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402)

作品数:10 被引量:94H指数:7
相关作者:徐宗学刘浏初祁张明月彭定志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5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流域
  • 5篇降尺度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太湖
  • 3篇太湖流域
  • 3篇统计降尺度
  • 3篇湖流
  • 3篇长江
  • 2篇水文
  • 2篇水文模型
  • 2篇气温
  • 2篇环流
  • 2篇环流模式
  • 2篇ASD
  • 2篇长江流域
  • 2篇大气环流
  • 2篇大气环流模式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模型

机构

  • 11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黄河勘测规划...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徐宗学
  • 3篇刘浏
  • 2篇蒋昕昊
  • 2篇彭定志
  • 2篇张明月
  • 2篇初祁
  • 2篇李秀萍
  • 1篇夏军
  • 1篇刘兆飞
  • 1篇邱玲花
  • 1篇叶爱中
  • 1篇刘文丰
  • 1篇林荷娟
  • 1篇胡林涓
  • 1篇刘品
  • 1篇武见
  • 1篇程华琼
  • 1篇刘琳
  • 1篇李兰
  • 1篇于群伟

传媒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统计降尺度模型在太湖流域的应用对比被引量:7
2012年
本研究采用A1B情景下大气环流模式BCCR输出的大气环流预报因子,同时应用两种统计降尺度模型ASD(Automated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和SDSM(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预测太湖流域8个站点未来两个时期(2046年-2065年和2081年-2100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重点针对两种模型中的预报因子选择、模型率定和验证以及建立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模型在太湖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预报因子选择方面,依靠人为主观判断的SDSM模型和提供自动预报因子选择方法的ASD模型选择的预报因子基本一致,因此ASD相对优化了预报因子的选择过程。在率定和验证效果上,两种模型对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对降水的模拟效果不佳,但是ASD的模拟效果要好于SDSM。在未来两个时期,两种模型模拟的未来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并不显著,但从多年平均来看,ASD模拟的气温略有上升,而SDSM模拟的气温略有下降;相较气温,未来降水变化较为显著,ASD模拟的降水量增幅明显高于SDSM模拟的降水增幅。综合考虑模拟的结果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认为ASD对太湖流域未来气候的模拟优于SDSM。
初祁徐宗学蒋昕昊
关键词:气候变化统计降尺度ASD太湖流域
24个CMIP5模式对长江流域模拟能力评估被引量:15
2015年
根据1961~2005年长江流域气象站点的实测月降水量和气温数据,采用第5期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the Fifth Phase of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中24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模拟结果,通过计算模拟变量和观测变量平均值的相对误差、归一化的均方根误差、时间和空间相关系数,采用M-K趋势分析方法,分别选用在长江流域模拟气温和降水较好的5个模式进行集合平均,从时间的演变规律和空间的分布特征两方面,检验该模式集合对长江流域模拟气温和降水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模式模拟气温的能力要明显好于模拟降水的能力,但模拟气温较好的模式模拟降水的能力并不一定突出;模式集合的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模式集合平均结果与观测值拟合程度较好,且模式集合的结果振荡幅度较观测值小;在空间尺度上,模式集合的空间分布趋势与观测值大致相同,说明采用的模式集合结果用于预估未来长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是可行的。
初祁徐宗学刘文丰刘琳
关键词:长江流域
ASD降尺度技术在东江流域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2013年
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对保护该地区水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GCM是当前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然而GCM分辨较低,难以直接应用到流域尺度.统计降尺度方法以其计算量小、易于操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气候变化研究中,弥补GCM在气候影响评价中的不足.本研究以东江流域为例,采用BCCR大气环流模式、ERA-40再分析资料和东江流域实测气象数据,应用ASD降尺度模型对该流域未来气候变化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ASD模型对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的模拟较为准确,同时也能基本反映流域日降水的统计特征,由此生成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是可靠的.分析结果显示,东江流域未来时期(2046—2065)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降水减少较为显著,冬季变化不明显;而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较基准期均有所升高.
于群伟徐宗学李秀萍刘品李磊
关键词:气候变化降尺度ASD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流域水循环:以长江和黄河典型流域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在对IPCC提供的多种大气环流模式(GCMs)适用性评估的基础上,采用SDSM和ASD统计降尺度模型生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驱动分布式水文模型VIC和SWAT,分别对长江和黄河典型流域进行分布式水文模拟,定量探讨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应性评估可以有效降低GCMs选择的不确定性,统计降尺度方法能够明显改善全球气候模式降水和气温输出结果。与基准期(1961—1990年)相比,未来时期(2046—2065年和2081—2100年)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径流量呈现微弱减少趋势,但汛期东南部径流量增加显著,而黄河上游流域径流量则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开展我国各大流域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徐宗学刘浏
