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305)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章崇杰罗志娟彭晓东魏大鹏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黏附分子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内皮
  • 2篇分子
  • 1篇细胞内
  • 1篇细胞内定位
  • 1篇细胞器
  • 1篇内皮细胞
  • 1篇胞内
  • 1篇CD31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3篇彭晓东
  • 3篇罗志娟
  • 3篇章崇杰
  • 2篇魏大鹏

传媒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小鼠nepmucin与CD31在内皮细胞内定位和循环途径的比较
2011年
目的:研究nepmucin和CD31分子在转染内皮细胞内的分布和循环,探讨nepmucin分子的循环机制。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技术进行循环实验和内化实验,在nepmucin转染细胞(WT-F2)上,用特异性荧光标记抗nep-mucin抗体和抗CD31抗体检测循环和内化的nepmucin和CD31分子。结果:小鼠nepmucin与CD31分子一样地在内皮细胞内发生循环,但速率明显降低;两种分子在细胞内的分布不同,CD31分子主要沿细胞膜分布,而nepmucin则主要分布在胞质深处及少量分布在细胞膜上。结论:小鼠nepmucin与CD31分子在内皮细胞内的分布和循环机制截然不同。
彭晓东魏大鹏章崇杰罗志娟
关键词:CD31
小鼠黏附分子nepmucin在内皮细胞内循环机制的探讨
2012年
目的探讨nepmucin分子在内皮细胞内的循环途径。方法采用共聚焦荧光显微技术进行内在化实验,分别用4种细胞器标记蛋白抗体[Rab5/胞内体、LAMP-1/溶酶体、γ1-adaptin/外侧高尔基网络(TGN)以及LDLR/分选与循环胞内体]与抗nepmucin抗体双染色转染内皮细胞,观察nepmucin分子内在化后的分布情况。结果 Nepmucin分子出现在胞内体、TGN、溶酶体和分选与循环胞内体中。结论 Nepmucin的循环途径可能是经分选胞内体运输至TGN或循环胞内体,然后回到细胞膜;或是进入溶酶体被降解。
彭晓东魏大鹏章崇杰罗志娟
关键词:细胞器
小鼠新型黏附分子nepmucin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小鼠nepmucin是一种新型黏附分子,胞外区含有一个典型的粘蛋白样结构域和一个V型免疫球蛋白(Ig)结构域,广泛表达于除派氏结(PPs)外的外周淋巴组织和实质性器官,优先表达于各种组织的小血管内皮细胞。该分子可与淋巴细胞归巢的重要分子L-选择素(L—selectin)结合,分别通过粘蛋白样结构域和Ig结构域介导L—selectin依赖的淋巴细胞在血管内皮上的滚动、附着,促进淋巴细胞穿越(TEM)高内皮微静脉(HEV)内皮细胞。小鼠nepmucin与CD31分子在淋巴结HEY内皮细胞的分布相似,且同样发生循环,但其循环机制以及分子循环所发挥的生物学作用尚不清楚。
彭晓东罗志娟章崇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