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YY119) 作品数:14 被引量:36 H指数:4 相关作者: 梁瑞清 李海辉 廖开洪 何自然 殷瑜 更多>> 相关机构: 暨南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文学 更多>>
隐喻的现象论解释 2014年 生成和理解是隐喻的两大机制,但传统的隐喻观并未能提供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来同时解释这两个问题。基于心智哲学有关感觉经验的物理属性和现象属性的区分,本文提出了隐喻的现象论,认为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主要取决于说话人和听话人对本体和喻体现象属性的相似性认知,而且喻体投射到本体的现象属性通常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比较凸显的典型的那部分属性,从而避免了彻底的相对主义。 梁瑞清关键词:隐喻理解 现象论 英语近义词的多模态教学 被引量:1 2014年 近义词的教学是外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笔者的研究,英语词汇可分为感觉词汇和非感觉词汇,感觉词汇是指命名或者表征感觉经验或其对象的词汇,感觉词汇和非感觉词汇的区分标准以词汇是否具有现象意义为依据。从多模态词汇教学的现象观看来,英语中大多数的近义词都属于感觉词汇,可以通过展示相关词汇现象意义的多模态性特征加以区分。多模态词汇教学的现象观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近义词,从而掌握词汇的深层语义知识。 梁瑞清 郑贞霞关键词:词汇教学 近义词 多模态 再论感觉词汇及其现象意义 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从经验主义的视角考察了感觉词汇及其现象意义的相关问题。基于感觉词汇的哲学考察和语言学划分,本研究发现:1)表示原型概念的感觉词汇在词汇学习上具有优先的认识论地位;2)感觉词汇具有现象意义,而且其现象意义可以经由提问What is X like?或What is it like for o to(be)X?而得以判定;3)现象意义可以用来统一地解释Frege的涵义和色彩义理论。从这个角度上看,研究现象意义可望丰富现有的语义学研究。 梁瑞清关键词:涵义 色彩义 语言的指引性浅谈——以早期Wittgenstein和禅宗为例 2013年 本文通过比较早期Wittgenstein和中国禅宗的语言思想,发现他们并非主张一种虚无主义的语言观,而是反对一种严格的意义指称论,即语词本身不能等同于形而上对象。我们认为,无论是在表征感觉经验还是言说形而上学经验的时候,语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这意味着,感觉话语具有指引性,为我们理解经验世界提供语义线索。但是,确切地理解经验世界需要结合语言和相关的背景知识,并进行一定的语义整合。 梁瑞清关键词:禅宗 语义整合 话语缓和的语用移情机制 被引量:2 2018年 话语缓和是一个集手段、过程和结果于一体的复杂现象,它的解释机制是以往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本文在Davis和Martinovski&Mao的模型基础上,尝试构建话语缓和的语用移情模式,旨在阐释其工作机制。该模式描写一个涵盖视角转换、情感趋同和利他的相互移情过程,对话语缓和给出的解释是:说话人移情制约着他对缓和策略的选择,而听话人移情决定了缓和功能的实现。语用移情机制与先前机制具有兼容、互补性,能为相关研究中一些争议性问题提供某种合理的视角,直接或间接地验证了该模式的解释力。 李海辉关键词:语用移情 试论现象意义的多模态习得 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结合近年有关多模态的研究探讨了感觉词汇的习得问题,旨在从经验主义的角度为词汇学习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研究发现:(1)感觉词汇的习得包括现象意义的习得,而且(2)现象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多模态性的特征。由此认为,现象意义的多模态习得是词汇深度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学习者更加确切地理解和使用感觉词汇。 梁瑞清现象意义与词汇习得 2013年 基于近年有关现象意义的研究探讨感觉词汇的习得问题,可以从经验主义的角度为词汇学习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现象意义指语言使用者在使用感觉词汇时对相关感觉经验之现象属性的心理表征。研究表明①感觉词汇的习得应该包括现象意义的习得,②现象意义具有象然性、言不尽意和多模态性等特征,③而且这些特征对感觉词汇的学习都有着直接而且重要的影响。换言之,现象意义的习得是词汇深度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学习者更加确切地理解和使用感觉词汇。 梁瑞清关键词:词汇学习 言不尽意 网络流行语模因的英译 被引量:7 2018年 网络流行语模因的英译是源语模因到目的语的转换再生,该过程的实现需借助于英译模因。英译模因是翻译模因库中的模因成分,主要表现形式分为基因型、表现型和变异型三种。成功的网络流行语模因的英译转换建立于源语模因认知、译者构建目的语模因认知、目的语读者认知的有机协同。源语模因的重新编码需采用相应的英译转换策略,如音译、直译、意译、拼缀模因转换法,促进源语模因的跨文化再生。 廖开洪 代超关键词:英译策略 私人感觉、私人语言与第三人称知识 2012年 感觉经验的私人性似乎在逻辑上同时蕴涵不可说性和不可知性。本文在浅析几种关于私人性哲学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私人感觉虽然在某种弱式的意义上来说是现象不可说的,但我们不仅可以对其合法地宣称第一人称知识,而且也可以对其合法地宣称第三人称知识。这同时表明,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构建所谓的私人语言来言说私人感觉的现象内容。 梁瑞清关键词:私人语言 含糊其辞与语用协同 被引量:2 2015年 言语交际中,含糊其辞话语会产生语言协同、语境协同、信息协同、语用不协同等语用现象。语用协同既是成功交际的基础,也是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有效运作机制。语用不协同虽会给交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不会造成交际完全失败。 廖开洪关键词:信息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