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630206)
- 作品数:9 被引量:121H指数:4
- 相关作者:邹波郭峰高晗张巍王晓红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企业广度与深度吸收能力的形成机理与效用——基于264家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由于不同类型的知识具有不同的属性,企业只有发展出与不同类型知识特征相匹配的吸收能力,才能够提高知识吸收的绩效。本文根据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广度和深度知识特征,提出了广度和深度吸收能力的概念,基于弱连接和强连接理论,构建了广度和深度吸收能力形机理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运用264家企业的数据对概念模型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揭示:企业弱连接和强连接知识网络正向影响广度和深度吸收能力的形成,企业先验知识的广度正向调节弱连接知识网络与广度吸收能力的关系。企业广度和深度吸收能力都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其中深度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实证结果同时揭示了影响企业弱连接和强连接知识网络形成的关键因素。
- 邹波郭峰熊新张晓飞
- 关键词:创新绩效
- “三螺旋”创新协同效应理论分析被引量:21
- 2013年
- "三螺旋"创新模式是指大学—企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这种模式创新过程中综合了知识、市场和政策等多方因素。"三螺旋"作为一种集成化的创新场域,发挥了来自大学、企业和政府各方的资源优势,在非线性互动中不断提高创新绩效。大学、企业和政府在创新过程中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揭示"三螺旋"创新的协同效应——三者通过坚守自身边界,在分工的基础上强化了自身的资源优势,为产生创新的协同效应奠定资源基础;三者通过打破各自边界,在互动过程中进行资源互补,并通过每一方发挥其他方的功能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产生创新的协同效应。
- 邹波周文萱卜琳华
- 关键词:资源依赖理论
- 三螺旋协同创新的机制与路径被引量:47
- 2013年
- 实施"协同创新"是当前我国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三螺旋理论为大学、产业和政府间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学理支撑。通过对三螺旋理论的深入研究,首先揭示了三螺旋"协同创新"的内在机制——创新主体的自反机制、创新组织的集成机制和创新过程的非线性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在实践层面上提出了实现大学、产业和政府间"协同创新"的具体路径——大学、产业与政府主体间目标的协同、组织结构的协同和创新过程的协同。基于学理基础上的路径分析,能够为我国"协同创新"的实践提供有益思路。
- 邹波郭峰王晓红张巍
- 关键词:三螺旋协同创新
- 三螺旋混成组织视阈下的科学知识生产被引量:2
- 2012年
- 多价知识观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强调科学知识生产过程特定要素或某个片段的视阈,内在地要求以集成性的观点来审视科学组织。在分析知识多价性与科学知识生产场域集成性关系的基础上,阐释了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混成组织是一种科学知识生产的集成性组织。它捕捉了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包含学术、市场和政策的多元重叠关系,使科学知识生产所需的资源、组织结构及运作过程都具有集成性特征。
- 邹波孙垠
- 关键词:科学知识生产集成性
-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行为对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30
- 2017年
-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获取信息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企业决策更加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决策理论"有限理性"的基本假设。在大数据背景下,主要研究了组织目标、组织冗余、以往绩效对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并揭示组织危机对上述变量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运用252家具有大数据特征的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在大数据环境下,组织目标、组织冗余、以往绩效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绩效;组织危机负向调节组织目标、以往绩效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正向调节组织冗余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 郭峰邹波郭津毓董彩婷
-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绩效
- 市场波动下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动态演化被引量:1
- 2015年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由企业外部知识源、知识存量和技术创新成果3个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周期性波动市场需求环境作为系统的外生变量,来揭示该环境下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动态演化规律。通过对系统中的6个关键变量的仿真结果分析,揭示了系统的演化规律,同时对企业建立外部知识源的时间、企业潜在和现实吸收能力的影响变量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在周期性波动市场需求环境下,提升企业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政策建议。
- 邹波郭峰郭津毓高晗
- 关键词:技术创新系统动力学
- 基于吸收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被引量:4
- 2018年
- 尽管关于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已经很多,然而基于系统复杂动态的视角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在5家大型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首先建立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了该系统的主导反馈回路和动态运行过程;之后从企业建立外部知识源时间、吸收能力环境和基础性研发投入等方面进行了模型仿真。基于仿真结果,提出了提升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 郭峰邹波郭津毓
- 关键词:技术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
- 半正式化组织中成员知识共享情境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以一个典型的半正式化组织为案例,利用社会网络方法,构建组织的知识共享网络,并对该网络成员间知识共享的结构化特征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结构化和半结构化访谈,揭示了成员知识共享结构化特征背后的情境因素,进而以半正式化组织和情境学习理论为支撑,揭示了该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网络"中心性"成员的"身份"与"权力"情境特征、"边缘化"成员的"参与"情境特征以及"知识共享群体"的形成情境特征。由此,从个体情境、组织情境和组织支持3个角度,建立了影响半正式化组织知识共享绩效的概念模型。
- 邹波郭津毓梁媛媛高晗
- 关键词:知识共享情境学习社会网络
- 组织危机调节组织目标与创新绩效关系的机理被引量:1
- 2017年
- 既往关于组织目标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结论。有的学者认为高的组织目标会促进创新绩效,有的则持相反观点,还有学者指出二者呈现非线性关系。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之所以出现不同、甚至相反观点,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将人为制造的组织危机作为调节变量,揭示组织危机对组织目标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机理。通过运用316家企业的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组织危机低的情境下,组织目标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在组织危机高的情境下,组织目标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同时,还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 石岩邹波郭津毓郭峰
- 关键词:创新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