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239)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胡虹李树云严宁张石宝朱鑫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叶片
  • 2篇性状
  • 2篇叶片性状
  • 2篇光合作用
  • 1篇氮素
  • 1篇兜兰
  • 1篇杏黄兜兰
  • 1篇序列标签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抑制差减杂交
  • 1篇杂交
  • 1篇植物
  • 1篇生长光强
  • 1篇内生真菌
  • 1篇热胁迫
  • 1篇相互作用
  • 1篇胁迫
  • 1篇喀斯特地区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5篇胡虹
  • 4篇李树云
  • 2篇严宁
  • 2篇张石宝
  • 1篇常玮
  • 1篇丁勇
  • 1篇成霄峰
  • 1篇雷鸣
  • 1篇席雪
  • 1篇朱鑫敏

传媒

  • 3篇植物分类与资...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热胁迫下中甸角蒿叶片SSH文库的构建及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高温可能是限制中甸角蒿(Incarvillea zhongdiannensis)向低海拔地区引种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从基因表达水平研究中甸角蒿高温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SSH技术构建了中甸角蒿对高温(30℃)处理响应的正反向抑制性差减杂交文库。文库质量检测表明抑制性差减杂交效率较高,质量较好。通过对正反向文库中部分EST进行序列测定,获得了60条高质量的表达序列标签,平均长度为537bp。对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及功能注释,50条EST为功能已知的基因,分别参与信号转导与转录、植物抗逆性反应、光合作用、代谢与能量、蛋白质合成与转运、蛋白质命运、细胞结构和细胞生长等过程。6个EST与功能未知基因的同源性较高。获得的4个未匹配的EST推测为新基因,可能在植物热耐受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丁勇常玮张石宝胡虹
关键词:高温胁迫抑制差减杂交表达序列标签
中甸角蒿光合作用对生长光强的响应被引量:2
2010年
在原生地和引种地对高山花卉中甸角蒿(1ncarvillea zhongdianensis)光合作用和叶片性状对生长光强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香格里拉,光合速率(Pn)、类胡萝卜素(Car)、色素比(Chla/b)均随光强的降低而下降;而比叶面积(SLA)、叶绿素b(Chlb)、叶氮含量(LNCa)随光强的降低而上升。中甸角蒿主要是通过叶片形态、生化效率和叶片氮分配来响应生长光强的变化,对生长光强的适应表现出较大可塑性,使得其相对比较容易引种驯化。中甸角蒿在香格里拉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幅,从香格里拉移栽到昆明后,虽然Pn下降约10%,但RGR增加约30%,表明其可以在昆明较好生长。
席雪李树云严宁胡虹
关键词:光强光合速率叶片性状
内生真菌与两种兜兰共培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8
2012年
由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和杏黄兜兰(P.armeniacum)根中分别分离得到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真菌PM-1和美孢胶膜菌(Tulasnella calospora)PA-1。在DE培养基上,PM-1分别与硬叶兜兰和杏黄兜兰共培养,两种兜兰接菌苗的生物量以及Ca、Mn元素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表明PM-1能促进两种兜兰生长;PA-1对两种兜兰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从干物重增长的百分率来看,PA-1对杏黄兜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M-1对硬叶兜兰的影响高于杏黄兜兰,PA-1对杏黄兜兰的影响高于硬叶兜兰,表明真菌对宿主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强。PM-1和PA-1在Harvais培养基上与杏黄兜兰共培养,两种真菌均对杏黄兜兰幼苗产生不利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养分水平能显著影响内生真菌与杏黄兜兰的共生关系,营养相对贫瘠的DE培养基有利于两者共生,而营养丰富的Harvais培养基不利于共生。
朱鑫敏胡虹李树云严宁
关键词:杏黄兜兰内生真菌共培养相互作用
氮素对红波罗花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以三年生红波罗花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氮处理下植株的叶片性状、气体交换特性、叶氮分配、叶绿素荧光和生长参数,探讨了在高山环境中氮素对红波罗花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时,虽然红波罗花减少了叶氮在捕光复合体中的分配,但还是出现了光抑制现象,并且由于叶氮含量(N)、叶绿素含量(Chl)和叶氮在光合组分中的分配量是最少的,导致光合能力最低,生长最缓。随外界施氮量的增加,红波罗花的N,Chl,叶肉厚度、叶氮在光合组分中的分配量(NR、NB、NL),光能利用效率均随之增加,光合能力相应增强。三个施氮处理中,红波罗花分配给生物力能学组分的叶氮(NB)多于分配给Rubisco的(NR),从而导致Jmax/Vcmax增加,有利于其适应高山低温和高光强。施氮量增加,植株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增加,这对于红波罗花当年的开花繁殖,以及来年的生长发育都非常有利。当施氮量超过0.2g/kg基质时,植株的N,Chl,叶肉组织厚度、光合速率以及RGR都不再显著增加,因此当土壤中纯氮含量为220~230mg/kg时,即能满足红波罗花较佳光合和生长所需。
雷鸣李树云张石宝胡虹
关键词:氮素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
喀斯特地区不同类型兰科植物的叶片性状被引量:3
2011年
叶片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喀斯特地区兰科植物的叶片性状及其适应意义对其科学合理的保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于干季与雨季研究了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内落叶、常绿地生、常绿石附生三种类型共19种野生兰科植物的叶片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并比较了不同类型兰科植物之间的差异。其中18种兰科植物为C3植物,仅棒叶鸢尾兰(Oberonia myosurus)为CAM植物。相比于落叶兰,常绿兰具有较高的比叶重(LMA)和叶片碳氮比(C/N),但其叶片氮、磷含量较低。在常绿兰科植物中,石附生兰的叶片Ca含量与δ13C高于地生兰。石附生兰的叶片磷含量在雨季要高于干季,而地生兰的叶片δ13C在干季要高于雨季。该地区常绿兰科植物的N/P值>16,表明其可能受到磷的限制。
成霄峰李树云胡虹吴天贵
关键词:兰科植物叶片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