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287040)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靖周谭晓茗陈利强杨成凤聂萌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篇射流
  • 3篇自耦合射流
  • 1篇压电驱动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气膜
  • 1篇气膜冷却
  • 1篇气膜冷却效果
  • 1篇气膜冷却效率
  • 1篇前缘
  • 1篇谐振频率
  • 1篇流动特性
  • 1篇PIV
  • 1篇值模拟

机构

  • 4篇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4篇张靖周
  • 3篇谭晓茗
  • 1篇杨成凤
  • 1篇聂萌萌
  • 1篇陈利强

传媒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 4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压电驱动自耦合射流激发器影响因素
2009年
利用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压电驱动的自耦合射流激发器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激发器激励参数和几何参数探求自耦合射流的变化规律。借助于动网格技术模拟了压电驱动膜片的周期性运动,实现了自耦合射流腔体内部和外部流动的耦合计算,模拟结果获得了和试验相一致的流动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自耦合射流沿流向中心线速度分布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量纲一流向距离z/b=10的地方速度达到最大值;激发器的最佳波形输入为方波,在方波信号下激发器产生的射流速度最大;自耦合射流的速度随着激发器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当电压增大到175V后这种影响趋势变得非常微弱;激发器存在两个谐振频率,分别为340Hz和1kHz,最佳谐振频率为1kHz。振幅的增大,对自耦合射流的速度提高影响显著。在条件允许下,减小腔体高度与腔体直径的比值会得到更高速度的自耦合射流。研究结果为激发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谭晓茗张靖周
关键词:自耦合射流谐振频率优化设计
自耦合射流流动特性的PIV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三维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具有相同出口面积的圆孔喷口和狭缝喷口自耦合射流激发器外部流场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狭缝喷口自耦合射流与圆孔喷口自耦合射流的形成过程相同,都经历了涡环产生、发展、破碎融合的周期性过程,在某个法向距离上形成较为稳定的连续性射流.时均流场分布表明狭缝喷口自耦合射流的流场型面较宽,扩展角度较大.狭缝短轴方向和圆孔水平方向上自耦合射流的时均速度曲线呈现规则的对称分布和速度自模的特征,而狭缝长轴方向自耦合射流在靠近喷口处的速度分布呈现马鞍状,这一特征随着法向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
谭晓茗张靖周
关键词:自耦合射流流动特性PIV
前缘凸脊倾斜气膜冷却效果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研究前缘凸脊结构对气膜冷却的影响规律,设计3种不同堵塞比的凸脊模型,研究气膜冷却效率随吹风比、堵塞比的变化规律,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再附区域的流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与典型的圆柱形气膜孔相比,前缘凸脊的存在可以使气膜冷却效率提高130%以上;前缘凸脊在大吹风比下的作用更加明显;堵塞比B为0.21时气膜冷却效率最高;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在特定范围内,吹风比的增大或凸脊堵塞比的增大有利于提高气膜再附区域的展向覆盖,进而提高气膜冷却效率。
杨成凤张靖周陈利强
关键词:气膜冷却效率
自耦合射流激励同向气流掺混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针对同向两股气流掺混的某一特定物理模型,对自耦合射流作用下的气流掺混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以揭示激励参数对于同向两股气流掺混的影响.与未施加自耦合射流激励的掺混过程相比,自耦合射流周期性的吹/吸诱导流场内产生复杂的大尺度涡系结构,使得同向两股气流形成对流型混合,有效缩减了主流核心区长度;随着自耦合激励器驱动频率和驱动振幅的增大,自耦合射流出口附近的涡强度增强,同向两股气流掺混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聂萌萌张靖周谭晓茗
关键词:自耦合射流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