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2JJ6018)
-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臻郝光周玲鲁双庆孙浪更多>>
- 相关机构:长沙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丁酸钠对湘云鲫蛋白质代谢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钠对湘云鲫蛋白质代谢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将450尾初始体质量为(6.02±0.16)g的湘云鲫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1.0、2.5、5.0和7.5 g/kg丁酸钠(30%微囊包膜丁酸钠)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持续7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0~7.5 g/kg丁酸钠显著提高了湘云鲫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含量(P<0.05);亦提高了血清白球比、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葡萄糖含量,但仅2.5和5.0g/kg丁酸钠组的血清白球比、2.5 g/kg丁酸钠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5.0 g/kg丁酸钠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血清游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有增有减,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着丁酸钠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中其他游离必需氨基酸基本上都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在丁酸钠添加水平为2.5 g/kg时达到最高,而唯独赖氨酸表现为持续下降.与对照组相比,1.0和2.5 g/kg丁酸钠组肠道氨肽酶N(AP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5、5.0和7.5丁酸钠组肠道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丁酸钠可提高湘云鲫的蛋白质代谢水平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结合生长指标和生产成本,推荐添加剂量为2.5 g/kg.
- 孙浪刘臻郝光王赏初周玲冯军厂于喆鲁双庆
- 关键词:丁酸钠蛋白质代谢基因表达
- 丁酸钠对鲫鱼生长和肠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1
- 2013年
- 以初始体质量(6.02±0.16)g的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在鲫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 g/kg、1.0g/kg、2.5 g/kg、5.0 g/kg、7.5 g/kg的包膜丁酸钠,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研究不同浓度包膜丁酸钠通过促进鲫鱼肠细胞增殖对其生长作用的影响。实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每水族缸饲喂30尾,每处理组3个重复,以鱼体质量3%~5%投喂量,日投喂3次,试验持续7周。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鲫鱼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显著提高了鲫鱼前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以及肠道细胞增殖因子CREB和CDX2基因的表达。当丁酸钠添加量为2.5 g/kg时,鲫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肥满度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5.76%、16.46%、28.91%和8.37%;与对照组相比,丁酸钠添加量达到2.5 g/kg时,鲫鱼干物质与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前肠绒毛高度、肠道CREB基因和CDX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36%、6.21%、34.22%、51.11%和42.13%(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丁酸钠可能通过显著提高鲫鱼肠绒毛高度和肠道细胞增殖因子CREB和CDX2基因的表达量,从而促进其生长,适宜添加量为2.5 g/kg。
- 孙浪刘臻郝光周玲鲁双庆张建社肖调义
- 关键词:丁酸钠鲫鱼
- 蛆粪便替代酒糟粉对鲫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选用初始体重(13.31±0.10)g的鲫鱼为研究对象,以菜籽粕、豆粕和面粉等为主要原料。配制3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其中一种饲料中添加3%的酒糟粉,另一种饲料中以3%的蛆粪替代3%的酒糟粉,第3种饲料为在鲫鱼基础饲料中补充2.1%的油糠作为对照组,研究蛆粪便替代酒糟粉对鲫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每水族缸饲喂30尾,每处理组3个重复,以鱼体重3%~5%投喂量,日投喂3次,试验持续8周。实验结果表明:当蛆粪便替代酒糟粉后,鲫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呈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蛆粪便替代酒糟粉对鲫鱼各形体指标也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鲫鱼日粮中蛆粪便等量替代酒糟粉后,不会对鲫鱼生长产生太大的影响。
- 孙浪刘臻郝光罗小华周毅鲁双庆周玲于喆
- 关键词:酒糟粉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