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02032)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冬梅李彬陈涛张勇李洋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中p.Y225X突变对FOXL2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p.Y225X突变对FOXL2功能的影响,探讨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BPES)的可能发病机制。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正常和p.Y225X突变的FOXL2基因。方法克隆正常和p.Y225X突变的FOXL2基因编码序列,连接入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融合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比较正常和突变型FOXL2在细胞内定位的差异。将正常和突变基因的编码序列克隆入pcDNA3.1-myc-his(-)B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和KGN细胞后提取蛋白,用蛋白印迹法验证其过表达;同时提取细胞RNA和蛋白,用RT-PCR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OSR2和StAR在RNA和蛋白水平的改变。主要指标荧光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目的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成功构建了FOXL2及其突变体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和融合myc/his标签的真核表达质粒,经蛋白印迹法验证了FOXL2及其突变体在HEK-293T和KGN细胞内的过表达。正常FOXL2均匀分布于细胞核内,而发生p.Y225X突变的FOXL2突变体蛋白则均匀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正常FOXL2可降低KGN细胞内StAR的RNA和蛋白表达量,而p.Y225X突变使其对StAR转录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正常FOXL2可提高HEK-293T细胞内OSR2的RNA和蛋白表达量,而突变型FOXL2对OSR2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p.Y225X突变使FOXL2分子在细胞内异常定位于细胞质,对靶基因OSR2和StAR的调控作用减弱,可能是导致I型BPES的重要因素。
- 耿玉磊王平章李冬梅
- 关键词:FOXL2突变
- 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腱膜的病理改变被引量:14
- 2013年
- 背景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临床常见的眼睑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可导致患者视功能异常。国外研究表明,提上睑肌的发育异常与该病的发生明显相关,但中国人群该病患者提上睑肌的形态研究缺乏。目的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腱膜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探讨其发育异常的具体表现。方法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年龄14~19岁,平均17岁)2l例,根据上睑下垂的程度分为轻度组(3例)、中度组(14例)和重度组(4例),在提上睑肌缩短术过程中获取所有患眼截除的提上睑肌腱膜组织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胶原纤维染色,对标本中的Ⅲ型胶原蛋白和肌球蛋白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患者标本的染色结果与取自北京同仁医院眼库的9例正常供体的新鲜提上睑肌腱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不同程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随着下垂程度的增加,提上睑肌腱膜肌纤维数量减少,间质中结缔组织增加,肌内膜的完整性下降的例数均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702,P=0.002;Z=0.738,P‘0.001;Z=0.746,P〈O.001)。4例(占19%)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标本中发现肌间质中有脂肪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组提上睑肌腱膜肌纤维中肌球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组标本中肌动蛋白、肌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Ⅳ型胶原纤维及层黏连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正常对照标本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腱膜组织肌纤维、结缔组织及其相关蛋白均有发育异常,其病理改变的程度与症状一致。
- 李洋李彬李冬梅陈涛张勇侯志嘉
- 关键词:上睑下垂先天性提上睑肌腱膜组织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