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3-001) 作品数:9 被引量:27 H指数:3 相关作者: 肖本益 杨世东 郭雪松 刘俊新 李伟阳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市水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一种基于脱氮和除磷分开的强化污染物去除组合工艺中试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北京等严重缺水地区提高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用于地表水和地下水补充水的需求,以强化COD、N和P去除为目的,研发了N和P不同单元处理的缺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好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除磷过滤器单元组合工艺,通过中试实验研究了该工艺的去除效果,并优化了该工艺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溶解氧(DO)参数。结果表明,当缺氧和好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的HRT和DO分别为12 h、DO 0.5 mg/L和6 h、2.0 mg/L,除磷过滤器滤速6~8 m/h时,该工艺的平均出水浓度COD 25 mg/L,TN 11 mg/L,NH_4^+-N 1.2 mg/L,TP 0.15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57%、94%和96%。其中缺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COD、NH_4^+-N和TN平均去除率为70%、80%和57%,好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进一步去除COD和NH_4^+-N(去除率为18%和14%);经缺氧、好氧氧化沟处理去除50%左右的TP,除磷单元吸附作用去除46%的TP。经过该组合工艺处理,COD、N和P都能达到北京市2013年出台的地方污水排放新标准一级B排放要求。 杨世东 刘锦伟 刘志国 王培京 郭雪松 肖本益 刘俊新关键词:参数优化 超声波对污泥水解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2013年 以超声波预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考察不同功能密度下的超声波对污泥水解释放碳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超声波预处理,可缩短污泥水解时间,促进VFA释放,且声能密度越大,促进作用越显著;当声能密度为0.138 W/mL、作用时间为1 min时,污泥水解4~5 d后,释放VFA达到800 mg/L,VFA/TN由初始的1.98提升至4.15,VFA/TP由初始的24.78提升至42.35。同时,超声波不仅破坏污泥絮体结构,而且提高了微生物中蛋白酶和辅酶F420的活性,更有利于污泥水解。 刘贺清 熊娅 林秀军 朱民 齐国林关键词:超声波 污泥 水解 碳源 热碱处理对污水处理厂污泥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2015年 热碱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污泥预处理方法.选取污泥浓度、p H、温度和处理时间这4个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这些因素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融胞、污泥浓度及污泥形态等污泥特性的影响,以对污泥热碱处理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这4个因素对污泥融胞、污泥浓度和污泥形态特征影响的显著性均为:p H>温度>时间>污泥浓度.此外,这4个因素对释放单位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减小污泥浓度的最佳组合条件为:污泥浓度36.55 g·L-1、p H 12.45、温度175℃和处理时间60 min,而对减小污泥粒径和分形维数的最佳组合条件为:污泥浓度36.55 g·L-1、p H 12.5、温度175℃和处理时间45 min. 杨世东 陈霞 刘操 肖本益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污泥 污泥浓度 污泥形态 单沟型氧化沟强化脱氮及节能降耗运行策略 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单沟型氧化沟工艺存在脱氮效率差、运行能耗高等问题,以单沟型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连续高DO含量(DO的质量浓度1.8mg/L左右)曝气、连续低DO含量(DO的质量浓度1.28mg/L左右)曝气、间歇曝气(曝气3h、停止3h)+水下推进器、间歇曝气(曝气6h、停止3h)+水下推进器和间歇曝气(曝气1h、停止1h)+水下推进器这5种运行工况下的脱氮效果及能耗水平分别研究。结果表明,在运行模式2~4这3种条件下,单沟型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均能有效脱氮,出水COD和NH4+-N、TN含量均可达到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并且在这3种模式中,间歇曝气能进一步节省能耗。采用曝气3h后停顿3h和曝气6h后停顿3h的能耗比低DO含量工况可分别进一步节能14.95%和7.48%。 李晋 杨春风 肖本益 刘俊新 郭雪松关键词:生活污水 节能优化 膜工艺在水处理行业中的应用及性能分析 2013年 要膜分离工艺在水处理行业中起着日益显著和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给水处理方面,膜分离工艺以混凝一超滤、活性炭吸附一超滤、高级氧化一微滤/超滤及其联合工艺即将形成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的核心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预处理工艺和膜组件是提高整体工艺性能的关键;在污水处理及资源化方面,膜生物反应器及双膜法工艺已规模化应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处理且日趋成熟,研发低能耗、抗污染的膜材料将十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膜工艺在该领域的应用;在海水淡化方面,反渗透技术已十分成熟,其发展趋势是进一步降低能耗和膜污染、同时尽可能提高产水量。膜工艺在水处理行业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现有消毒、净化和脱盐的效率,而且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利用。 马宁 刘操 李其军 刘金翰关键词:膜分离 给水处理 海水淡化 “铁碳微电解+好氧SBBR”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的试验 被引量:2 2017年 以现有城市污水处理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铁碳微电解+好氧SBBR"组合工艺,考查其对COD、氨氮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pH值为5~6、铁碳质量比为2:1、多孔活性铁投加量为20g/L时,经1 h的铁碳预处理,出水再经2 h的好氧SBBR降解后,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的COD、氨氮浓度可分别达到26~29、1~1.4 mg/L,远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 2002)一级A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需要高标准要求的环境敏感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谢慧娜 刘俊新 李杰 孙三祥关键词:铁碳微电解 二级出水 昌平区水环境治理模式优化研究 2015年 针对昌平区境内主要水体温榆河、南沙河、北沙河、东沙河和沙河水库等的污染现状、处理技术和管理情况,就水环境治理技术、排污口治理方式、河库治理方式、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管理以及水环境管理方面,开展了昌平区水环境治理技术和管理模式优化研究,为昌平区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周振霞 杨兰琴 李伟阳 徐长贵 孙迪 刘金瀚 刘操关键词:水生态环境 温榆河流域昌平段水污染现状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对昌平区境内温榆河及其主要支流南沙河、北沙河、东沙河及沙河水库污染的现状以及水环境治理情况进行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污染源类别、河库水体污染的贡献比率、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对污染来源进行主次等级划分等。找出温榆河水系污染的原因,并针对现状提出解决方案,为昌平区境内的水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周振霞 徐长贵 李伟阳 杨兰琴 孙迪 刘金瀚 刘操关键词:污染源 治理措施 南水北调亦庄调节池浮游植物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为保障南水北调亦庄调节池水生态环境安全稳定,于2021年1~8月进行了调节池浮游植物监测,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了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135种,绿藻门和硅藻门是主要门类,种类数占比分别达到45%和30%;调节池输配水状态发生改变后,在6月出现浮游植物异常增殖现象,浮游植物密度达到1350万cells/L,蓝藻门浮游植物占绝大多数。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上,调节池各区域之间的浮游植物密度分布差异较大,在水流缓滞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亦庄调节池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处于1.0~3.0之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0.5~2.0之间变化,Pielou均匀度指数稳定在0.5左右。 王艳 李兆欣 艾超坤关键词:浮游植物 生物多样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