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2009K02-05)

作品数:7 被引量:86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学军王辉王培张改生安成立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小麦
  • 4篇小麦品种
  • 3篇杂交
  • 2篇杂交小麦
  • 2篇农艺
  • 2篇麦区
  • 2篇黄淮
  • 2篇黄淮麦区
  • 2篇高产
  • 1篇蛋白亚基
  • 1篇等位
  • 1篇性状
  • 1篇亚基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营养品质
  • 1篇育成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方案
  • 1篇栽培研究
  • 1篇数学模型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南郑县农业技...

作者

  • 4篇李学军
  • 3篇王培
  • 3篇杨明明
  • 3篇安成立
  • 3篇张改生
  • 3篇王辉
  • 2篇冯毅
  • 2篇潘玉朋
  • 2篇王红
  • 2篇唐涛
  • 2篇岳秀琴
  • 2篇王小利
  • 2篇郑锦娟
  • 1篇卢超
  • 1篇刘占德
  • 1篇高明博
  • 1篇何峰
  • 1篇焦小钟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淮麦区近年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2
2011年
采用31对SSR引物对黄淮麦区近年大面积推广的25份小麦品种进行微卫星标记位点扫描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48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化范围为215个,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4.77个。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变幅为0.2530.889,平均0.552。3个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D〉B〉A,遗传多样性指数为D〉A〉B。7个部分同源群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1〉7〉2〉5〉3=4〉6,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5〉3〉6〉4〉2〉1〉7。聚类分析表明,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0.340.85,平均为0.61,SSR标记能将25份小麦品种相互区分开,在遗传相似系数(GS)0.59处,可将供试品种聚为5大类,其中80%的品种被聚在第Ⅰ类,同一地区或育种单位的品种大致聚在一个类群里。表明黄淮麦区近年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狭窄。
潘玉朋李立群郑锦娟王培冯毅李学军
关键词:黄淮麦区小麦品种SSR标记
几个小麦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评价及遗传力分析被引量:34
2010年
为了解小麦品种(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为杂交育种选择优良亲本和最优杂交组合提供依据,选用西农979、郑366、西农9871、周麦18等表现优良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Griffing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35个杂交组合,对小麦亲本及杂种F_1的旗叶面积、穗粒数、千粒重、穗下节长、穗颈长5个性状进行了田间考察,并在基因型方差分析显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配合力方差分析、配合力效应的估计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周麦18和许农5号是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其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较大。陕麦94和周麦18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比较突出,是提高千粒重的理想亲本。结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析,组合(郑366×郑9694)、(西农9871×周麦18)、[02(6)9-5-10×04中36]、[02(6)9-5-10×浚99-7]、(郑366×许农5号)、[02(6)9-5-10×郑9694]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点组合,在品种选育中应加以重视。遗传力分析表明,旗叶面积、穗下节长、穗颈长、千粒重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大,但狭义遗传力均偏小,低于50%,说明加性遗传效应较小,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较大,应该适当推迟选择的世代(F_5~F_6)。
卢超高明博焦小钟何峰李学军王辉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不完全双列杂交
陕西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演变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研究陕西不同历史时期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的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3对SSR引物,对31份陕西不同历史时期育成的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进行微卫星标记位点扫描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38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化范围为2~13个,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为4.18个;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变幅为0.110~0.827,平均为0.481。3个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D>B>A,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则为D>A>B。7个部分同源群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1>5=7>3>2>6>4,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6>3>5>2>7>1>4。20世纪90年代育成小麦品种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最高。在遗传相似系数(GS)0.55处,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的31份小麦品种聚为2大类,其中27个品种均被聚在第Ⅱ类,第Ⅱ类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又分为5个亚类。【结论】陕西大部分小麦品种的遗传差异较小,近年来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有下降的趋势。
李学军潘玉朋王小利李立群王培冯毅王辉
关键词:小麦品种
猕猴桃等添加物改良面条加工品质及强化营养品质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为改善面条加工品质和强化营养品质,以陕优225小麦品种粉为面条粉材料,以猕猴桃粉、核桃粉、大豆粉为添加材料,研究添加物对面条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国际通行的优质面条专用技术标准为依据,进行新的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面条品质,尤其能够丰富面条的营养物质,改善和强化面条的营养品质。在单因素试验中,猕猴桃粉、核桃粉和脱脂大豆粉效果较好。在以上3种添加物为因素的正交试验中,大豆粉对面条影响最大,核桃粉次之,猕猴桃粉的影响最小,3种添加物最佳配比是猕猴桃粉添加量为面粉的3%,核桃粉为4%,大豆粉为4%。
刘占德安成立张改生杨明明唐涛
关键词:小麦品种添加物面条品质营养品质
黄淮麦区新选小麦品种(系)及农家种HMW-GS等位变异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比较分析黄淮麦区111个最新选育小麦品种(系)及39个农家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和等位变异,为黄淮麦区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品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DS-PAGE方法,比较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系)和农家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组成,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新选育的小麦品种(系)中,Glu-1位点有10个等位变异,19个不同的亚基组合,其中3个主要的亚基组合分别为(1、7+9、2+12),(1、7+9、5+10)和(null、7+9、2+12),其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0.7%,10.8%和9.9%,平均品质评分为6.9分;在小麦农家种中,Glu-1位点有7个等位变异,5个不同的亚基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亚基组合是(null、7+8、2+12),占90.0%,平均品质评分为6分。此外在农家种"半截芒"的Glu-B1位点发现了新的亚基7**+8**。【结论】通过50余年的品种选育,黄淮麦区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在Glu-A1位点的1亚基比例有了很大提高;在Glu-D1位点,亚基类型得到了丰富,而且出现了26.1%的5+10亚基。但该麦区含有优质亚基2*、13+16、17+18基因型的材料比较贫乏。
李学军李立群王培王小利郑锦娟王辉
关键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农家种小麦品种黄淮麦区
杂交小麦超高产模式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为探求杂交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运用农业生态学和统计学原理,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和施肥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hm2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3个生态因素权重依次为施肥量x3>播量x2>播期x1;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时,杂交小麦高产的最佳农艺方案为:施肥量x3(纯N和P的质量,m(N)∶m(P2O5)=1∶1)为208.24~301.88kg/hm2,播量x2为218.28~301.29万粒/hm2,播期x1为10-04—10-19。
安成立张改生王寿山岳秀琴王红杨明明唐涛鱼晓玉李长斌
关键词:杂交小麦数学模型农艺方案
杂交小麦西杂一号高产优化栽培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为寻求杂交小麦西杂一号的最佳高产栽培方案,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基本苗和施肥量为调控因子,建立杂交小麦产量模型,筛选高产优化栽培方案。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影响杂交小麦西杂一号产量的各因素权重依次为施肥量>基本苗>播期;三因素间对杂交小麦产量具有正向的互作效应,且施肥量与播期的互作最大,播期与基本苗的互作较小。依据建立的数学模型,目标产量在7 500~9 000 kg·hm^(-2)时,杂交小麦西杂一号高产的最佳栽培方案为:施肥量(N:P_2O_5=1:1)219.45~328.24 kg·hm^(-2),基本苗为226.84万~318.24万株·hm^(-2),播期为10月6日—20日。
安成立张改生王寿山岳秀琴王红杨明明唐涛
关键词:杂交小麦西杂一号栽培方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