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61018)

作品数:47 被引量:101H指数:5
相关作者:计云萍任慧平刘宗昌侯敬超刘新华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金属学及工艺
  • 28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6篇相变
  • 15篇稀土
  • 15篇贝氏体
  • 11篇铸钢
  • 9篇马氏体
  • 9篇合金
  • 9篇奥氏体
  • 8篇相变研究
  • 8篇耐磨
  • 8篇耐磨铸钢
  • 6篇低合金
  • 6篇形核
  • 6篇贝氏体相变
  • 6篇
  • 5篇马氏体相
  • 5篇马氏体相变
  • 5篇回火
  • 5篇混合稀土
  • 5篇CCT曲线
  • 5篇MARTEN...

机构

  • 43篇内蒙古科技大...
  • 9篇上海大学
  • 2篇有研亿金新材...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包头稀土研究...
  • 1篇包头钢铁(集...
  • 1篇北方联合电力...
  • 1篇河北钢铁集团...

作者

  • 40篇计云萍
  • 25篇任慧平
  • 22篇刘宗昌
  • 8篇侯敬超
  • 7篇刘新华
  • 5篇陈伟鹏
  • 3篇李超
  • 2篇王海燕
  • 2篇金自力
  • 2篇张欢
  • 2篇靳晓燕
  • 1篇李保卫
  • 1篇亓捷
  • 1篇张波
  • 1篇高雪云
  • 1篇智建国
  • 1篇齐建波
  • 1篇张智羽
  • 1篇靳晓艳
  • 1篇吴志峰

