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2152)

作品数:11 被引量:75H指数:6
相关作者:孟如松姜志国赵广蔡瑞康孟晓更多>>
相关机构:空军总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分析技术
  • 6篇图像
  • 6篇皮肤
  • 4篇皮肤镜
  • 3篇黑素
  • 2篇特异
  • 2篇特异度
  • 2篇图像分割
  • 2篇图像分析技术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灵敏度
  • 2篇敏度
  • 2篇黑素瘤
  • 2篇白癜风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负担
  • 1篇遗传算法
  • 1篇育发
  • 1篇诊断价值研究

机构

  • 13篇空军总医院
  • 11篇北京航空航天...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孟如松
  • 11篇姜志国
  • 10篇赵广
  • 9篇蔡瑞康
  • 8篇孟晓
  • 3篇谢凤英
  • 1篇赵丹培
  • 1篇徐斌
  • 1篇秦世引
  • 1篇田庆飞

传媒

  • 3篇中国体视学与...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计算机辅助设...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复杂黑素瘤皮肤镜图像分割新方法
目的论文针对纹理复杂的黑素瘤皮肤镜图像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分割方法;方法应用区域统计融合方法 (SRM)将图像分割为多个具有相近纹理和颜色特征的子区域,枚举这些子区域所有可能的组合。定义了一种正确分割所应满足的空问特征条件...
徐斌谢凤英姜志国孟如松
关键词:图像分割计算机辅助诊断
文献传递
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对黑踵病的诊断意义被引量:7
2008年
黑踵病(black heel)又称足跟瘀斑,为足跟部发生的群集的发下出血性黑色小斑点,该病本身无大碍,但皮损不典型时临床易被误诊为黑素瘤,盲目进行手术活检,不但伤及肉体,面且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我们通过探讨皮肤镜观察到的黑踵病形态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变化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提高黑踵病与黑素瘤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孟如松赵广蔡瑞康姜志国孟晓
关键词:图像分析技术皮肤镜病理学变化手术活检心理负担
皮肤镜黑素细胞瘤图像自适应聚类的进化寻优被引量:1
2009年
图像的自动准确分割是实现黑素细胞瘤图像自动分析的关键.针对皮肤镜黑素细胞瘤图像,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自生成神经网络(SGNN)相结合的自适应聚类分割算法.首先采用遗传算法选取一组最优的种子样本作为初始神经树;然后通过SGNN对剩余样本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自生成神经森林;最后令森林中每棵树代表一个类,完成黑素细胞瘤图像的自适应聚类分割.该算法解决了SGNN对样本训练顺序敏感的问题,并能够自适应地确定类别数,聚类过程无需任何人工干预;同时根据解空间的大小设定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规模,并在进化过程中根据个体的变化对种群规模以及交叉率和变异率等遗传控制参数进行动态调整,有效地提高了算法的运行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稳定性好,聚类结果符合人眼判别的诊断要求.
谢凤英秦世引姜志国孟如松
关键词:自适应聚类遗传算法
偏振光皮肤镜图像技术对头面部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偏振光皮肤镜(polari—light dermoscopy,PD)图像分析技术在头面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来院就诊患者,分别经临床肉眼和PD法诊断,后经组织病理确诊,将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1例头面部肿瘤的PD法诊断指征显示出较好的特异性表现,正确诊断率达92.89%,明显高于肉眼诊断率69.67%。由于临床误诊与治疗不当而引起皮损复发占19.91%,发生在头面部肿瘤的前3位依次是:脂溢性角化病,黑素细胞肿瘤,基底细胞癌。结论PD法是一种无创性图像分析技术,尤其适合头面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对减少盲目活检、有效指导手术切除范围、选择合理的物理治疗方法以及皮损的康复与美容均有重要意义。
孟如松孟晓赵广蔡瑞康姜志国
关键词:肿瘤头面部
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被引量:20
2008年
皮肤镜图像技术可将皮肤病学的临床宏观图像与组织病理学的微观图像科学地联系起来。近年来该项技术得到不断发展,该文对一些常见的和特殊解剖部位的色素性皮损的皮肤镜特征、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图像定量分析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孟如松赵广
关键词:黑素瘤
