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853)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董海龙袁利邦张昊鹏胡玲黄怡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解放军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缺血
  • 3篇麻醉
  • 3篇脑保护
  • 3篇脑缺血
  • 2篇异氟醚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灌注
  • 2篇OREXIN
  • 1篇多糖
  • 1篇血浆
  • 1篇血浆降钙素基...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诱导大鼠
  • 1篇灶性
  • 1篇灶性脑缺血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解放军第三医...

作者

  • 4篇董海龙
  • 3篇袁利邦
  • 2篇张昊鹏
  • 2篇巩固
  • 2篇蔡琳
  • 2篇李健楠
  • 2篇黄怡
  • 2篇胡玲
  • 2篇吴畏
  • 1篇徐晨
  • 1篇郭超
  • 1篇熊利泽
  • 1篇陈晓梅
  • 1篇杨海帆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orexin在大鼠异氟醚麻醉后睡眠紊乱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评价orexin在大鼠异氟醚麻醉后睡眠紊乱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280 ~ 320 g,10~ 12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2):对照组(C组)和异氟醚组(Ⅰ组).Ⅰ组于8:00-13:30吸入1.2%异氟醚麻醉,恢复0.5 h,C组不接受麻醉,其余同Ⅰ组.记录麻醉诱导和觉醒时间.随机取8只大鼠,于14:00-次日8:00记录活动情况(自发活动时间和活跃度);于麻醉开始前、麻醉开始后4h和麻醉结束后4、10 h时随机取6只大鼠,取脑组织,计数下丘脑活化的orexin神经元(orexin/c-fos共标阳性神经元),计算活化比例(orexin/c-fos共标阳性神经元与orexin阳性神经元的比值);取动脉血样,测定血浆orexin-A浓度.结果 Ⅰ组麻醉诱导时间(2.14±0.17) min,觉醒时间(8.7±0.5) min,脑电监测未出现典型爆发性抑制波.2组orexin阳性神经元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C组比较,Ⅰ组夜间自发活动时间延长,活跃度升高,且麻醉开始后4h活化的orexin神经元计数及活化比例和血浆orexin-A浓度降低(P<0.01).与麻醉开始前比较,Ⅰ组血浆orexin-A浓度于麻醉开始后4h降低,而在麻醉结束后10 h升高(P<0.05);与麻醉开始后4h比较,Ⅰ组麻醉开始前和麻醉结束后10 h活化的orexin神经元计数及活化比例升高,麻醉结束后4、10h血浆orexin-A浓度升高(P<0.05或0.01).结论 大鼠日间异氟醚麻醉后睡眠紊乱的发生与orexin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有关.
吴畏冉明梓李健楠董海龙
关键词:入睡和睡眠障碍异氟醚食欲素
LRG介导内毒素预处理诱导的脑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脂多糖应答分子(LRG)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炎症因子含量及大鼠脑梗死容积之间的关系,探讨内毒素重复预处理诱导脑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内毒素预处理组,每组22只。采用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制备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计算LRG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酶联免疫法测定脑组织TNF-α、IL-1β、IL-6、IL-10的含量,用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大鼠大脑梗死容积。结果:相比于缺血对照组,内毒素重复预处理组大鼠大脑LRG分子表达水平明显上调,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IL-10的含量明显增高,同时,内毒素预处理组较缺血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容积明显缩小。结论:内毒素重复预处理通过上调LRG分子表达,促进致炎-抑炎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介导脑保护作用。
巩固黄怡袁利邦胡玲蔡琳
关键词:内毒素脂多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因子
LRG在脂多糖预处理诱导大鼠脑保护效应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脂多糖应答基因分子(lipopolysaccharideresponsegene,LRG)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容积之间的关系,探索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预处理诱导脑保护效应的核心分子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脂多糖预处理组。采用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印迹法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计算LRG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GRP、ET-1和TNF-α浓度,采用garci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脑梗死容积。结果:相比于缺血对照组,脂多糖预处理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72hLRG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血浆CGRP浓度显著增高,而血浆ET-1和血清TNF-α浓度则显著降低,同时,脂多糖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缺血对照组明显改善,脑梗死容积也显著缩小。结论:脂多糖预处理可诱导LRG分子表达水平上调,显著降低ET-1、TNF-α而增加CGRP浓度,从而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一定的保护效应。
巩固袁利邦黄怡胡玲蔡琳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
脑电监测SD大鼠异氟醚全身麻醉模型的建立及脑电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脑电监测SD大鼠异氟醚全身麻醉模型并分析脑电监测结果。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20只,先行脑电电极置入术,术后使用密闭吸入麻醉动物行为学观察圆筒,观察异氟醚引起的麻醉诱导、维持、觉醒状态并记录诱导、觉醒时间。将记录的行为学结果对照典型脑电图波形改变判断麻醉深度。结果:实验SD大鼠均检测出脑电图,通过对照行为学观察发现动态脑电监测结果同异氟醚麻醉过程进展一致。在麻醉过程中SD大鼠出现典型的全身麻醉脑电循环。结论:动态脑电监测和SD大鼠行为学观察可以准确反应全身麻醉深度。
杨海帆董海龙张昊鹏徐晨郭超
Orexinergic系统在麻醉觉醒调节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4年
Orexinergic系统是由Orexin神经元和其合成、分泌的小分子神经肽Orexin.A、B,以及Ⅰ、Ⅱ型受体共同构成的,是具有促进和维持觉醒作用的重要神经系统。近年大量研究结果显示,Orexinergic系统不仅参与了睡眠.觉醒的调节,还参与了麻醉一觉醒的调节。现对Orexinergic系统与麻醉.觉醒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吴畏李健楠董海龙
关键词:神经系统觉醒麻醉OREXIN神经元神经肽
高压氧预处理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后泛素化蛋白聚集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重复高压氧(HBO)预处理导致的脑缺血耐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闭(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MCAO组和HBO组,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灶的大小和神经功能学评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再灌注2h、24h时相点大鼠脑组织CA1区异常泛素化蛋白聚集的变化。结果 HBO组脑梗死容积小于MCA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神经功能学评分也明显优于MCAO组(P<0.05)。再灌注各时相点,HBO组泛素化蛋白聚集明显少于MCAO组(P<0.05)。结论高压氧预处理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机制可能与泛素化蛋白聚集降低有关。
陈晓梅熊利泽董海龙张昊鹏袁利邦
关键词:高压氧局灶性脑缺血脑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