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412602)
- 作品数:25 被引量:526H指数:14
- 相关作者:许继峰丁林康志强王保弟陈建林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青藏高原西南部查孜地区中新世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被引量:22
- 2007年
- 通常认为青藏高原的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形成多与地幔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最近对青藏高原的一些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研究显示一些钾质火山岩也可以起源于下地壳。青藏高原西南部查孜地区中新世火山岩是形成于13~11Ma左右的一套钾质-超钾质岩石,根据岩石化学组成将其分为中基性火山岩组、中性火山岩组和流纹质火山岩。其中中基性火山岩组可能源于一个富含金云母的富集地幔源区;中性火山岩组可能是富钾的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流纹质火山岩可能是拉萨地块在中新世时期的伸展构造运动而导致中上地壳因减压而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查孜地区及其邻近火山岩的年龄、化学组成以及岩浆组合,初步认为查孜地区火山岩可能与高原在中新世发生伸展活动而产生的南北向地堑系统有关。
- 陈建林许继峰康志强王保弟
- 关键词:中新世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新生代超钾质岩与南北向地堑成因关系被引量:14
- 2010年
-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广泛分布有新生代超钾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这些超钾质岩来源于与古俯冲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含金云母的富集地幔源区,它们主要喷发于25~10Ma。同时在拉萨地块分布有多条南北向地堑(裂谷),且它们的切割深度可能到达下地壳的深部甚至岩石圈地幔,它们主要形成于23~8Ma。拉萨地块大多数超钾质岩沿着新生代的南北向地堑(裂谷)分布,并且它们在形成时代和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耦合性,结合沿着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的中新世埃达克质岩,笔者认为这些超钾质岩很可能与中新世早期北向俯冲的印度岩石圈沿着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附近发生断离,以及由此而引起拉萨地块东西向伸展构造活动产生的南北向地堑(裂谷)系统有关。
- 陈建林许继峰王保弟康志强
- 关键词:新生代拉萨地块青藏高原
- 冰川型海平面变化控制下的台地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以陕西镇安西口石炭-二叠系界线剖面为例被引量:4
- 2007年
- 以陕西镇安西口石炭-二叠系界线剖面为具体实例,探讨了冰川型海平面变化控制下的台地碳酸盐岩成岩作用规律.描述了陕西镇安西口石炭-二叠系界线剖面碳酸盐岩的各种成岩作用类型.根据成岩组构将研究区碳酸盐岩的成岩环境分为海水、大气淡水和埋藏环境.综合分析了各种成岩作用及其成岩环境的纵向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剖面上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和成岩环境的特征与岩石在高频旋回中的相对位置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受大振幅、高频率的冰川型海平面变化控制.早期海平面相对上升,形成旋回的下部单元,岩石首先经历海底成岩作用,随着上覆沉积物的增加,逐渐进入浅埋藏环境,成岩作用表现为以压溶、重结晶作用发育为主要特征.晚期形成旋回的上部单元,由于海平面相对下降,沉积物逐渐抬升,早期海底成岩作用尚未充分发育就脱离海水环境,进入大气淡水成岩环境,以强烈的大气淡水成岩作用为特征.
