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1-06A)

作品数:7 被引量:101H指数:5
相关作者:杨君兴陈小勇崔桂华陈宜瑜陈毅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鱼类
  • 2篇新种记述
  • 2篇生物地理
  • 2篇生物地理学
  • 2篇高原鳅属
  • 1篇订正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地理
  • 1篇动植物
  • 1篇胸鳍
  • 1篇穴居
  • 1篇亚科
  • 1篇植物
  • 1篇生态习性
  • 1篇体细胞
  • 1篇条鳅亚科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隆起
  • 1篇习性
  • 1篇系统发育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陈小勇
  • 5篇杨君兴
  • 3篇崔桂华
  • 2篇何德奎
  • 2篇陈毅峰
  • 2篇陈宜瑜
  • 1篇隋晓云
  • 1篇韩红香
  • 1篇薛大勇
  • 1篇伍玉明
  • 1篇陈自明

传媒

  • 5篇Zoolog...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广西华缨鱼属鱼类一新种记述被引量:4
2006年
在整理华缨鱼属标本时发现,1993年9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红水河水系地下河采集到的一批标本为一个未经发表的新种,新种订名为大眼华缨鱼(Sinocrossocheilus megalophthalmus)。其下咽齿2行,可与下咽齿3行的7种华缨鱼相区别,而与属内同样具2行下咽齿的贵州华缨鱼(S.guizhouensis)、小口华缨鱼(S.microstomatus)和宽唇华缨鱼(S.labiatus)亲缘关系较近。但:(1)新种胸鳍中点上方无黑斑,背鳍分枝鳍条7,腹鳍分枝鳍条7,背鳍前鳞15—16,眼大,头长为眼径2·5—3·1倍,眼径为头宽44·7%—57·8%,吻须后伸至前后鼻孔之间或眼前缘,口角须后伸至眼前缘至眼中之间或眼中至眼后缘之间,体长为尾柄高8·9—10·7倍,头长为吻长2·5—3·7倍,可与贵州华缨鱼(胸鳍中点上方有一明显黑斑,背鳍分枝鳍条8,腹鳍分枝鳍条8,背鳍前鳞12—14,头长为眼径4·0—5·0倍,眼径为头宽16·6%—20·7%,吻须后伸不达后鼻孔后缘,口角须后伸至眼前缘,体长为尾柄高7·2—8·2倍,头长为吻长1·9—2·2倍)相区别;(2)新种背鳍前鳞15—16,侧线鳞39—40,侧线上鳞4·5—5·5,背鳍分枝鳍条7,鳃耙13,腹鳍末端伸达肛门,眼径为头宽44·7%—57·8%,可与宽唇华缨鱼(背鳍前鳞22,侧线鳞42—45,侧线上鳞6·5,背鳍分枝鳍条8,鳃耙10,腹鳍末端不达肛门,眼径为头宽23·3%—30·0%)相区别;(3)新种与同水系的小口华缨鱼在鳍条数、侧线鳞、体色、斑纹等方面最为相似,但新种围尾柄鳞14/16,眼大,头长为眼径2·5—3·1倍,腹鳍末端伸达肛门,口角须后伸至眼前缘至眼中之间或眼中至眼后缘之间,吻皮边缘深裂成小穗,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背鳍长大于头长,体长为尾柄长4·8—5·9倍,头长为吻长2·5—3·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6—2·1倍,可与之(围尾柄鳞12,眼小,头为眼径4·4—4·6倍,腹鳍末端不达肛门,口角须伸达眼下方,吻皮边缘不开裂或开裂不明显,背鳍起点距�
陈小勇杨君兴崔桂华
西藏尺蛾科昆虫的订正与增补
本文对西藏尺蛾科昆虫进行订正研究,对42种的名称、误定和分类地位进行了订正。列出了西藏尺蛾科名录,共5亚科163属503种,其中新增补72属305种。
薛大勇韩红香伍玉明
关键词:尺蛾科订正
文献传递
