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239)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宋雷邹玉宝王继征孙凯王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5篇心肌病
  • 5篇型心
  • 5篇突变
  • 5篇肌病
  • 5篇肥厚
  • 5篇肥厚型
  • 5篇肥厚型心肌病
  • 4篇厚型
  • 3篇表型
  • 2篇蛋白
  • 2篇球蛋白
  • 2篇临床表型
  • 2篇结合蛋白
  • 2篇基因
  • 2篇肌球蛋白
  • 2篇肌球蛋白重链
  • 2篇家族性肥厚型...
  • 2篇肥厚性
  • 2篇C基因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5篇王虎
  • 5篇孙凯
  • 5篇王继征
  • 5篇邹玉宝
  • 5篇宋雷
  • 4篇张禅那
  • 4篇宋晓东
  • 2篇高硕
  • 1篇王晓建

传媒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遗传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心脏肌球蛋白重链基因c.1273G>A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关联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为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文章在1个中国汉族HCM家系中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TNNT2)基因、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基因和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的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家系接受调查的7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携带MYH7基因c.1273G>A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H7基因的14号外显子并使425位的甘氨酸(Gly)转换为精氨酸(Arg)。该突变首次在国内HCM家系中发现,突变携带者的临床表型在家系内部呈现明显的异质性。该家系成员TNNT2及MYBPC3基因未发现突变且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MYH7基因是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之一,携带c.1273G>A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型差异明显,提示可能有其它因素参与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发展过程。
王虎邹玉宝宋雷王继征孙凯宋晓东高硕张禅那惠汝太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肌球蛋白重链突变
MYBPC3基因G12101A和MYH7基因G15391A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型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在2个中国汉族HCM家系中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基因(TNNT2)、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和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的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ZZJ家系接受调查的8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携带MYBPC3基因G12101A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BPC3基因的21号外显子并使668位的精氨酸(R)转换为组氨酸(H),携带该突变的家族成员发病年龄较晚且均无梗阻及晕厥史。在FHL家系接受调查的6名成员中有3名成员携带MYH7基因G15391A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H7基因的23号外显子并使930位的谷氨酸(E)转换为赖氨酸(K),该突变导致的临床表型呈现发病年龄早、梗阻率高以及外显率高的特点。两家系成员TNNT2基因未发现突变,且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结论MYBPC3基因和MYH7基因是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MYBPC3基因G12101A突变所致HCM临床症状相对较轻,而MYH7基因G15391A突变所致HCM临床症状出现早、进展较快且预后较差,是一种恶性突变。
王虎邹玉宝王继征宋雷孙凯宋晓东王晓建张禅那惠汝太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突变表型
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G4295A突变与中国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型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在10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以及120例健康对照者中进行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2例HCM(ZHQ和JXW)患者中发现MYBPC3基因第6号外显子第4295位碱基由G转换为A,结果导致第258位的谷氨酸(G lu,E)转变为赖氨酸(Lys,K),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对这2例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发现ZHQ和JXW家族受调查者中分别还有2名和1名成员携带该突变基因,但均未发病。结论MYBPC3基因为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之一,E258K突变所致肥厚型心肌病表型呈现外显率较低且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的特点。
王虎邹玉宝王继征宋雷孙凯宋晓东惠汝太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突变
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肌球蛋白重链基因G823E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在1个中国汉族HCM家系中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基因(TNNT2)、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和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的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以120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在该家系接受调查的12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携带MYH7基因G823E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H7基因的22号外显子并使823位的甘氨酸(G)转换为谷氨酸(E),该突变在西方人中未见报道,其导致的临床表型在家系内部呈现较明显的异质性,携带该突变的家族成员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差异较大。该家系成员TNNT2及MYBPC3基因未发现突变且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结论MYH7基因为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之一,G823E突变所致肥厚型心肌病呈现明显的个体异质性表型。
王虎邹玉宝宋雷王继征孙凯宋晓东张禅那惠汝太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肌球蛋白重链突变
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S236G新突变致肥厚型心肌病表型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寻找国人特有的热点突变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在10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以及120名健康对照者中进行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x/BPC3)基因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发现MYBPC3基因第6号外显子第706位碱基由T转换为C,结果导致第236位的丝氨酸(Ser,S)转变为甘氨酸(Gly,G),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该突变在西方人中未见报道,携带该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呈现不同的临床表型。结论首次在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发现MYBPC3基因S236G突变,其在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是热点突变之一。
王虎宋雷邹玉宝王继征孙凯高硕张禅那惠汝太
关键词:突变表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