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对颜面部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在颜面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来院就诊的颜面部肿瘤患者,分别经肉眼、皮肤镜偏振法(DP)和皮肤镜漫润法(DS)诊断,后经组织病理确诊,将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比较 DP 和 DS 两种方法的性能。...
孟如松赵广蔡瑞康姜志国
文献传递
偏振光皮肤镜在白癜风早期诊断及与其他色素减退斑鉴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在白癜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与其他色素减退斑的鉴别。方法收集局限性色素减退斑患者,采用偏振光皮肤镜观察皮损微观形态、特征和颜色;所选病例除花斑糠疹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确诊外,其余病例均经病理活检确诊。结果176例患者中,白癜风97例,进展期毛周色素残留发生率达91.94%,显著高于稳定期(62.8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血管扩张、早期色素岛形成和皮周色素加深等与病程和近期有无治疗有关。79例色素减退斑,包括花斑糠疹、炎症后色素减退、白色糠疹、老年性白斑、无色素痣、贫血痣和特发性滴状色素减退症,未见毛周色素残留。结论偏振光皮肤镜有效地排除了白癜风皮损中的反射光干扰,是一种可直接观察到肉眼不可见微细结构与特征的影像技术;对白癜风的早期诊断及与其他色素减退斑相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孟如松赵广蔡瑞康孟晓姜志国
关键词:白癜风
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对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及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对于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头面部可疑BCC的皮损127例,在临床肉眼诊断的基础上,根据皮肤镜指征进行诊断,后经组织病理确诊,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将皮肤镜诊断结果经组织病理确诊BCC122例,经分析显示出皮肤镜诊断的灵敏度89.34%,特异度95.90%,诊断符合率达96.06%,比肉眼诊断正确率提高了32.28%。本文证实BCC的临床各型和皮肤镜所有诊断指征,除BCC纤维上皮瘤型外,其它各型在头面部均有显示。结论皮肤镜在头面部BCC的诊断中显示出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临床对减少盲目活检或手术切除范围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有意义,对头面部皮损的康复与美容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孟如松赵广孟晓姜志国蔡瑞康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灵敏度特异度
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用于白癜风的诊断与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在白癜风的早期诊断与疗效观察中的研究。方法收集来院就诊患者,分别经肉眼初诊及皮肤镜偏振法(DP)和皮肤镜浸润法(DS)诊断和疗效评价,对诊断不清者可酌情行组织病理确诊;并比较DP和DS两种方法的性能。结果在93例白癜风皮损中,进展期59例,其毛周色素残留发生率达91.67%,显著高于稳定期34例的58.33%,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展期毛囊周围色素残留和经治疗后早期色素岛形成的皮损复色迹象发生率达77.28%,明显高于稳定期45.46%。结论在白癜风皮损中发现毛囊周围色素残留是其特异性表现,并可观察到白癜风康复期的早期复色迹象,该研究对白癜风的早期诊疗与疗效判断、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增加治疗信心及提高总体疗效有重要意义。
孟如松蔡瑞康孟晓姜志国赵广
关键词:白癜风
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在临床上开发应用的研究——在皮肤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探讨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偏振光皮肤镜(DP)图像分析技术在皮肤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临床肉眼诊断的基础上,采用DP法对皮肤肿瘤进行辅助诊断,后经组织病理确诊,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与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结了948例皮肤肿瘤和与其相鉴别的色素性皮损的DP法诊断指征并显示出平均灵敏度88.77%,特异度94.92%,诊断符合率达92.72%,比临床肉眼诊断符合率提高了23.94%。结论:DP法是一种无创性观察体表和表皮下部肉眼无法识别的形态学特征与数字图像技术。它对多种皮肤肿瘤尤其对色素性皮肤肿瘤的判断和良恶性皮损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对减少盲目活检、有效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及术后复诊具有重要意义。
孟如松赵广蔡瑞康姜志国孟晓
关键词:皮肤肿瘤灵敏度特异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