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3-004)
- 作品数:22 被引量:174H指数:8
- 相关作者:毕学军程丽华刘长青张建王洪秀更多>>
- 相关机构: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反应温度变化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生产活性污泥系统内活性污泥SVI值、MLVSS/MLSS值和微生物脱氢酶活性(TTC-DHA)的长期监测分析,探讨了反应温度变化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反应温度、SVI值、MLVSS/MLSS值和脱氢酶活性之间存在较高相关性,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变化是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受温度影响的生物学原因,从提高微生物活性角度入手可能为解决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受温度影响问题找到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 王晓东毕学军初正崑陈栋刘长青
- 关键词: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脱氢酶活性
- 混凝对二级出水中有机物分布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烧杯实验,确定了以三氯化铁(FeCl3)和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时两种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在此基础上采用XAD树脂分离技术和超滤膜法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分级表征,研究了混凝前后水中DOM的亲疏水特性、分子量分布规律以及比紫外吸收值(SUVA)和E4/E6(A465 nm/A665 nm)的变化。结果表明,当FeCl3和PAC投加量分别达到30 mg/L和60 mg/L时,可以使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FeCl3对含碳碳不饱和双键及芳香环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PAC;FeCl3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率更高,而PAC对分子量>100 000的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FeCl3;混凝处理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对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其对酸性物质的去除效率高于对非酸性物质的去除效率。
- 程丽华王奇韩婷李璐瑶毕学军刘长青
- 关键词:二级出水混凝溶解性有机物亲水性疏水性分子量分布
- 武河人工湿地工程去除COD效果及WASP模拟被引量:12
- 2014年
- 临沂市武河人工湿地工程采用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工艺对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为主的污染河水进行深度处理,其占地面积为866.67 hm2、处理规模为30×104m3/d。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在年均进水COD为52.51 mg/L的情况下,处理后年均出水COD为20.88 mg/L,达到了Ⅳ类地表水水质要求。应用WASP水质模型模拟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所得拟合结果与实际运行效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规模化人工湿地工程的优化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 王洪秀袁佐栋武周虎冯素萍吴海明张建
- 关键词:人工湿地
- 污水深度处理次氯酸钠消毒副产物二氯乙腈的生成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消毒过程中产生消毒副产物的问题,以二氯乙腈(DCAN)为研究对象,采用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消毒的过程中,次氯酸钠投加量、消毒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等4个因素对DCAN生成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次氯酸钠的投加量对DCAN的生成具有较大影响。随着次氯酸钠投加量的增加,DCAN的生成量随之增加;当反应时间达到3.5h时DCAN的生成量达到最大值,此后DCAN的含量开始缓慢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DCAN的生成量随之增加;偏酸性条件下DCAN的生成量高于偏碱性条件。
- 王雨程丽华毕学军刘长青
- 关键词:二级出水次氯酸钠消毒消毒副产物
- 山东省农业典型地区土壤中PAHs分布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估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探明山东省农业典型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现状,采用GC-MS联用技术定量分析了2008—2011年山东省农业典型地区(济宁、宁阳、寿光)土壤中16种PAHs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来源以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6种PAHs的平均质量分数为46.3~149.2μg·kg^(-1),且以萘(NAP)和菲(PHE)为主。寿光地区土壤中16种PAHs的平均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宁阳和济宁。由于0~10 cm的表层土壤受人为干扰因素较大,导致16种PAHs含量在表层土壤中较高,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使用类型土壤中PAHs含量高低为:水稻土>旱作土>自然土。