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3)

作品数:386 被引量:3,039H指数:27
相关作者:吴光远王定锋李慧玲曾明森王庆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5篇农业科学
  • 10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9篇生物学
  • 25篇理学
  • 12篇经济管理
  • 5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9篇茶树
  • 53篇茶园
  • 37篇茶叶
  • 28篇小绿叶蝉
  • 28篇红茶
  • 26篇绿茶
  • 25篇茶树品种
  • 23篇农药
  • 23篇茶尺蠖
  • 23篇尺蠖
  • 22篇香气
  • 19篇假眼小绿叶蝉
  • 17篇土壤
  • 15篇生化成分
  • 13篇克隆
  • 12篇白僵菌
  • 11篇色谱
  • 11篇茶园土壤
  • 10篇球孢白僵菌
  • 9篇生物学

机构

  • 94篇中国农业科学...
  • 92篇福建省农业科...
  • 43篇湖北省农业科...
  • 33篇浙江大学
  • 30篇杭州市农业科...
  • 2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6篇福建农林大学
  • 16篇重庆市农业科...
  • 13篇广东省农业科...
  • 10篇湖南农业大学
  • 10篇四川省农业科...
  • 9篇四川农业大学
  • 9篇云南省农业科...
  • 8篇湖南省农业科...
  • 7篇广东省农业科...
  • 6篇丽水市农业科...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浙江工商大学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51篇吴光远
  • 51篇王定锋
  • 46篇李慧玲
  • 40篇曾明森
  • 36篇王庆森
  • 32篇龚自明
  • 30篇袁海波
  • 28篇刘丰静
  • 27篇张辉
  • 27篇江用文
  • 24篇滑金杰
  • 24篇余继忠
  • 24篇黄海涛
  • 21篇郑鹏程
  • 20篇滕靖
  • 19篇高士伟
  • 18篇王胜鹏
  • 18篇叶飞
  • 18篇王雪萍
  • 17篇龚淑英