台湾海峡两岸生物地理学现状与展望被引量:5
2006年
对生物地理学的内涵、研究领域以及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认为近期海峡两岸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目标应当集中在:末次冰期以来的海陆变迁对海峡两岸生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海峡两岸现代动植物区系的渊源、台湾最后与大陆保持陆地连接的时间与范围、东亚岛弧对台湾生物分布格局的影响以及海峡两岸生物的物种分化与生态适应性五个方面。同时认为海峡两岸现代生物分布格局关系的一种历史生物地理学解释,应当是一个在末次冰期期间存在于长江以南的大区系片断化后对海峡两岸各自不同环境适应的结果。
陈毅峰陈宜瑜何德奎隋晓云
关键词:历史生物地理学动植物
高原特有条鳅鱼类两新种在广西的发现及其动物地理学意义被引量:15
2004年
描述了采自广西都安县红水河水系的条鳅亚科鱼类 2个新种 :丽纹云南鳅Yunnaniluspulcherrimussp nov .在侧线长度、鳞片分布、鳍条数目、尾型、吻须长度等方面与侧纹云南鳅Yunnaniluspleurotaenia (Re gan ,190 4 )最为相似 ,但新种独特的斑纹和上下唇的长乳突可明显与之区别 ,二者在一些度量特征上也有区别。黄体高原鳅Triplophysaflavicorpussp nov 与同分布于西江水系的南丹高原鳅T .nandanensisLanetal 较为相似 ,并以下列特征组合与高原鳅属所有已知种相区别 :背鳍分枝鳍条 10根、臀鳍分枝鳍条 6~ 7根、体被细鳞、侧线完全、具 6条宽横斑和 1条沿侧线的细纵纹、尾鳍深分叉、尾鳍基具 1半圆形黑斑、尾鳍上下叶各具2条黑色横斑、腹鳍末端后伸超过肛门、腋部具发达的肉质鳍瓣、上唇中央完全中断等。云南鳅属和高原鳅属均是高原特有类群 ,前者仅分布于云南东中部地区 ,后者则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两个新种的分布地均远离这两个属的分布中心 ,而且呈间断分布。通过各自相近种谱系关系分析 ,推测这种特殊的分布格局是通过隔域分化形成的。
杨君兴陈小勇蓝家湖
关键词:动物地理条鳅亚科
广西高原鳅属鱼类一穴居新种记述被引量:18
2004年
20 0 3年 1月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红水河水系地下河采集到一批盲鱼标本。经鉴定 ,为高原鳅属Triplophysa一未经发表的新种。新种天峨高原鳅Triplophysatianeensissp nov 与个旧盲高原鳅T .gejiuensis、石林盲高原鳅T .shilinensis、阿庐高原鳅T .aluensis和南丹高原鳅T .nandanensis相似 ;本新种腹鳍末端不达肛门 ,尾鳍分枝鳍条 16 ,可进一步与个旧盲高原鳅和石林盲高原鳅 (腹鳍末端达到肛门 ,尾鳍分枝鳍条 14~15 )相区别 ;本新种背鳍起点位于体之中点、腹鳍起点之后 ,肛门紧靠臀鳍起点 ,可进一步与阿庐高原鳅 (背鳍起点靠近吻端、位于腹鳍起点之前 ,肛门距臀鳍起点仍有一段距离 )相区别。本新种与同分布于红水河水系的南丹高原鳅TriplophysanandanensisLanetal 较为相似 ;但二者区别明显 :新种背鳍分枝鳍条 7、胸鳍分枝鳍条 9、腹鳍分枝鳍条 6、背鳍外缘平截、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 ,后者背鳍分枝鳍条 8、胸鳍分枝鳍条 10~11、腹鳍分枝鳍条 7、背鳍外缘凹入、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 ;此外 ,新种的穴居特征更为显著 :眼极度退化、头长为眼径 16 8~ 32 8(2 5 0 )倍、部分个体无色素斑且各鳍无斑点 ,而南丹高原鳅眼小、头长为眼径4 7~ 9 0 (7 5 )倍、体和头背侧密布云状斑且各鳍均具?
