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C125)
- 作品数:8 被引量:137H指数:5
- 相关作者:史清华马养民朱玮张存莉秦虎强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黄土高原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杠柳根皮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对杠柳根皮组织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单体化合物Ⅱ(香草醛乳糖苷)在使用浓度为3.0~6、0mg/mL时对小麦、油菜具有强的抑制生长活性;当浓度降低到0、75mg/mL时,反而对油菜种子具有促进萌发和刺激生长的作用、单体化合物Ⅲ(杠柳苷E)和Ⅳ(强心苷类)对麦二叉蚜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对粘虫具有胃毒和拒食活性、
- 史清华马养民秦虎强
- 关键词:杠柳根皮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 杠柳根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对麦二叉蚜的毒杀活性初探被引量:22
- 2006年
- 采用GC/M S联用技术,对杠柳根皮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15种化合物,对其中10种进行了鉴定,已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91%,分别为4-甲氧基水杨醛、乙酸丁酯、2-甲基-1,3-二氧环戊基乙酸乙酯、乙羟硫代羧酸-8-二乙氧基磷酰正辛酯、1,1,3,3-四丁氧基-2-丙酮、4-甲基-2-戊酮、甲酸丁酯、1-(1-乙氧基乙氧基)丁烷、2-正丁氧基四氢吡喃及丁醚。以麦二叉蚜为试虫进行挥发油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杠柳根皮挥发油对试虫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
- 史清华马养民秦虎强
- 关键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触杀活性
- 黑刺菝葜根中甾体皂苷抗菌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提取黑刺菝葜根茎中总甾体皂苷R,分离得到甾体皂苷混合物样品R-5、R-6、R-7、R-8、R-9、R-10及4种甾体皂苷,其中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提取;采用生物活性跟踪和滤纸片扩散法对其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筛选和分离。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样品R-7、R-8和R-9中,样品R、R-5和R-6抗菌活性较弱或几乎没有;但从R-6分离得到3种甾体皂苷和从R-8中分离的甾体皂苷均具有抑制活性;这些不同的甾体皂苷对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木霉、青霉、黑曲霉、黄曲霉有非常强的抑制活性;黑刺菝葜根中甾体皂苷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且存在着抑菌的活性分子群及增菌的活性分子群。
- 张存莉朱玮李小明苏宝锋阎小英
- 关键词:甾体皂苷抗菌活性
- 杠柳茎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从杠柳(Periplocaspeium)茎的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得3个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分析和化学分析方法确定为北五加皮苷E(I)、蔗糖(Ⅱ)及杠柳苷元(Ⅲ)。
- 余博马养民孔阳史清华
- 关键词:杠柳甾体类化合物
- 植物次生代谢合成途径及生物学意义被引量:84
- 2005年
- 简述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类型、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节,重点阐述了次生代谢产物在最近几年的的学科发展,论述了植物的次生代谢途径与其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了人们对次生代谢产物的认识,对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杜丽娜张存莉朱玮张高宏
- 关键词:次生代谢产物代谢调节生物学
- 杠柳根皮中4个化合物结构的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在对杠柳根皮的化学成分和根皮中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对杠柳根皮的甲醇提取物的水悬浮液,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后,得到4种不同萃取物,经过硅胶柱层析、C18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多次分离、纯化后,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得到化合物I,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得到化合物II、III、IV;经化学分析结合IR、1H-NMR、13C-NMR、EI-MS等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I为β-香树素乙酸酯,化合物II为香草醛乳糖苷,化合物III为杠柳苷E,化合物IV为一强心苷类化合物。
- 史清华马养民
- 关键词:化学成分三萜甾体
- 杠柳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粗提物杀虫活性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通过对杠柳叶的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检测出杠柳叶中存在酚性成分、有机酸、皂苷、黄酮类及其苷类、植物甾醇、三萜类化合物。同时以生物活性跟踪法测定了杠柳叶萃取物对三龄粘虫和菊小长管蚜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活性最高。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后F3组分的触杀活性最高,72 h对粘虫触杀LC50是2.903 2 mg.mL-1,24 h对蚜虫触杀的LC50为0.526 3 mg.mL-1。
- 陈玲马养民史清华童小翠姜少娟
- 关键词:杠柳杀虫活性
- 黑刺菝葜植株次生代谢产物分布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为了实现黑刺菝葜高效持续利用,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不同器官中有效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是有差异的,除果肉和果核中不含甾体皂苷、香豆素和内酯类化合物,果核中含有油脂,果肉中含有强心苷等化合物外,植物体中普遍含有糖类、酚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皂苷、黄酮、蒽醌、香豆素、甾体、内酯等化学成分;有效成分含量大小顺序为,黄酮类化合物:须根>果肉>块根>叶>茎>根茎>茎卷须>果核;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叶>茎>茎卷须>块根>根茎>须根。
- 季志平张存莉朱玮楼兴隆朱越红
- 关键词: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