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95A2-7)
-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5
- 相关作者:莫锡君熊丽陆琳王继华杨明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大花香石竹生长点脱毒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通过3组不同天数的热处理,分别解剖茎尖和生长点分生组织进行脱毒培养。各培养单株在电镜负染色法、DAS-Elisa检测法、指示植物法3种病毒检测方法结合检测后得出:38℃热处理29d后解剖0.1~0.2mm的生长点较易获得香石竹脱毒苗。香石竹生长点脱毒与茎尖脱毒相比,生长点脱毒更容易脱除香石竹病毒。
- 王丽花苏艳杨秀梅张璐萍莫锡君
- 关键词:生长点脱毒技术
- 香石竹尖孢镰刀菌PCR检测被引量:10
- 2004年
- 采用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PCR)技术检测香石竹尖孢镰刀菌纯培养和香石竹样品,并用分离培养技术加以验证。结果表明,PCR能特异地检测出所有16个香石竹尖孢镰刀菌菌株,并证实了昆明地区的香石竹尖孢镰刀菌为2号生理小种。PCR与分离培养技术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总体上PCR检测阳性率稍高于分离培养检测的发病率。PCR能检测出接种7d后香石竹病原菌,而观察病症需20d。该项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香石竹种苗的检测和病害流行学研究。
- 王继华陆琳唐开学
- 关键词:PCR生理小种
- 香石竹辐射诱变材料和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以4kR的60Co-γ射线照射香石竹栽培品种兰贵人的生根苗和未生根插条,被照射的植株材料基部用0、1cm和2cm厚的铅板屏蔽,以研究香石竹的辐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屏蔽对生根苗的定植成活率无影响,但是影响未生根插条的生根率,屏蔽和不屏蔽的生根率分别为60%和5%;诱导产生的突变频率在两种处理材料之间和屏蔽与不屏蔽之间无明显差异;产生6种花色变异类型,花色突变频率达4%。
- 莫锡君熊丽桂敏蹇洪英吴旻尹桂芬
- 关键词:诱变材料香石竹Γ射线照射突变频率定植成活率生根苗
- 香石竹品种的RAPD标记被引量:18
- 2004年
-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 ,选用 4个随机引物 ,对 87个大花型香石竹品种总DNA进行随机扩增。 4个引物均得到了稳定的RAPD图谱。扩增出的片段分子量在 5 0 0~ 4 30 0bp之间 ,每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在 8~ 12条之间 ,共扩增出 2 113个条带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条带数为 9 5条。根据DNA谱带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 ,对 87个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 ,分为 10个组群 ,组群间差异较大 。
- 苏友波林春毛静莫锡君杨明
- 关键词:香石竹RAPD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 香石竹不同品种对镰刀菌枯萎病的抗性评价被引量:18
- 2005年
- 连续2年以土壤接种方法对30个香石竹品种进行田间镰刀菌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品种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30个品种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其中高抗品种占所鉴定总数的16.7%,中抗占40.0%,中感占13.3%,高感占30.0%。在所有鉴定的品种中,红色品种抗性较低,70%属感病品种;复色品种抗性较高,89%为抗病品种。依相对抗性指数,两个年度间的相对抗性无显著差异,鉴定结果可靠,建议将此方法作为我国香石竹对镰刀菌枯萎病田间抗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 王继华熊丽瞿素萍陆琳莫锡君
- 关键词:抗病性鉴定
- 大花香石竹多倍体育种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对102个大花香石竹品种的染色体倍性进行鉴定,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品种分别占77%、6%和17%,当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马斯特、达拉斯和卡曼(具有大花苞性状)都是二倍体品种,71%的四倍体品种为花边复色类型。初步认为部分香石竹四倍体栽培品种是远缘杂交的后代。通过用秋水仙碱处理香石竹品种马斯特的试管苗,获得两株四倍体植株,其花蕾直径增大,而节间变短。
- 莫锡君桂敏瞿素萍熊丽杨明
- 关键词:香石竹多倍体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