陈小勇崔桂华杨君兴
关键词:高原鳅属鱼类穴居生态习性
A Systematic Revision of "Barbodes" Fishes in China被引量:14
2003年
The genus Barbodes Bleeker is a catchall group.The species assigned to this genus in China actually belong to at least four distinct genera.After comparing all the Barbodes fishes included in this research to the system used by Rainboth,reassign Barbodes fishes in China as following:①B.baoshanensis,B.benasi and B.heterostomus are assigned to genus Neolissochilus;②B.parvus are assigned as Discherodontus parvus;③B.pierrei in Yunnan is conspecific with B.vernayi and B.vernayi should be assigned to the genus Hypsibarbus as Hypsibarbus vernayi;④the remaining Barbodes fishes,B.fuxianhuensis,B.chonglingchungi,B.margarianus,B.huangchuchieni,B.cogginii (=B.daliensis),B.rhomboides,B.carinatus,B.opisthopterus and B.exiguus are assigned to genus Poropuntius.
陈小勇杨君兴
关键词:TAXONOMY
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与青藏高原隆起被引量:53
2003年
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了特化等级裂腹鱼类3属9种和亚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并通过黄河上游与青海湖隔离的地质时间来校正分子钟,进而探讨了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主要分支发生事件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起的关系.结果表明,特化等级裂腹鱼类并不是一个单系群.叶须鱼属的5个种及亚种构成了一个单系群.裸重唇鱼属的3个种并不形成一个单系群.其中,全裸裸重唇鱼和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类构成姐妹群关系;而厚唇裸重唇鱼和新疆裸重唇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一起与斑重唇鱼形成姐妹群.特化等级裂腹鱼类可能起源于中新世(约 10 MaBP),3个属的分歧时间发生在晚中新世(约 8 MaBP),主要的种化事件发生在晚上新世和更新世(3.54~0.42 MaBP).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主要分支发生事件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在8,3.6,2.5和1.7 MaBP发生的地质构造事件及气候重大转型时期基本吻合.分子钟数据不支持青藏高原在渐新世或中新世整体隆起已接近现在高度或更高的假设,也不支持在晚上新世(约 2.6 MaBP)仅有 2000 m的观点.
何德奎陈毅峰陈宜瑜陈自明
关键词:分子系统发育青藏高原隆起线粒体细胞色素B生物地理学分子钟
云南怒江高原鳅属鱼类一新种记述被引量:10
2004年
20 0 0年 7月和 2 0 0 4年 7月 ,分别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保山市怒江干流采集到一批高原鳅标本。经鉴定 ,为高原鳅属Triplophysa一未经发表的新种。新种怒江高原鳅Triplophysa (Triplophysa)nujiangen sasp nov 在形态特征和食性方面与唐古拉高原鳅、斯氏高原鳅、粗唇高原鳅和细尾高原鳅较为相似。本新种身体相对短圆 ,头部近圆筒形 ,吻端钝圆 ,颊部正常 ,吻部在鼻孔之前明显向下倾斜 ,下颌铲状 ,边缘锐利而水平 ,上唇缘无突起 ,下唇中央中断 ,后部无突起 ,眼间隔稍隆起 ,眼间距为尾柄高 0 6~ 0 8倍 ,第一鳃弓内侧鳃耙 10~ 19,肠绕折 3个环 ,前背长为体长 71 1%~ 77 2 % ,体长为头长 4 6~ 5 5倍 ,偶鳍短圆 ,背鳍分枝鳍条 8根 ,胸鳍分枝鳍条 10~ 11根 ,腹鳍末端不达肛门 ,尾鳍高度向尾鳍方向不明显降低 ,尾柄起点处的宽小于该处的高 ,尾柄长为尾柄高 1 6~ 2 8倍 ,胸鳍长为胸腹鳍起点间距 4 7 5 %~ 6 3 5 % ,尾鳍内凹。本文列出了中国高原鳅属 5种铲状下颌种类的检索表 ,本新种可藉之与这些相似种相区别。
陈小勇崔桂华杨君兴
关键词:颊部下唇胸鳍腹鳍背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