- 张海军王训练丁林夏国英王雷王清山
- 关键词:碳酸盐岩成岩作用高频旋回
- 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物源分析及构造演化被引量:13
- 2008年
- 本文通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江孜和岗巴地区晚白垩世-古近纪沉积地层的碎屑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铬尖晶石电子探针分析,揭示了碰撞前后沉积盆地的物源区变化,提供了盆地和造山带早期的演化历史。江孜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属于弧-陆或陆-陆碰撞背景下的海沟沉积。日朗砾岩中的岩屑质长石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有大洋岛弧物质的注入,物源区为大洋岛弧或增生楔。上古新统-下始新统甲查拉组长石质岩屑砂岩反映了冈底斯岛弧和再循环造山带物源区特征,是陆-陆碰撞背景下形成的周缘前陆盆地的前渊沉积。岗巴地区古新统基堵拉组石英砂岩表现为印度大陆内部物源区特征,而始新统遮普惹组岩屑砂岩为再循环造山带和冈底斯岛弧物源区。沉积特征和物源区综合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在古新世期间开始发育,它指示了印度与欧亚板块的初始碰撞时间。
- 蔡福龙丁林张清海徐晓霞岳雅慧张利云许强
-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周缘前陆盆地碎屑岩物源分析
- 埃达克质岩与成矿:困惑与探索被引量:11
- 2008年
- 根据起源于下地壳的中酸性岩浆岩的成分变化,可以约束其源区深度以及地壳最小厚度,为大陆板内成矿作用的深部过程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全球范围内,许多世界级斑岩铜矿和浅成热液矿化系统与同期的埃达克质岩存在密切的时空与成因联系,在国内主要成矿区带也识别出与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埃达克(质)岩。与俯冲过程无关的埃达克质岩的识别,使我们有可能结合其他地质证据构建完全不同于Sillitoe(1972)B型俯冲环境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式的大陆板内斑岩(夕卡岩)型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对于规模巨大、矿质主要源自地幔的热液矿床的形成,埃达克(质)岩可能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埃达克(质)岩的成矿潜力通过地幔物质加入而获取,埃达克(质)岩的成矿专属性由上地幔成矿元素分布特征决定。与俯冲有关的埃达克质岩浆之所以有利于成矿,重要的原因是存在大量来自俯冲板片的高压、高温流体以及俯冲板片熔融形成高氧逸度(fO2)的熔体,但产出在大陆板内背景、与俯冲无关的埃达克(质)岩的成矿机制还不清楚。根据现代资源勘查理念,结合综合地质信息分析,埃达克质岩具有实际找矿意义。
- 曾键年许继峰
- 关键词:埃达克质岩
- 存在比桑日群弧火山岩更早的新特提斯洋俯冲记录么?被引量:103
- 2006年
- 新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对于青藏高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桑日群火山岩被认为是其俯冲作用的代表性岩浆记录。在拉萨以东发育的叶巴组火山岩,虽被认为早于桑日群的火山岩,但一直缺乏年代学的证据。本次研究选取了叶巴组的样品做了单颗粒锆石的LAM-ICP-MS定年,获得了174Ma左右的年龄,明显老于桑日群。同时,叶巴组火山岩具有与岛弧火成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点:如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中基性火山岩表现明显的高场强元素HFSE的亏损。综合来看,叶巴组火山岩很可能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作用的产物。如果这一点能够确证的话,新特提斯洋开始俯冲的时代将可以前推至早中侏罗纪或更早。
- 董彦辉许继峰曾庆高王强毛国政李杰
-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哲古错含金(砷)细粒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5
- 2006年
- 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哲古错中低温热液型锑-金矿床内首次发现了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它们呈岩脉或岩枝状侵入于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黑色页岩中。矿区内及外围有许多辉长岩脉及少量橄榄二辉岩小岩体产出。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主要为细粒结构,其次为斑状结构,具有与高镁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_2≥56%,高Al_2O_3(>15%)、高MgO(Mg~#值为48~59),高Cr(75×10^(-6)~130×10^(-6))、高Ni(54×10^(-6)~74×10^(-6)),富集LILE,亏损HREE及HFSE,(La/Yb)_N>12,Eu弱负异常(δEu=0.81~0.91),Sr含量较高且变化大(209.28×10^(-6)~685.14×10^(-6),平均381×10^(-6))、低Y和Yb,Y<16×10^(-6),Yb<1.7×10^(-6),具有平坦的HREE配分型式,(Ho/Yb)_N≈1,Sr/Y值较高且变化大(14.58~47.28,平均24)。Nd-Sr-Pb同位素组成特征为:高I_(Sr)(0.709726~0.711203),ε_(Nd)(t)弱负(-3.08~-1.15),Pb同位素组成变化幅度不大,^(206)Pb/^(204)Pb=18.638~18.672,^(207)Pb/^(204)Pb=15.694~15.702,^(208)Pb/^(204)Pb=38.983~39.016。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的K-Ar年龄为42.54±0.94Ma和43.21±1.14Ma,其岩浆可能是由地球化学性质类似于哲古错辉长岩的底侵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此底侵玄武质岩浆源自轻度富集EMⅡ物质的大陆下岩石圈地幔,于晚侏罗世底侵到下地壳。距今65Ma前,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地壳逐渐加厚。约43Ma前,地壳加厚到40km以上,同时发生了构造事件,诱发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岩浆,此岩浆与构造活动耦合上升到地壳浅部成岩成矿。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是对金成矿有利的岩石,并且赋存有斑岩型金(砷)矿(化)体,指示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可能存在斑岩型金矿带;同时,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构造-岩浆作用及地球动力学研究也有意义�
- 边千韬丁林
- 关键词:特提斯喜马拉雅
- 青海省布青山早古生代末期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 在青藏高原北部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布青山段首次发现了埃达克岩,它们多呈不规则岩脉状侵入于布青山地区北部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中。其岩性为花岗-英云闪长岩,主矿物有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少量钾长石和辉石;副矿物有榍石、磷灰...
