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6Y31)
- 作品数:9 被引量:174H指数:6
- 相关作者:黄晓明马涛张久鹏陈俊向晋源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江苏宁常镇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列车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为进一步提高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快速养护维修中的应用效果,结合室内试验与实际工程,对RM型就地热再生列车的间歇式热辐射加热墙和液压气动式耙松设备的施工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加热方式,加热墙能快速均匀地加热路面,且不进一步老化原路面沥青;耙松齿能快速均匀地翻松加热后路面,且保持原材料级配不变;经RM热再生列车再生施工后的沥青混合料及路面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且具有优良的层间黏结,提高了施工质量,延长了再生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 马涛李春雷张建黄晓明
- 关键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路用性能
-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温度场模拟分析被引量:27
- 2010年
- 为了寻求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合理的加热方式,依托卡罗泰康就地热再生机组,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加热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加热方式、环境因素、加热机的操作参数及加热功率对沥青路面加热温度场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卡罗泰康就地热再生机组的理想加热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程连续式的加热方式,间歇往复式的加热方式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不同的环境温度和风速对加热温度场的影响均比较显著,太阳辐射对加热温度场的影响较小;加热机往返加热的往返距离、运行速度和往返次数共同影响着加热温度场,且存在最佳的组合;不同加热机的加热功率也存在最佳的组合.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方便地分析就地热再生的合理加热方式.
- 张德育黄晓明马涛陈辰金晶顾凡
- 关键词:就地热再生运行速度加热功率
-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因素很多,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在室内实验模拟时主要受沥青用量、压实度和试验温度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三种因素的具体影响效果,为提高混合料抗车辙性能提供了具体途径。
- 向晋源朱湘孙杰
- 关键词:抗车辙性能影响因素沥青用量压实度
- 基于材料复合理论的老化沥青再生规律被引量:44
- 2008年
- 通过复合材料的性能模型及相关沥青组分调合模型的研究,从理论上说明了再生沥青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及其材料复合效应.以老化沥青和新沥青及再生剂为基质组分,设计复合再生试验,通过常规物理指标、SHRP指标和感温指标分析新沥青、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复合再生规律,并推导了再生沥青的复合性能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沥青与新沥青掺量在针入度、软化点、高温车辙因子、低温劲度模量及针入度指数指标方面具有良好的对数线性或线性复合关系;再生剂与旧沥青的复合针入度符合Grunberg方程,且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再生规律与新沥青对老化沥青的再生规律基本相同;尽管在低温延度方面,新沥青及再生剂与旧沥青的复合规律均较差,但再生剂对旧沥青延度及其他性能的改善远优于新沥青.
- 马涛黄晓明张久鹏
- 关键词:沥青再生剂
- SBS改性沥青抽提回收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案被引量:14
- 2008年
- 分析国内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离心抽提法和阿布森回收法的不足及其产生原因.针对SBS改性沥青的抽提回收,设计不同的对比试验,研究三氯乙烯、矿粉及温度等关键影响因素对回收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程度与规律.在现有试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之处以及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补充改进措施:针对矿粉的干扰,当不具备高速离心分离及压力过滤设备时,通过将抽提所得混合液自然沉淀24h以上,然后取上层混合溶液进行回收试验,以消除矿粉影响;针对三氯乙烯的影响,调整阿布森试验温度不高于140℃,可以不使用保护气,直至不再有冷凝的三氯乙烯产生时,取出混合液并置于宽口径容器中,在烘箱内130~140℃搅拌蒸发2h,然后调整温度至160—170℃继续搅拌蒸发2h,以消除三氯乙烯的影响.从而提高试验精度,准确评价抽提回收SBS改性沥青性能.
- 马涛张道义黄晓明
- 关键词:道路工程试验验证改性沥青三氯乙烯矿粉
- 微表处路面使用状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35
- 2007年
- 通过不同使用年限微表处路面、普通密级配混凝土路面等10个路段的试验,测试了各路段的路面构造程度、摩擦系数、病害类型以及行驶车辆内外噪音,得出了微表处路面路表特性和使用性能的衰减规律: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路表构造深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使用3年后的微表处路面构造深度与采用AK-13的抗滑表层相当;摆值摩擦系数随年限的增长没有明显衰减;微表处路段的车内外噪音相比于普通路段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且车内噪音与路表的构造深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接着,通过测试和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表面的磨耗损失、轻微程度的泛油、施工不均匀以及级配控制的不严格是导致微表处路面使用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最后,从原材料、施工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对微表处技术进一步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的建议。
- 陈俊彭彬黄晓明
-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微表处
- SPT动态蠕变试验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影响混合料SPT动态蠕变试验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混合料种类、试验温度、偏应力、围压等。本文分别对3种混合料Sup20、AC20S、和AC20S+聚酯纤维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证明Sup20在推荐试验条件下抗变形能力最强;随着偏应力的增加,混合料RS和实测Fn均减小;围压对高温高偏应力骨架嵌挤结构混合料的影响最大,可以相差10倍。所以,室内SPT动态蠕变试验所采用的围压不应该是定值,而应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 向晋源朱湘
- 关键词:影响因素偏应力围压
- 基于粘弹塑性理论的沥青路面车辙分析被引量:38
- 2007年
- 应用粘弹塑性理论,研究了沥青混合料一维粘弹塑性本构关系,并运用ABAQU软件建立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路面车辙的发展规律,经环道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荷载作用初期路面车辙发展较快,而后期车辙发展较慢;路面永久变形主要由绝对车辙引起,侧向隆起仅占15%~30%;随着沥青层厚度增加,车辙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从表层开始沥青层的变形率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大,在8cm处变形率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小;沥青路面车辙主要产生在结构深度20cm深度范围以内,尤其在4~12cm之间。另外,进行了重载作用下的路面车辙模拟,对基于车辙等效的轴载换算进行了探讨,提出轴载换算系数为5.9。
- 张久鹏黄晓明王晓磊
-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车辙轴载换算粘弹塑性
- 稀浆混合料拌和仪在微表处混合料可拌和时间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7年
- 针对现行规范中手工拌和确定微表处混合料可拌和时间的不足,研发了稀浆混合料拌和仪。采用手工拌和与机械拌和的方式进行了稀浆混合料的拌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获得的可拌和时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机械拌和在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优于手工拌和,建议采用机械拌和时的微表处混合料可拌和时间应大于150 s。最后,利用拌和仪分析了集料的洁净程度、外加剂、水泥剂量、用水量等因素对微表处混合料可拌和时间的影响,得出细集料亚甲蓝值对拌和时间影响显著,应尽可能的降低细集料含泥量;Al2(SO4)3对拌和时间的延长存在最大有效剂量,需根据实际确定;水泥用量对不同混合料体系拌和时间影响不同;水量对混合料的拌和状态的调节有限。
- 陈俊侯中新黄晓明
- 关键词:道路工程微表处混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