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097)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段康民沈立新杨亮梁海华陈林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单胞菌
  • 6篇假单胞菌
  • 5篇铜绿
  • 5篇铜绿假单胞
  • 5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细菌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2篇抗生素
  • 2篇基因
  • 2篇分泌系统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递
  • 1篇四环素
  • 1篇突变体
  • 1篇缺失突变体
  • 1篇群体感应系统
  • 1篇外排泵
  • 1篇细胞
  • 1篇细胞间

机构

  • 7篇西北大学

作者

  • 7篇段康民
  • 3篇杨亮
  • 3篇梁海华
  • 3篇沈立新
  • 2篇陈林
  • 2篇张亚妮
  • 1篇张丹
  • 1篇马艳玲
  • 1篇李江波
  • 1篇赵兴艳
  • 1篇时莹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遗传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3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活性氧在细菌耐抗生素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惊人的速度蔓延,阐明抗生素导致细菌死亡内在机制,对提高抗生素药效以及寻找新型抗生素显得尤为迫切。近期研究表明,抗生素引起的细菌内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是导致细菌细胞死亡的关键原因。该文对ROS、SOS和细菌耐药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探讨,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遏制细菌感染和耐药性提供新的思路。
张亚妮段康民
关键词:抗生素耐药性活性氧SOS
铜绿假单胞菌中群体感应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群体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 system,QS)是一个依赖于细胞数量的基因调控系统。系统中的自诱导物(Autoinducer或AI)随细胞的数量增加而变化,当细胞数达到一定数量时,系统中的自诱导物达到一定的域值时可以与一类转录调节蛋白结合,开始诱导或抑制数量众多的基因表达,使细菌表现多细胞特性的群体行为。同时,群体感应系统受到许多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调节途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级联过程。此外,以群体感应系统为药物靶点来筛选新型抗菌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作者本人的工作及铜绿假单胞菌中群体感应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该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作用及其调控途径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
梁海华沈立新马艳玲段康民
关键词:群体感应系统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4
2010年
铜绿假单胞菌在人体内能引起严重的感染.由于铜绿假单胞菌高水平的内在性和获得性耐药性,使其引起的感染难以治愈.为解决该问题,弄清病原菌抗生素抗性的分子机制是一个关键.本实验构建了含有17000个铜绿假单胞菌转座突变株文库,并在LB固体平板上,用7种抗生素在最小抑制浓度(MIC)和1/2MIC条件下,筛选抗生素抗性发生变化的突变株.结果确定了43株转座突变株,每个突变株对至少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表现出增加3倍或降低1/2的表型.通过随机PCR和DNA测序,确定了这些铜绿假单胞菌突变体中转座子在基因组上的插入位点,确定了被破坏的基因.其中,9个是已知的与抗生素抗性相关基因,包括mexI,mexB和mexR;24个是以前未知与抗性相关的基因,包括一个菌毛合成基因pilY1,这个菌毛合成基因的破坏导致菌株对羧苄青霉素的MIC增加了128倍.此外,43个基因中有12个是功能完全未知的基因.这些基因的筛选鉴定有助于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中抗生素抗性的产生机制,这些基因或许可成为控制或扭转抗生素抗性的作用靶点.
陈林杨亮赵兴艳沈立新段康民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基因组
从进化谈细菌细胞间的群体感应信号传递被引量:5
2012年
传统观念认为细菌是一种个体的、非社会性的生物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菌可以产生化学信号并通过它们实现细菌间信息传递。细菌的群体感应调节系统(Quorum sensing,QS)调节着个体细胞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其表现出类似多细胞的群体行为。文章以近年来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为基础,在了解细菌间的信息传递系统的基础上,从进化角度讨论了QS系统的遗传产生过程,探讨了细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菌间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受到了环境中的营养物质的水平、温度、pH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者推测细菌信号传递系统的进化是受到环境条件以及基因交换、所在微生物群体变化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这也许有别于动植物这类的高等生物的进化过程。这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也就暗示:从长远来看,信息传递系统中的偷机者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暂时存在。
陈林杨亮段康民
关键词:信号传递进化
谷胱甘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及对四环素敏感性的影响
2009年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在肺部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用吸入GSH的方法来治疗肺囊肿性纤维化病(cystic fibrosis,CF)已进入临床实验.本研究结果表明,GSH可以改变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但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普遍认同的氧化压力无关.同时,GSH和它的氧化形式可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
张亚妮段康民
关键词:谷胱甘肽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四环素
铜绿假单胞菌中pmpR基因对Ⅲ型分泌系统的调节被引量:2
2012年
铜绿假单胞菌中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Ⅲ型分泌系统受群体感应系统Rhl系统的负调节,而喹诺酮系统(PQS)又正调节Rhl系统.前期的研究中我们获得了1个对PQS系统起负调控的调节子PmpR.综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探讨了pmpR基因与Ⅲ型分泌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T3SS中的相关基因exoS,exoT,exoY和exsD在pmpR基因突变体中的表达明显增强.EMSA实验结果表明,PmpR蛋白并不能与Ⅲ型分泌系统基因启动子相结合,说明PmpR对T3SS可能起间接调节.此外,PQS系统对Ⅲ型分泌系统也起负调节.由上述结果可知,pmpR基因不可能通过PQS系统来调节T3SS系统,其调节途径中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未知蛋白介导这种关系.
梁海华孔伟娜沈托段佳丽段康民
The effect of pmpR on the 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被引量:4
2012年
The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thogenicity.Previously,we reported that the uncharacterized protein PmpR could regulate pqsR,an important regulator in the quorum-sensing system,by directly binding to its promoter region.As the T3SS is controlled by the quorum-sensing system,here,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mpR and the T3SS.Our data showed that expression of the T3SS genes exoS,exoY,exoT,and exsD w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in a pmpR-deletion mutant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wild-type P.aeruginosa strain PAO1.Data from DNA mobility assays indicated that PmpR affects the T3SS indirectly.It is unlikely that PmpR controls the T3SS via the Pseudomonas quinolone signal(PQS) because the PQS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T3SS,while pmpR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PQS.The effect of PmpR on the T3SS seems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 PQS;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required to uncover the underlying regulatory pathways.
LIANG HaiHuaKONG WeiNaSHEN TuoDUAN JiaLiDUAN KangMin
关键词:分泌系统绿脓杆菌缺失突变体传感系统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中RND外排泵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细菌耐药性及其导致的抗生素疗效降低,是目前治疗细菌性感染所面临的最大难题.研究细菌内在和获得性耐药机制,寻找能够有效降低或消除细菌耐药性的化合物,对创建不产生抗性的新抗生素、提高现有抗生素的治疗效率、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十分重要且非常迫切的。
沈立新张丹时莹杨亮李江波梁海华段康民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RND细菌耐药性细菌性感染耐药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