- 边千韬Pospelov I.I.李惠民常承法李继亮
- 关键词:埃达克岩地球化学青藏高原
- 文献传递
- 青海省布青山早古生代末期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8
- 2007年
- 在青藏高原北部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布青山段首次发现了埃达克岩,它们多呈不规则岩脉状侵入于布青山地区北部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中。其岩性为花岗-英云闪长岩,主矿物有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少量钾长石和辉石;副矿物有榍石、磷灰石、锆石和磁铁矿等。属钙碱系列,具典型(Ⅰ类、O型、HSA)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SiO_2(63. 65%~71.59%),高Al_2O_3(14.81%~16.11%),高Na_2O(4.68%~5.33%)和Na_2O/K_2O(1.48~3.08,平均2.39),高Sr (444.08×10^(-6)~560.41×10^(-6))和Sr/Y(50.8~105.3),HREE强烈亏损,低Yb(0.38×10^(-6)~0.74×10^(-6)),高La/Yb(44.93~90.97),弱负Eu异常(δEu=0.74~0.9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Ba、Pb正异常而Nb、P负异常。获得布青山埃达克岩的锆石TIMS U-Pb年龄为402±24Ma。布青山埃达克岩熔体来自俯冲的昆祁秦洋壳(含海洋沉积物)在石榴石角闪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主要残留相为石榴石(±角闪石)。布青山埃达克岩的发现指示早古生代末期洋壳(昆祁秦多岛洋的一部分)俯冲作用的存在,俯冲方向朝北(现在方位),此前,俯冲带发生长时间的向洋迁移,早古生代末期俯冲带已后退到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岩带以南;暗示典型埃达克岩也可以形成于洋壳俯冲晚期;提示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可能有与典型埃达克岩有关的Au、Ag、Cu、Mo等热液和斑岩矿床。
- 边千韬Pospelov I.I.李惠民常承法李继亮
- 关键词:埃达克岩地球化学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东部边界扩展过程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历史制约被引量:31
- 2006年
- 运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对藏东甘孜-理塘、龙门山逆冲断裂带及甘孜、理塘走滑断裂上主要花岗岩体样品中的磷灰石进行分析,取得了测试样品的表观年龄.并且运用模拟退火法对所有样品进行了热历史模拟,获得了样品的热演化史,从而对甘孜-理塘、龙门山逆冲断裂带的活动历史进行分析和解释.前期活动主要反映在甘孜-理塘逆冲断裂带上。为中新世早期20~16Ma;后期活动主要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为~5Ma以来.裂变径迹结果指示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界是分步向外扩展的,即上部地壳通过走滑断裂及与之相联的逆冲断裂联合作用,在中新世形成甘孜-理塘边界,在5Ma迁移到龙门山边界.藏东不同阶段的变形被内部的逆冲断裂所吸收,不存在数百公里级的长距离走滑挤出构造事件.
- 来庆洲丁林王宏伟岳雅慧蔡福龙
- 关键词:青藏高原裂变径迹热史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