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623011900)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蒋士君李江利郭淼淼焦伟欧阳林杰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河南省番茄溃疡病的发现与防治技术被引量:1
- 2011年
- 一、国内外番茄溃疡病的发生概况番茄细菌性溃疡病是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侵染所致的一种典型的种传维管束病害,病菌菌落米黄色,圆形,凸起,边缘光滑,黏稠,不透明。处于分裂期的番茄溃疡病菌在分裂后期,两个子细胞成V字形,革兰氏阳性,明胶液化能力弱。
- 郭淼淼李江利蒋士君
- 关键词:番茄溃疡病侵染维管束植株番茄溃疡病菌
- 利用电转化法构建烟草野火病菌的Tn5插入突变体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电转化法将含有kanr基因标记的EZ::Tn5转座子插入到烟草野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baci)的基因组中.结果表明,在电压为2 400 V条件下,供试的烟草野火病菌菌株SMX 006及WT4的电转化效率分别为0.8×103,4.2×103cfu.μg-1DNA.转化电压下降至1 800 V时,WT4菌株的转化效率也随之下降至1.64×103cfu.μg-1DNA.对转化子进行kanr筛选以及特异性PCR鉴定,表明Tn 5可以稳定地插入到受体菌的基因组中.对烟草野火病菌SMX 006的Tn 5插入突变体进行了多次致病性、运动性和胞外蛋白酶活性测定,从中获得了2个致病力明显减弱的突变株(H028,H029)、1个运动能力明显减弱的突变株(H028)、1个运动能力丧失的突变株(H029)、1个产胞外蛋白酶能力明显减弱的突变株(H046),以及1个胞外蛋白酶缺失的突变株(H045).
- 陈红李江利焦伟蒋士君
- 关键词:烟草野火病菌电转化
- 一种利用铁离子螯合剂恢复丁香假单胞菌菌落荧光的方法被引量:3
- 2012年
- 丁香假单胞菌产生的荧光色素是一种具有毒性功能的致病性因子,也是细菌鉴定和分类的重要依据。测定了基本培养基不同组分的浓度对丁香假单胞菌荧光色素产生能力的影响,并比较了几种金属离子螯合剂对恢复丁香假单胞菌荧光物质合成能力以及细菌生长能力的影响,旨在找到恢复丁香假单胞菌在常规培养基上合成荧光色素的方法。结果如下:①丁香假单胞菌荧光色素的合成能力主要受培养基中铁离子浓度的影响,而与眎蛋白胨,以及K2HPO4、MgSO4的浓度均无关;②0.05 g/L的螯合剂8-羟基喹啉可使丧失荧光物质合成能力的丁香假单胞菌恢复产生荧光,恢复的荧光物质合成可以被铁盐(FeCl3)逆转;但同时8-羟基喹啉对细菌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③其他金属离子螯合剂,如柠檬酸(C6H8O7.H2O)、酒石酸钠(Na2C4H4O6)、磷酸三钠(Na3PO4)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均不能恢复丁香假单胞菌产荧光色素。该结果表明在KB培养基中添加螯合剂8-羟基喹啉(0.05 g/L)可以使丁香假单胞菌恢复荧光物质的合成能力。
- 刘欢欢焦伟乔保明董宁禹蒋士君
- 关键词:丁香假单胞菌8-羟基喹啉
- 河南省番茄溃疡病的发现与分子确诊被引量:5
- 2011年
- 2009-04在河南省中牟县番茄保护地内发现疑似番茄溃疡病病株,对来自发病植株及其根围土壤的20种细菌性分离物进行了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分析,初步确定其中出现最频繁的一种分离物J16为番茄溃疡病菌,将其人工接种时能够诱发出溃疡病症状.利用番茄溃疡病菌的16S-23S rDNA ITS序列特异性引物(ITS1/ITS2)和毒性基因特异性引物(CMM5/CMM6)进行的PCR联合分子鉴定表明,分离物J16的基因组中能扩增出与预期一致的420 bp与614 bp的目标片段.对扩增出的ITS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ITS序列的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J16菌株属于CMM亚种,而与同种的其它4个亚种亲缘关系较远,但与已知CMM菌株又有所区别.至此,确定该保护地番茄病害为番茄溃疡病,在河南省是首次采用分子方法鉴定该病害.研究还表明,基于ITS和毒性基因的PCR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特异地鉴定番茄溃疡病菌,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103cfu.mL-1菌体.
- 李江利欧阳林杰郭淼淼蒋士君
- 关键词: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