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074107020)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胡朝晖邹云增杨茗周涛葛均波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利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BMDCS)进人外周血,并迁移到受损部位再生修复心血管组织是新的治疗策略。G-CSF对心肌梗死,对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缺血性外周血管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都有作用。其机制主要是心肌再生、瘢痕修复、血管新生以及心脏直接保护效应。G-CSF对心血管不良反应报道的不多,主要致白细胞增多引起高黏滞血症,还对凝血、抗凝血系统有较大影响。目前研究多提示其安全,且由于无创、操作简便,G-CSF治疗心血管疾病将会在临床广泛开展。
- 胡朝晖邹云增
-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
- G-CSF对高脂喂养兔不同动脉段内皮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高脂喂养兔制造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G-CSF对不同动脉段内皮形态和功能变化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30只新西兰成年雄兔随机分4组,分为对照组6只,高脂喂养组、普通及高脂喂养+G-CSF组各8只,分别测定血脂及血清NO浓度,各取胸主动脉、颈总动脉、股动脉,采用病理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内皮形态的不同变化,同时用RT-PCR方法测定eNOS、ET-1基因的表达了解不同动脉段的内皮功能变化。结果高脂喂养后兔血脂、NO浓度明显升高,病理发现动脉内膜增厚,以大动脉最著,小动脉最次,扫描电镜下内皮细胞的凋亡、变形亦然。ET-1基因表达相对定量次序为胸主动脉>颈总动脉>股动脉,eNOS基因反之。应用G-CSF后大动脉内皮功能及形态受到明显影响,但小型动脉变化不大。结论高脂喂养兔能成功制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模后动脉内皮功能显著受损,其中以大型动脉显著,同时内皮形态出现相应变化。应用G-CSF对全身动脉系统有影响,且动脉越小,影响越小,说明粥样硬化动脉内皮形态与功能改变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对G-CSF的反应也不同。
- 胡朝晖邹云增杨茗周涛葛均波
- 关键词:高脂喂养内皮功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