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5032-2)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丁芮曲念东陈学恩郑沛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珠江口
  • 2篇邻近海域
  • 2篇近海
  • 2篇近海域
  • 2篇海域
  • 2篇FVCOM
  • 2篇潮汐
  • 1篇东中国海
  • 1篇盐度
  • 1篇中国海
  • 1篇输运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交换
  • 1篇同化
  • 1篇温度锋
  • 1篇物质输运
  • 1篇季节变化特征
  • 1篇值模拟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2篇陈学恩
  • 2篇曲念东
  • 2篇丁芮
  • 1篇郑沛楠

传媒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预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珠江口及邻近海域潮汐环流数值模拟Ⅱ——河口水交换和物质输运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采用无结构网格三维有限体积海洋模式FVCOM所建立的珠江口及邻近海域的三维正压高分辨率数值模型,对珠江口水域的水交换和物质输运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只考虑潮汐作用时,珠江口内湾水交换能力很弱,海水滞留时间在90d以上;加入径流、风应力作用后内湾水交换能力变强,示踪物的滞留时间分布大体上在珠江口航道区以及河口西侧(靠近珠江口门处)较短,在河口东侧(远离珠江口门处)和西侧浅滩较长。在丰水期,西南风驱动下河口示踪物平均浓度最低,为0.34,滞留时间最短,自西向东由10d逐渐过渡为90d以上。对不同海域之间的水交换分析表明,珠江河口内4大口门以及伶仃洋海区、磨刀门海区水交换能力最强;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与口门外陆架海域的水交换能力较弱。粒子追踪试验表明,珠江口内粒子在枯水期会进入黄茅海,在丰水期则可抵达大亚湾和大鹏湾。径流和风应力作用会不同程度加大珠江口海域不同口门处粒子位移,在枯水期粒子向西运动,洪奇门、磨刀门与鸡啼门处粒子位移最大,90d内可达285km;在丰水期粒子向东运动,横门处粒子位移最大,90d内可达190km,部分可至大亚湾和大鹏湾,且粒子运动呈螺旋状推进。
丁芮陈学恩曲念东
关键词:珠江口水交换FVCOM
基于同化再分析产品研究东中国海海洋锋季节变化特征
2014年
海洋锋是特性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水平分布高梯度带。海洋锋对海战场环境存在重要影响。文中基于高性能计算机平台,采用海洋动力模式和先进的数据同化技术制作的海洋数值再分析产品(China Ocean Reanalysis,CORA),研究了东中国海温度锋和盐度锋分别在表层和50 m层深度上的季节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发现温度锋在冬季主要分布在东海及台湾海峡,在夏季主要分布在渤海及黄海;春秋两季的变化介于冬夏两季之间;东海黑潮区四季皆存在温度锋。盐度锋主要存在于黄河和长江等径流入海区附近。温度锋和盐度锋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气象条件、河流入海和近岸升降流季节变化的共同影响。
郑沛楠滕军李磊白志鹏闻斌
关键词:东中国海温度锋
珠江口及邻近海域潮波数值模拟——Ⅰ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采用无结构网格三维有限体积海洋模式FVCOM,基于高精度的水深和岸线资料,建立了覆盖珠江口及邻近海域的三维正压高分辨率数值模型。和验潮站实测资料以及前人研究的对比验证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再现珠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潮汐、潮流变化过程。研究发现,珠江口海域潮汐为不正规半日潮,潮型数大致介于1.1~1.3之间,M2分潮占主导地位。M2,S2,K1和O14个主要分潮向河口内传播时,等振幅线均偏西北-东南向,西侧振幅小于东侧,河口附近等位相线比陆架海域密,西侧相较于东侧更密。从湾口传播到湾顶,半日分潮历时约2h,全日分潮历时约1.3h。潮流呈东强西弱,且落急流速大于涨急流速,河口内潮流流速是陆架海域的1~2倍,最大可达到1m/s;在陆架海域半日分潮旋转潮流强于全日分潮,在珠江口内主要为西北-东南方向往复流,航道区潮流最大。欧拉余流在河口内航道区形成南向流,在河口西侧浅滩处形成北向流,出现了余环流结构。此外,在航道区和深圳湾等区域形成较强余流涡旋结构。外海传入潮流能通量自南向北在珠江口内汇聚,在航道区呈现高值区,最大可达10KW/m。
丁芮陈学恩曲念东
关键词:珠江口潮汐数值模拟FVCO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