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XQ2004-06)
- 作品数:25 被引量:286H指数:12
- 相关作者:付修根刘建清杨平李亚林王成善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羌北坳陷雪山组地层形成环境及古地理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以羌北坳陷龙尾错地区雪山组地层为例,通过对沉积物来源、古生态、碳氧同位素、粒度特征及其沉积序列、古水流向的研究,揭示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雪山组地层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格局,认为该区雪山组地层是在中央隆起带露出水面并向羌北地区提供物源的古构造—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具辫状河成因的显著特点。
- 刘建清贾保江杨平陈玉禄彭波李振江
- 关键词:三角洲侏罗系白垩系
- 藏北羌塘盆地胜利河-长蛇山油页岩带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21
- 2009年
- 最近在北羌塘长蛇山地区新发现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油页岩及膏盐层,该油页岩与近年来笔者在胜利河地区发现的多处油页岩连成一片,构成了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海相油页岩带。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与研究表明:该油页岩有机碳含量介于4.31%-16.89%之间,焦油含量为3.5%~16.3%,油页岩有机质大多处于成熟阶段。胜利河-长蛇山油页岩带及与其密切共生的膏盐层的发现,丰富了羌塘盆地烃源岩的类型,为羌塘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
- 王剑付修根李忠雄吴滔何江林
- 关键词:地球化学羌塘盆地
- 藏北羌塘盆地大规模古风化壳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6
- 2009年
- 新的野外油气地质调查发现,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及其两侧的南、北羌塘坳陷中,那底岗日组及其同沉积地层之下广泛发育了一古风化壳,古风化壳覆盖了石炭系、二叠系和前人已确定的三叠系肖茶卡组,具有区域性展布的特点。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古风化壳的形成时代不同:在南羌塘及中央隆起带上,风化剥蚀作用可能于晚二叠世就已开始,并经历了早、中三叠世的进一步演化;北羌塘地区的古风化壳形成时代可能为晚三叠世(或中三叠世),至晚三叠世肖茶卡组沉积期,形成了南北羌塘统一的古风化壳,并被那底岗日组及其同沉积地层超覆。这些新发现对于重新认识羌塘盆地的沉积演化、正确评价羌塘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 付修根王剑吴滔何江林
- 关键词:古风化壳地质地球化学羌塘盆地
- 羌塘盆地隆额尼—昂达尔错古油藏的白云岩组构特征及铅同位素意义被引量:12
- 2008年
- 以系统的岩石学及沉积相分析为基础,深入探讨了隆额尼—昂达尔错古油藏白云岩及其伴生灰岩的铅同位素特征,认为该区白云岩及伴生灰岩具有统一的铅来源,铅主要来自中央隆起带变质岩、岩浆岩及再旋回沉积的三叠系地层,为地幔、造山带、地壳等多源混合的异常铅。铅元素在含量上与沉积相带关系十分明显,仍受沉积过程的控制,后期构造作用并未带入大量深部流体进行白云岩的交代作用。该区白云岩仍保存有大量具成因意义的组构信息,主要体现在:典型混合水交代成因的雾心亮边结构、等厚环边和世代生成结构、残余鲕粒结构及藻纹层构造等,该区白云岩为混合水交代成因。构造只是起到白云岩化后期的改造作用。
- 刘建清陈文斌杨平陈文西付修根
- 关键词:白云岩岩石组构铅同位素羌塘盆地
- 碳、氧、锶同位素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南侧隆额尼-昂达尔错古油藏白云岩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 <正>以系统的岩石学及沉积相分析为基础,深入探讨了隆额尼-昂达尔错古油藏白云岩及其伴生灰岩的碳、氧、锶同位素特征,认为白云岩化作用主要集中在古地理相对高点的潮上高能带、潮坪环境及台地边缘藻丘礁三个沉积相带内,白云岩及伴生...
- 刘建清贾保江杨平陈文斌陈文西付修根
- 文献传递
- 西藏措勤盆地色林错凹陷郎山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 2009年
- 措勤盆地是青藏高原内第二大海相含油气盆地,郎山组碳酸盐岩是盆地内重要的烃源岩。盆地东部的色林错凹陷保存条件好,前人还很少在该区开展石油地质研究。应用GC和GC—MS技术,对该凹陷内雄梅地区郎山组烃源岩抽提物进行了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研究表明,该区郎山组有机质母质主要为海相藻类,也有少量高等植物的混入;主要形成于缺氧,盐度较高的咸水环境,有机质成熟度较高,经历了1~2级的生物降解作用。因此,结合其它有机地球化学参数、沉积和构造条件,考虑到风化作用因素,郎山组烃源岩应具有较好的生油潜力,这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王立成王成善李亚林魏玉帅朱利东曹珂
-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成熟度措勤盆地
- 西藏羌南坳陷中侏罗统夏里组硅化木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7
- 2007年
- 首次在羌南地区的地层中发现了硅化木化石,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地层定为中侏罗统夏里组,硅化木初步定为南洋杉。同时,孢粉组合的特征反映出该区中侏罗世具干旱古气候特点。结合前人晚三叠世硅化木的发现,对羌塘盆地的性质及演化提出了新的思考。
- 刘建清杨平陈文斌陈文西付修根
- 关键词:硅化木中侏罗统
- 羌塘盆地扎仁地区中上侏罗统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被引量:11
- 2008年
- 应用生物标志物分析技术,结合其他地球化学资料,对羌塘盆地扎仁地区烃源岩的有机质生源构成、沉积环境和成熟度进行了讨论。研究区饱和烃碳数相对较高,表明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微生物降解;Pr/Ph值小于1,且检测出一定量的伽马蜡烷,表明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为含盐度低的偏还原环境;规则甾烷以C27略占优势,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值为0.23~0.77,表明烃源岩有机质生物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甾烷成熟度参数C29ααα20S/ααα(20S+20R)值为0.41~0.50,C29αββ/(ααα+αββ)值为0.58~0.63,萜烷成熟度参数C3222S/(22S+22R)值约为0.6,Ts/(Tm+Ts)平均值约为0.52,表明有机质演化处于高成熟阶段。
- 陈文彬廖忠礼刘建清付修根熊兴国贺永忠
- 关键词:烃源岩地球化学生物标志物中上侏罗统羌塘盆地
- 藏北羌塘盆地胜利河油页岩带的发现及意义
- <正>胜利河油页岩发现于2006年,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表明,该油页岩呈东西向展布,累计厚度8.67m,横向延伸大于2.5 km。2007年,由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组织有关单位对该油页岩进行了初步评价,野外地质调查及探槽勘探...
- 付修根王剑谭富文李忠雄
- 文献传递
- 藏南吉隆—萨嘎地区侏罗系两期变形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吉隆—萨嘎地区侏罗系陆热组和唯美组普遍经历了两期变形:早期主要表现为中—深层次的顺层剪切作用和同斜褶皱,晚期主要表现为中层次的褶皱-逆冲作用。两期变形分别代表了特提斯洋由南向北的俯冲作用以及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其变形样式和组合方式记录了板块俯冲-碰撞造山的历史和过程。其中,早期变形使得地层发生重复,是导致该区侏罗系地层厚度大且难以与江孜、羊卓雍错地区对比的主要原因。
- 王立成李亚林王成善
- 关键词:侏罗系剪切变形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