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0B316)
-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3
- 相关作者:滕艳华薛长国张明旭刘银邱轶兵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溶液质量分数光电探测系统的性能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针对光电探测式溶液质量分数的实验光路,提出了利用多次反射提高系统检测灵敏度的方法。讨论了光路中影响检测灵敏度的各种参数,分析了通过多次反射提高系统检测灵敏度的理论依据。该方法一方面可以加快相同质量分数变化时转角变化,同时因为也等效增加了溶液池深度而增加了系统的响应灵敏度。搭建了基于该方法的系统,并针对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检测溶液质量分数的微小变化。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经过多次反射放大了检测灵敏度,可以实现系统的小型化设计。
- 薛长国滕艳华任磊黄渊李朝张明旭
- 关键词:溶液质量分数光电探测
- 微悬臂梁传感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 微悬臂梁传感器以其高灵敏度、实时、非标记等优点,成为一种新型环境检测手段。本文介绍了微悬臂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工作模式、读出技术,总结了其在环境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环境检测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
- 薛长国滕艳华
- 关键词:微悬臂梁传感器环境检测
- 文献传递
- 乙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对Cu(Ⅱ)吸附研究
- 以乙二醛为交联剂,合成了交联壳聚糖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Cu(Ⅱ)吸附动力学。用FTIR及XRD对吸附前后及壳聚糖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分析了交联壳聚糖树脂和Cu(Ⅱ)的吸附机理。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测定了交联壳聚糖树脂对Cu(...
- 滕艳华陆赟孙鹏薛长国
- 关键词:交联壳聚糖铜离子吸附量
- 微悬臂梁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微悬臂梁传感器以其实时、高灵敏度、非标记等优点,成为一种新型环境检测手段。介绍了微悬臂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工作模式、读出技术,总结了其在环境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并对其在环境检测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滕艳华薛长国
- 关键词:微悬臂梁传感器环境检测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分子材料课程建设被引量:8
- 2013年
- 文章阐述在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高分子材料》课程必要性,探讨了课程基本内容与教学心得,并强调采用启发性、针对性、交互式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对该课程基本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 薛长国滕艳华杨占奎刘银张明旭
-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课程建设
- mLLDPE/LDPE膜制备及蠕变性能的研究
- 2015年
- 利用农用膜共挤出设备制备了m LLDPE/LDPE膜,并通过自制蠕变仪测定了其蠕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 LLDPE的加入增加了膜的柔性,增加载荷和升高温度都会导致复合膜蠕变增加。针对膜的m LLDPE含量、温度及载荷对膜的蠕变性能的研究,对实际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薛长国回增玉王东亚吴秀菊谷学强滕艳华吴生寅刘银张明旭
- 关键词:农用膜蠕变
- 乙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对Cu(Ⅱ)吸附研究
- 以乙二醛为交联剂,合成了交联壳聚糖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Cu(Ⅱ)吸附动力学。用FTIR及XRD对吸附前后及壳聚糖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分析了交联壳聚糖树脂和Cu(Ⅱ)的吸附机理。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测定了交联壳聚糖树脂对Cu(...
- 滕艳华陆赟孙鹏薛长国
- 关键词:交联壳聚糖铜离子吸附量
- 乙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对Cu(Ⅱ)吸附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以乙二醛为交联剂,由壳聚糖合成了一种交联壳聚糖树脂。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其对Cu(Ⅱ)的静态吸附性能,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曲线,并通过FTIR及XRD对交联壳聚糖树脂产物和吸附Cu(Ⅱ)后的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乙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在40℃时对铜离子的平衡吸附量为78mg/g,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FTIR分析表明乙二醛的羰基基团与壳聚糖的胺基发生了Schiff碱反应;XRD分析显示吸附Cu(Ⅱ)的交联壳聚糖树脂的结晶度降低。
- 滕艳华陆赟薛长国
- 关键词:交联壳聚糖铜离子吸附量
- 《计算机在材料学科中的应用》课程建设被引量:3
- 2013年
- 将和材料学科相关的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安排到教学中,是当前材料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发展的一个趋势。主要介绍了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合材料专业在《计算机在材料学科中的应用》课程的课堂建设和实施情况。并对该课程基本内容与教学心得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 薛长国滕艳华邱轶兵王周锋张明旭
- 关键词:复合材料计算机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