关键词:气候变化降尺度水文模型大气环流模式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选取太湖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2001和2010年的MODIS土地利用数据,以及1991—2012年降雨资料,采用L-THIA(Long-Term Hydr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模型对流域近年来的径流过程进行模拟,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1年到2010年,耕地面积由59.3%减少到57.7%;草地面积由8.9%减少到7.3%;裸地/荒地面积由0.5%增加到1.7%;滩涂面积由1.4%增加到2.5%.在2001年土地利用条件下,模型模拟的1991—2012年均径流量为6.03×109 m3;而在2010年土地利用条件下,年均径流量为6.66×109 m3,径流变化主要由裸地/荒地以及滩涂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引起且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年均径流量增加了9.4%.
张明月彭定志林荷娟邱玲花
关键词:土地利用太湖径流MODIS
基于EFDC的二滩水库水温模拟及水温分层影响研究被引量:23
2013年
采用EFDC模型模拟二滩水库2006年3~7月的水温变化过程。通过分析与热交换和热传递相关的模型参数,发现太阳短波辐射中快速波所占的比例和太阳短波辐射在水体中的慢速衰减系数这两个参数值的增大均会引起表层水温升高、底层水温降低,而太阳短波辐射在水体中的快速衰减系数对水温的影响并不明显。将不同时期坝前水温和不同断面水温的模拟值和观测值进行比较,以率定模型参数。结果显示EFD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大型深水库不同时期水温分层结构及沿程发展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水库的水温分层规律,并结合水库取水规则对比分析建库前后下游河道水温的差别,以期为水库取水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以此来减缓水库水温分层带来的影响,保护下游河道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甘衍军李兰武见叶爱中
关键词:EFDC模型水库水温水温分层
统计降尺度方法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14
2013年
统计降尺度方法是将大气环流模式GCMs输出的低分辨率的气象资料转换为流域尺度的主要方法之一,现已发展成为气候学中较为完善的领域。简要介绍了统计降尺度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基本假设条件及主要步骤和关键点;重点介绍统计降尺度方法,大致分为转换函数法、天气分析技术和天气发生器这三类,并对几种方法的国内外应用进展做了阐述;对统计降尺度方法的不确定性研究做了简要介绍。指出未来研究应重点研究统计降尺度模型的适用条件及范围、提高降水模拟的精度;统计降尺度与动力降尺度两种降尺度结合的方法将是降尺度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张明月彭定志胡林涓
关键词:统计降尺度统计降尺度方法
海河平原区实例研究
分布式水文模型中地下水建模是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的问题与难点。主要是地表水模型与地下水模型存在的尺度与流向不同问题很难解决。本文提出了地表水采用子流域,地下采用高分辨率网格,通过子流域与网格嵌套形式解决了模型嵌套及尺度转换...
叶爱中夏军王蕊陈向东
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型地下水模型
文献传递
太湖流域气候变化检测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估被引量:11
2012年
基于1954—2006年太湖流域6个气象站点的降水、气温资料,探讨了1954年以来太湖流域的气候变化问题,并同时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和动力降尺度模型PRECIS,对太湖流域的日降水量和日最高、最低气温进行降尺度处理,建立未来2021—2050年的气候变化情景。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湖流域发生了突变式增温,冬、春季节尤为显著;太湖流域降水变化相对较复杂,MannKendall法检测到太湖流域年降水量呈振荡性周期变化,并在1980年和2003年发生突变,而Pettitt方法没有检测出太湖流域年降水量的突变。两种降尺度方法模拟的未来时期日最高、最低气温季节和年的变化情景增幅总体上基本一致,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与MannKendall趋势分析结果一致,高排放情景A2下模拟生成的情景增温幅度较低排放情景B2大,最高气温增加幅度比最低气温明显。降水变化情景差异较大,SDSM模拟的未来时期降水并无明显变化趋势,而PRECIS模拟结果与趋势检验结果较为一致,即未来降水增加趋势明显,增幅较大,总体上全流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增加。
徐宗学刘浏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突变统计降尺度动力降尺度太湖流域
多模式集合预估21世纪淮河流域气候变化情景被引量:14
2012年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AR4)的14个全球气候耦合模式对中国淮河流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进行了评估,预估了该地区21世纪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同时,还分析了14个气候模式对1961-1999年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并且根据Taylor方法选取具有较好模拟能力的模式做集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气候模式对淮河流域的气温和降水都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大多数模式模拟的气温偏低、降水偏多;选取的模式集合可以明显改善模式的模拟能力,但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淮河流域降水和气温未来情景的预估表明,各模式给出的情景结果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模拟的21世纪气候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即气温持续增加,降水出现区域性增加;还重点分析了14个模式集合的结果在2010-2039年、2040-2069年和2070-2099年3个时段的年平均、季节平均降水和气温变化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个时段的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情景下都是逐渐增加的,A2情景下增幅最显著,B1情景下增幅最小。
李秀萍徐宗学程华琼
关键词:多模式集合气温降水淮河流域数值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