特征分子比值法结果显示w(PHE)/w(ANT)<15、w(FLT)/w(PYR)>1、w(FLT)/[w(FLT)+w(PYR)]>0.5以及w(IND)/[w(IND)+w(Bghi P)]>0.5,表明该区域土壤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煤、薪柴和秸秆的不完全燃烧以及木灰和秸秆等有机肥的回田利用。根据荷兰Maliszewska-Kordybach分析方法得到,寿光地区0~10 cm土壤16种PAHs平均质量分数为227.9μg·kg^(-1),属于轻微污染,而宁阳和济宁地区土壤尚处于无污染水平。利用土壤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浓度(TEQBap)评价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具有致癌性的7种PAHs是TEQBap的主要贡献者,且荷兰土壤标准中的10种PAHs在济宁、宁阳和寿光3个典型农业区0~10 cm土层的TEQBap平均值分别为0.64μg·kg^(-1)、7.41μg·kg^(-1)和13.61μg·kg^(-1),均低于荷兰土壤管理条例规定的目标值,说明山东省农业典型地区土壤PAHs风险较低。
- 陈庆锋马君健郭贝贝
- 关键词:PAHS源解析
- 曝气对正渗透膜分离性能及膜污染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分离性能及膜污染问题是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应用的关键。为了考察正渗透分离过程中曝气在膜分离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实验室规模的正向渗透实验装置研究了曝气量及曝气方式对膜分离性能及膜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正渗透分离过程中对膜表面进行适量的曝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膜的污染、增加膜通量;且连续曝气的效果最佳,其次为间歇曝气,无曝气的系统最差。当曝气量均为4 L/min时,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较无曝气条件下的膜通量分别可提高5.5%和2.4%。曝气造成的气体分子运动会影响水分子从原料液向汲取液一侧的渗透,但总体上,适当的曝气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膜污染和提高膜通量。
- 杨唐程丽华谈兴毕学军
- 关键词:二级出水曝气膜通量膜污染
- 规模化人工湿地的温室气体释放通量被引量:8
- 2016年
- 基于规模化人工湿地工程——武河湿地的野外原位监测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人工湿地中温室气体(N_2O、CH_4和CO_2)释放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武河湿地工程的N_2O和CH_4平均释放通量分别为14.35和35.54 mg/(m^2·d),表现为N_2O、CH_4的释放源,但其释放通量低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湿地(主要包括水体和土壤生物呼吸)的CO_2平均释放通量为2 889.4 mg/(m^2·d).人工湿地沿程N_2O、CH_4和CO_2释放特征有所不同,平均释放通量呈先升后降规律,在布水渠处N_2O释放通量最大,为51.92 mg/(m^2·d);而6#溢流堰处CH_4释放通量最大,为182.03 mg/(m^2·d).人工湿地中温室气体释放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
- 吴海明袁佐栋张建范金林胡振
- 关键词:人工湿地温室气体释放通量
- 正渗透处理二级出水过程中微生物对膜污染的影响研究
- 2018年
- 为了确定微生物对正渗透膜污染的影响,分别以UV消毒前后的二级出水为原料液考察了正渗透分离过程中微生物的存在对膜通量及污染物截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级出水经消毒处理后,膜通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减少;对原料液进行消毒处理不会显著影响磷酸盐、硝酸盐及TOC的截留率,但可使氨氮的总截留率降低10.9%;原料液经消毒处理后,所有污染物在膜表面的累积率均明显下降。污染后的膜经高压水枪冲洗后,两系统的膜通量均可以恢复到初始膜通量的84%。说明微生物的存在会加重膜污染的程度,同时微生物所造成的膜污染主要是疏松的滤饼层污染。
- 程丽华潘雪刘健王明月毕学军
- 关键词:二级出水微生物膜污染膜通量截留率
- 低温条件下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强化生物脱氮除磷试验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实际生产性污水处理设施,针对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与普通活性污泥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3~17℃条件下,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COD、NH4+-N、TN、PO3-4P去除效率较普通污性尊疆系统分别提高6.9%、8.9%、15.8%和39.8%,且运行稳定性显著提高;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较普通活.性污泥提高59%;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硝化功能、反硝化功能以及好氧吸磷能力均显著高于普通活性污泥。
- 毕学军高飞张伟陈群
- 关键词:铁活性污泥脱氮除磷
- 规模化人工湿地净化污染河水的长期运行效果评价
- 针对山东省临沂市武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滨河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设计了面积为13000亩的武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采用生态滞留塘+溢流堰+跌水复氧+表面流人工湿地工艺深度处理污染河水。长期运行结果表明,工程出水基本达到...
- 吴海明袁佐栋王跃昌徐晓丽范金林张建
- 关键词:污染河水人工湿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