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201101020)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苏燕王霄周睿赵勇胜陶怡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BTEX污染含水层中氧化还原环境的空间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一维柱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地下水受BTEX污染过程初期,含水层中顺序氧化还原环境的空间变化规律,并对模拟柱不同高度出水中BTEX各组分的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模拟柱中各氧化还原灵敏性指标的浓度分布呈现以下规律:距离污染源80~98 cm处的氧还原环境较强;60~80 cm之间硝酸盐还原环境较强;35~60 cm之间以铁还原环境为主;24~50 cm之间形成硫酸盐还原环境;0~30 cm处HCO3-的浓度最低则产甲烷作用较明显.BTEX各组分从模拟柱底部至顶部呈急剧减少规律,其中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和间邻二甲苯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4%、99.96%、99.94%、99.49%和98.3%.
- 苏燕孙超赵勇胜周睿王霄生贺
- 关键词:地下水BTEX自然衰减氧化还原条件
- BTEX污染模拟含水层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 2013年
- 通过98 cm砂柱实验模拟BTEX污染含水层的过程,分析含水层中总有机碳、硫酸盐、铁、无机氮和可溶性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揭示其厌氧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以BTEX为电子供体,以环境中NO3-,Fe3+及SO42-为电子受体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为主要作用,NO3-,Fe3+及SO42-电子受体的还原分别发生在距砂柱入水口70-89,55-70及34-55 cm处;有机氮矿化作用和CO2对碳酸盐的溶蚀作用发生在整个受污染区域;硫化亚铁沉淀生成主要发生在0-55 cm处,使该区域总铁量较55-70 cm处有所升高;可溶性碳酸盐含量变化由H+的溶解作用,0-70 cm处发生的碳酸亚铁沉淀生成及70-89 cm处CO2对碳酸盐的溶蚀作用共同决定;BTEX污染源附近污染晕中形成了高浓度有机碳的典型特征。
- 王霄曲丹赵胜苏燕陶怡周睿
- 关键词:BTEX电子受体
- BTEX污染含水层不同形态铁含量变化的试验模拟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砂柱试验模拟BTEX(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混合物)污染含水层的过程,分析了含水层中铁形态分布及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发生铁还原反应区域介质中的w(TFe)降幅最大,达25.7%;而发生硫酸盐还原反应的区域介质中的w(TFe)因亚铁沉淀生成作用降幅减至11.7%~14.6%.铁还原菌电子受体主要来源于氧化物结合态铁;氧化物结合态铁首先转化为可交换态铁,进而被利用.硫化物结合态铁的形成可作为硫酸盐还原过程开始的标志.
- 王霄赵勇胜张皓苏燕曾增陶怡周睿
- 关键词:BTEX含水层氧化还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