传媒

  • 44篇茶叶科学
  • 23篇茶叶学报
  • 21篇福建农业学报
  • 2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8篇浙江农业科学
  • 17篇茶叶科学技术
  • 15篇茶叶
  • 13篇广东农业科学
  • 12篇中国茶叶
  • 9篇浙江大学学报...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9篇茶叶通讯
  • 8篇食品工业科技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8篇西南农业学报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分析化学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10篇2020
  • 21篇2019
  • 27篇2018
  • 43篇2017
  • 58篇2016
  • 54篇2015
  • 64篇2014
  • 53篇2013
  • 38篇2012
  • 15篇2011
3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田县茶园土壤和茶叶中锌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采集了大田县25份茶园土壤样品及相应的茶叶样品(一芽二叶),分析了茶园土壤和茶叶锌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田县茶园土壤全锌含量为60.1~210.0 mg·kg^(-1)(均值106.1 mg·kg^(-1)),高于福建省土壤全锌含量背景值(87.7 mg·kg^(-1));土壤有效锌含量为0.8~10.9 mg·kg^(-1)(均值为3.8 mg·kg^(-1)),约有20%土壤样品低于高产茶园土壤有效锌临界值(2.0 mg·kg^(-1));锌活化率1.1%~5.7%,均值为3.3%。供试茶叶锌含量为60.0~96.1mg·kg^(-1)(均值为73.0mg·kg^(-1)),明显高于我国茶叶锌含量的平均值(40.6mg·kg^(-1)),均达到了天然富锌茶标准。茶园土壤全锌与土壤有效锌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茶叶锌富集系数与土壤全锌、有效锌和锌活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它理化性质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总体而言,大田县茶园土壤全锌和有效锌含量丰富,茶叶中锌含量达到了天然富锌茶标准,具备开发天然富锌茶的潜力。
王峰陈玉真单睿阳臧春荣陈常颂尤志明余文权
关键词:茶园土壤锌含量有效锌影响因素
精揉机在毛尖绿茶做形工艺中的应用
2016年
探讨了60k-s精揉机在毛尖绿茶做形工艺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毛尖绿茶精揉机做形最佳参数为含水率24%、炒制时间20 min、加压时间10 min,做形品质优于传统手工和理条机做形,且产能分别为手工、理条机的10倍和6倍。
郑鹏程滕靖王胜鹏高士伟王雪萍叶飞郑琳刘盼盼龚自明
广东英德茶区蜘蛛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蜘蛛是茶园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天敌群落。为了了解英德茶区不同生境管理对蜘蛛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选择小乔木生境茶园(Ⅰ)与常规生产茶园(Ⅱ),采用拍打法与陷阱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样。结果表明:茶园Ⅰ共采集到蜘蛛1 551头,隶属于16科、40种,蜘蛛物种丰富度、多度明显高于茶园Ⅱ;两类茶园蜘蛛优势种以草地鼬蛛的个体数最多(占16.39%),其中茶园Ⅰ优势种的种类和个体数相对较多;此外,多样性指数中,茶园Ⅰ与茶园Ⅱ达到显著差异(P<0.05);优势度指数中,则茶园Ⅱ数值较高。由此可知,茶园生境结构植物丰富,人为干扰少,有利于改善天敌栖息环境,保护蜘蛛种类多样性。
黎健龙黎华寿黎秀娣刘杰李家贤唐颢唐劲驰
关键词:蜘蛛群落多样性
茶树叶绿体DNA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探究茶树叶绿体DNA(chloroplast DNA,cpDNA)的提取方法,本研究采用改进的高盐-低pH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法提取cpDNA。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cpDNA经分光光度计检测,A260/A280值在1.80~1.90,高盐-低pH法提取的cpDNA产率为0.65μg/g,Percoll密度梯度法提取的cpDNA产率为0.07μg/g。提取的cpDNA经PCR检测,均能扩增出目标片段,但高盐-低pH法效果更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茶树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功能等方面奠定基础。
陈春梅陈亮
茶树品种中茶108引种比较试验被引量:1
2016年
对恩施茶区引种中茶108[Camellia sinensis(L.)O.Ktze.cv.Zhongcha 108]后茶树的栽培特性、物候期、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恩施茶区,中茶108比对照品种龙井43(C.sinensis cv.Longjin 43)萌发期较早,产量高,需肥量小,抗茶饼病,适制性、适应性也强。中茶108适制名优绿茶,适宜在恩施茶区推广种植。
罗鸿张强崔清梅梁金波张新华张具权
关键词:引种
茶树钙调素基因CsCaMs的克隆及其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钙调素(CaM)是植物钙离子信号通道的主要参与者,参与低温胁迫下多种植物的抗寒生理作用。本研究根据钙调素基因相关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借助RACE-PCR技术,获得CsCaM1和CsCaM2两条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T238971和KT238972,长度分别为693 bp和841 bp,均包含45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49个氨基酸,两条氨基酸序列仅一个氨基酸有差异,且均含有4个植物CaM家族的共同特征手型结构EF(EF-han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CsCaMs在茶树低温胁迫下各种处理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CsCaMs无组织表达特异性,低温胁迫处理和CaCl2均能诱导CsCaMs的表达,而钙调素拮抗剂W7与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Cl3则会抑制其表达。本研究结果对阐明茶树抗寒性的分子机理有一定理论意义,为茶树的抗寒性育种提供参考。
黄玉婷钱文俊王玉春曹红利王璐郝心愿王新超杨亚军
关键词:茶树钙调素低温胁迫
43个福建省茶树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为了解福建省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从3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23对,对43个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选取扩增条带少、多态性较高的7对SSR引物构建茶树品种指纹图谱。聚类结果表明,43个茶树品种可聚成10个类群,遗传距离最远的品种是‘八仙茶’,距离最近的品种是‘福鼎大毫茶’与‘九龙大白茶’;福建省选育的乌龙茶品种比绿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同时来源于共同亲本的品种表现出较高的相似系数,聚为一类;来源地相同的品种也因有较高的相似系数而聚为一类;地理距离越远的品种,遗传距离也越大。这为茶叶生产选种和茶树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陈志辉单睿阳游小妹林郑和钟秋生陈常颂
关键词:茶树SSR分子标记指纹图谱
茶叶挥发物对白斑猎蛛觅食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探明茶树叶片挥发物在白斑猎蛛(Evarcha albaria)选择觅食斑块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其猎物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取食对茶树叶片挥发物释放的影响,同时利用蜘蛛行为观测平台研究了白斑猎蛛在不同味源侧(觅食斑块)的活动行为。结果表明,未损伤叶片(对照)仅释放出微量挥发物,而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取食后的茶树叶片释放出14种挥发物;雌、雄蛛在进入处理味源(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后的茶树叶片)侧和对照侧的初次选择及进入频次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相比,雌、雄蛛在虫害处理叶片中的停留时间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取食诱导了茶树叶片挥发物的释放,而挥发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造成了白斑猎蛛在不同味源侧停留时间的差异。
王国昌孙晓玲蔡晓明陈宗懋
关键词:假眼小绿叶蝉固相微萃取
茶园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技术模式与实施方案制订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依据生态调控理念和示范推广经验制订了"主动预防、温和调控和高效应急"为内容的生态调控技术模式,据此制订了程式化的生态调控实施方案,为生产基地制订生态调控实施年历提供参考。
曾明森王庆森刘丰静
关键词:生态调控
绿茶多糖的乙酰化修饰及其清除自由基、NO_2^-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探讨乙酰化修饰对绿茶多糖清除自由基、NO-2活性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乙酰化修饰的最佳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取乙酰化绿茶多糖,对其修饰前后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NO-2体外清除活性进行比较,并进行不同取代度的乙酰化茶多糖进行自由基及NO-2的清除作用实验,考察清除活性与取代度之间的关系。实验所得到乙酰化修饰最优条件为:茶多糖质量(g)与乙酸酐体积(m L)比为1∶40,保温时间4h,反应温度为30℃,乙酰化绿茶多糖最大取代度为0.337,乙酰化绿茶多糖对O-2·、·OH和NO-2体外清除活性最大提高率分别为32.06%、36.96%,55.99%,随着取代度的增大,O-2·、·OH及NO-2的清除活性均增大。研究证明乙酰化修饰能够提高绿茶多糖自由基、NO-2清除活性,且取代度与清除活性有关。
梁少茹肖霄肖斌
关键词:乙酰化自由基亚硝基清除活性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