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M013Z)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潘兴华庞荣清杨勇琴张步振屈璐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骨髓
  • 3篇干细胞
  • 2篇猕猴
  • 2篇骨髓干细胞
  • 1篇髓细胞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培养
  • 1篇体外培养方法
  • 1篇人骨髓
  • 1篇人骨髓间充质...
  • 1篇自体
  • 1篇自体骨
  • 1篇自体骨髓
  • 1篇自体骨髓细胞
  • 1篇自体骨髓细胞...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干细胞
  • 1篇细胞移植

机构

  • 4篇成都军区昆明...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庞荣清
  • 4篇潘兴华
  • 3篇杨勇琴
  • 2篇屈璐
  • 2篇张步振
  • 1篇曲璐
  • 1篇王鹤桦
  • 1篇王惠萱
  • 1篇刘建昆
  • 1篇和占龙
  • 1篇李雪梅
  • 1篇张永云
  • 1篇何占龙
  • 1篇周平
  • 1篇赵熠
  • 1篇尹波
  • 1篇王蕙仙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及生长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建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MSCs)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方法,观察MMSCs在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为MMSCs的临床应用奠定技术基础。方法采集成人骨髓,密度梯度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利用DMEM/F12培养基添加自体血清进行黏附培养和扩增MMSCs,光镜观察MMSCs生长和形态变化,计数和MTT法观察原代和传代培养的增殖及生长特征,免疫组化法分析MMSCs纯度。结果MMSCs贴壁生长,呈典型MMSCs形态和生长特征,原代及传代5代内的MMSCs均有活跃的增殖能力,其中CD105阳性细胞>98%。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可获得高纯度和高增殖活性的MMSCs,成人MMSCs至少在传代培养5代内生长旺盛并维持其生物特性,可满足临床治疗和人体生物组织研究要求。
庞荣清周平尹波李雪梅张永云杨勇琴曲璐潘兴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
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对老年猕猴肝脏功能与体液免疫及血细胞比例的干预
2006年
目的:分析自体骨髓细胞肝门静脉植入后对老年灵长类动物肝脏功能、体液免疫及血液细胞亚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4/12在昆明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选取18~20岁老年恒河猴8只,分离骨髓有核细胞,将3×109个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肝门静脉植入体内。于骨髓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1,2,3,4,5,6个月分别采集外周血5mL,吸取上清液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观察外周血肝功相关蛋白含量、胆红素含量及肝酶活性的变化;以上各时间点另采集外周血2mL,应用SF-3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的数量和比例。结果:实验选用8只恒河猴,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髓细胞移植后外周血肝功相关蛋白含量及肝酶活性的变化:与骨髓细胞移植前比较,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球蛋白含量在移植后6个月内均明显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在移植后1,2,3个月内明显升高(P<0.05),随后逐渐下降,至6个月时接近移植前水平(P>0.05)。②骨髓细胞移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与骨髓细胞移植前比较,至移植后6个月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与移植前基本相似(P>0.05);血清直接胆红素浓度在细胞移植后6个月内一直低于移植前水平(P<0.05)。③骨髓细胞移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及外周血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血清IgG,IgA,IgM,C3,C4浓度、白细胞总数、血小板数量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比例在移植后6个月内均显著高于细胞移植前(P<0.05);红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老年猕猴自体骨髓细胞肝门静脉移植能够改善肝脏的蛋白合成和代谢功能,具有增强细胞与体液免疫力的作用。
庞荣清刘建昆何占龙王惠萱王鹤桦杨勇琴屈璐潘兴华
关键词:骨髓细胞肝功能试验免疫测定猕猴
猕猴骨髓干细胞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免疫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变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GM-CSF动员猕猴骨髓干细胞后外周血干细胞、免疫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干细胞动员及用于治疗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健康猕猴连续5 d,皮下注射GM-CSF 8μg/(kg.d),分别于0、2、4、6、8、10 d采集外周血,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白细胞(WBC)总数、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FCM)测定CD34+、CD133+、CD3+、CD4+、CD8+、CD56+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IL-2含量。结果:WBC、中性粒细胞、CD34+、CD133+细胞数量和比例均同步升高(P<0.01),到动员第6天时达到高峰,细胞数量分别为正常水平的6.4、9.1、117和163.3倍,其中CD34+、CD133+第8天时恢复正常,而WBC、中性粒细胞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CD3+、CD4+、CD8+、CD56+细胞的数量增加,细胞数在第6天时分别为动员前的4.1、4.0、2.9和4.3倍,但比例下降(P<0.01),到第6天达到最低(P<0.001),随后逐渐升高至正常以上水平并持续至第10天(P<0.05)。TNF-α、IL-1β、IL-2浓度于动员后6 d内明显升高(P<0.01),其中TNF-α、IL-1β浓度至8 d恢复正常(P>0.05),IL-2浓度升高幅度较大并至少持续至第10天(P<0.01)。结论:连续5 d动员猕猴骨髓干细胞可使外周血中CD34+、CD133+细胞比率短暂升高,WBC、中性粒细胞比例持续升高,使CD3+、CD4+、CD8+、CD56+细胞绝对数增加,TNF-α、IL-1β、IL-2浓度升高,表明GM-CSF动员猕猴骨髓干细胞可在细胞和免疫调节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潘兴华庞荣清和占龙王蕙仙张步振赵熠
关键词:猕猴干细胞动员细胞因子
骨髓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成体干细胞在体内特定的微环境或体外人工培养条件下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分化潜能,其主要功能是负责组织细胞的生理性更新和病理性修复.骨髓组织中包括产生所有成熟血细胞系的造血干细胞(HSCs)、多潜能成体祖细胞和能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这些细胞时还有向造血和骨髓以外的其他类型的成熟细胞分化如神经、肌肉、皮肤、心、肝、肾、肺等分化的能力.对最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骨髓干细胞可塑性的实验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杨勇琴庞荣清张步振屈璐潘兴华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