并分别与阳性对照人Jurkat细胞和阴性对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进行比较。结果:FCM检测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Fas表达率为(90.97±2.36)%,阳性对照Jurkat细胞Fas表达率为(93.87±7.60)%,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于阴性对照HUVEC(25.07±7.60)%;FQ-PCR结果显示,血管瘤内皮细胞Fas mRNA的表达量为(1.26±0.72),与阳性对照Jurkat细胞的表达量(1.448±0.059)比值为0.87,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阴性对照HUVEC的表达量(0.354±0.170)之比为3.56,差异具显著性(P<0.01)。FCM和FQ-PCR检测FasL和FasL mRNA在血管瘤内皮细胞、Jurkat细胞和HUVEC表达量均很低,没有生物学意义。结论:Fas在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呈高度表达,而FasL的表达量很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和Fas高表达相关。
廖洪跃邢新欧阳天祥郭伶俐李军辉薛春雨王晓云袁斯明
关键词:血管瘤内皮细胞FASFASL
婴幼儿血管瘤病理结构变化与临床演变过程的联系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临床演变过程和病理结构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年龄2个月至11岁。采用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的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按患儿出生后时间:1~6个月,血管瘤中细胞增殖速度快、排列紧密,微血管数量迅速增加;7~12个月,血管瘤中细胞数量迅速减少,微血管数量减少,但总面积继续扩大;1~3岁,大部分血管瘤组织呈微血管团样,微血管面积最大;3~5岁,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均迅速减少;5岁之后,大部分血管瘤消退完成.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结论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临床演变过程和病理结构变化有密切联系,病理结构变化主导临床演变过程。
袁斯明姜会庆欧阳天祥邢新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病理学微血管
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 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1ut1)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各阶段婴幼儿血管瘤标本52例、海绵状静脉畸形25例、动静脉畸形9例、毛细血管畸形2例、正常皮肤软组织5例。应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lut1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增生早期,较多血管瘤内皮细胞表达Glut1;增生中期,绝大部分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散在分布的内皮细胞表达Glut1;增生晚期,Glut1表达迅速减弱;消退期血管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不表达Glut1。所有海绵状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毛细血管畸形、正常皮肤软组织中的小动静脉和微血管均不表达Glut1。结论 Glut1是血管瘤内皮细胞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表型,而不是其固有特征,Glut1表达是血管瘤内皮细胞适应代谢需要而产生的。
袁斯明姜会庆洪志坚汪军胡心宝欧阳天祥邢新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血管畸形葡萄糖转运蛋白
婴幼儿血管瘤中周细胞的分布及其演变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周细胞的分布、表型及其演变。方法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应用α-SMA作为标记抗原观察血管瘤中周细胞的分布,应用透射电镜和TUNEL染色观察周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增生早期和中期,血管瘤细胞团中有大量周细胞,周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同进行微血管发生;增生晚期,血管瘤周细胞大量凋亡;消退早期,微血管周围有少数周细胞;此后微血管逐渐闭塞,血管瘤周细胞也逐渐消失。结论周细胞是血管瘤的主要组成细胞之一,血管瘤周细胞和内皮细胞共同进行微血管发生和发展而主导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
袁斯明姜会庆欧阳天祥邢新
关键词:血管瘤周细胞内皮细胞微血管发生
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新鲜手术切除的婴幼儿血管瘤标本,采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内皮细胞,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流式细胞仪FITC-CD34检测内皮细胞纯度;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共收集血管瘤标本14例,有8例成功培养出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呈现两种形态:多角形和梭形,经免疫组化鉴定为内皮细胞;培养的细胞中CD34+细胞数为76.28%;血管瘤内皮细胞有明显的"管腔形成"。结论: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能成功培养较纯的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培养的内皮细胞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
廖洪跃邢新欧阳天祥郭伶俐李军辉薛春雨袁斯明李鸣
关键词:血管瘤婴幼儿内皮细胞细胞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