传媒

  • 17篇热处理技术与...
  • 7篇热加工工艺
  • 5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稀土
  • 4篇材料热处理学...
  • 3篇金属热处理
  • 3篇稀有金属
  • 1篇稀有金属与硬...
  • 1篇热处理
  • 1篇Journa...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第十四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6篇2016
  • 12篇2015
  • 7篇201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稀土对20MnCrNi2Mo铸钢贝氏体回火过程中(M/A)岛分解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未加稀土与添加稀土的20MnCrNi2Mo耐磨铸钢,对其粒状贝氏体组织分别进行200℃-600℃各自保温1 h的回火处理,采用QUANTA400环境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经不同温度回火后(M/A)岛的变化,采用D8ADVANCE 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温度回火后试样中残留奥氏体量进行定量测定,分析稀土对回火过程中(M/A)岛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对20MnCrNi2Mo钢粒状贝氏体回火过程中(M/A)岛的分解具有抑制作用,分析认为主要是固溶于钢中的稀土偏聚于界面处、降低了回火过程中碳原子的扩散速度所致。
计云萍侯敬超任慧平
关键词:稀土粒状贝氏体回火
20MnCrNi2MoRE钢贝氏体回火过程被引量:5
2015年
针对20MnCrNi2MoRE低合金耐磨铸钢,采用洛氏硬度计、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其在200~650℃范围内的回火转变过程。结果表明,20MnCrNi2MoRE钢铸态组织为粒状贝氏体,200℃回火时,贝氏体铁素体条首先发生变化,500℃回火时,在贝氏体铁素体条内、晶界及位错处观察到有碳化物析出。300℃回火时观察到(M/A)岛发生分解,650℃回火时(M/A)岛已经完全分解。低于500℃回火时,硬度变化不大,500℃以上回火时,由于位错密度降低和碳化物聚集长大,使硬度显著降低。
侯敬超计云萍刘宗昌刘新华任慧平
关键词:贝氏体碳化物析出
贝氏体相变的动力学特征(一)
2016年
研究贝氏体相变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特征表明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成不是扩散过程,也不是切变机制。从共析分解到贝氏体相变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海湾区可以将贝氏体相变与共析分解完全分离,贝氏体铁素体形成的孕育期极短,转变速度比共析分解快得多。采用贝氏体钢进行了激光共聚焦显微图像的动态直接观察,观察到贝氏体在奥氏体晶界形核,向晶内长大,测得620℃的长大速度为275μm/s,温度降低时,长大速度减慢。
刘宗昌计云萍任慧平
关键词:贝氏体相变TTT图扩散切变热激活跃迁
稀土对低合金钢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在热分析仪上采用增重法对稀土含量不同的低合金钢进行抗高温氧化实验,利用扫描电镜(SEM)进行氧化形貌观察。结果表明,温度为1050℃和1150℃时,恒温氧化动力学均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膜具有保护性,稀土含量为0.0134%和0.0095%的低合金钢氧化反应激活能比不含稀土的低合金钢分别提高了71%和57%。在1050℃时稀土含量为0.0134%和0.0095%的低合金钢氧化速率常数比不含稀土的低合金钢降低了30%和20%,在1150℃时降低了7%和3%。稀土的添加提高了低合金钢的反应激活能,降低了氧化速率常数,提高低合金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并且稀土含量越高,抗高温氧化性能越强;在1250℃时生成的氧化膜保护性差,含稀土的钢氧化速率快,不利于提高低合金钢的抗氧化性。稀土的加入细化了氧化膜的晶粒,增强了氧化膜与基体的粘附性,使氧化膜不易脱落。
陈伟鹏李光卫张欢谢智辉计云萍
关键词:稀土氧化动力学氧化膜抗氧化性
马氏体相变研究的最新进展(十二)被引量:5
2016年
8.4隐晶马氏体组织及形成高碳钢或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是在Ac1~Accm之间加热,得到奥氏体+未溶碳化物两相状态,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除了卵石状未溶碳化物外,看不到马氏体的真实面貌。即未溶碳化物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其淬火硬度较高,性能较好,是工具钢、
刘宗昌计云萍
关键词:淬火硬度过共析钢MARTENSITE渗碳体淬火组织
高锰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特征与强化行为研究
2016年
研究高锰钢中过冷奥氏体的组织转变特征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QUANTA400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JEOL-21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对ZGMn13过冷奥氏体在高温和低温区转变产物的组织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ZGMn13钢经水韧处理后得到奥氏体组织,其中存在较多的孪晶.在珠光体转变温度和碳化物快速析出的高温区进行等温,会得到珠光体和马氏体组织,以及大量残余奥氏体和孪晶,表明Mn13钢过冷奥氏体由高温区到低温区转变分别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珠光体组织和马氏体组织,该过程伴随大量孪晶和残留奥氏体生成,孪晶将奥氏体基体分割成许多区域,区域内又产生很多孪晶,对基体起到不同程度的强化作用.
刘智彪王海燕高雪云吴志峰邹存哲
关键词:ZGMN13过冷奥氏体相变孪晶
Cr5型热作模具钢的C-曲线及退火新工艺被引量:4
2017年
研究Cr5型热作模具钢的C-曲线和热处理工艺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综合阐述了H13,W350等钢的动力学转变图(TTT,CCT),并介绍了这类钢的扩散退火、球化退火新工艺,阐述了相关的组织转变机理及组织形貌。
刘宗昌计云萍
关键词:热作模具钢H13钢
马氏体相变研究的最新进展(七)
2015年
5.3依据位向关系设计切变模型的误区随着温度的降低,母相中原子的扩散越来越困难,直到不能扩散位移,因此,在各种相变过程中,原子的位移方式不同是导致各类相变机制不同的根本原因。在较高的温度区间,过冷奥氏体发生共析分解,是原子进行以界面扩散为主的扩散型相变。过冷奥氏体在中温区,其碳原子可以长程扩散,但是铁原子和替换原子逐渐难以扩散,直至不能扩散。
刘宗昌计云萍
关键词:过冷奥氏体自由焓母相片状马氏体MARTENSITE贝氏体组织
马氏体相变研究的最新进展(八)被引量:1
2015年
6马氏体相变的形核20世纪,马氏体相变热力学、动力学、组织学和性能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显著进展,但马氏体相变的形核-长大问题却一直没有搞清楚。一般认为马氏体相变与其他相变过程一样,是一个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过程。同样,涨落是相变的诱因,
刘宗昌计云萍
关键词:奥氏体转变MARTENSITE母相NUCLEATION孪晶
添加稀土的20MnCrNi2Mo耐磨铸钢静态CCT曲线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添加La、Ce混合稀土的20MnCrNi2Mo耐磨铸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国产的L78 RITA淬火热膨胀仪,结合金相观察与硬度分析,测定了其静态CCT曲线,根据测得的CCT曲线,分析并阐明了冷却速度与组织演变、硬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钢的静态CCT曲线只有贝氏体转变区和马氏体转变区,且贝氏体转变区延伸的范围较宽,其临界冷却速度为4℃/s,淬透性较好,这主要取决于合金元素与固溶稀土的综合作用。研究结果既能够为稀土在耐磨铸钢中应用的理论研究提供有用的实验数据,又能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计云萍任慧平刘新华侯敬超
关键词:稀土CCT曲线临界冷却速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