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AIA11155)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立平董江华江淑玲陈向明王倩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石河子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两难空间的教师专业身份建构——中国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案例分析
- 2016年
- 行动中的人们常会遭遇两难情境,教师的工作尤其要经常通过抉择,与不同的价值和行动主体进行对话、协商。尤其是身兼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二任于一身的中小学教师,会面临学科教学的专业性与学生教育的社会性之间的张力。教师如何在两难空间中做出合理选择,对于自己的专业身份、社会文化意涵有个人的建构意义。
- 张立平
- 关键词:教师身份认同社会文化视角
- “反映的实践者”如何“在行动中反映”——舍恩专业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被引量:6
- 2013年
- 舍恩对已有专业教育模式的缺陷进行反思,以实践中专业工作者的真实案例为原型,探寻成功的实践者的工作体现出来的知识本质。"反映的实践者是何种样貌?""行动中反映"的结构是怎样的?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及深入展开奠定了舍恩思想大厦的基石。其思想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有重要启示。
- 董江华
- 关键词:教师教育
- 社会文化视角下教师同情心践履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有同情心的教师是培养学生同情心的关键因素。教师同情心的践履不是一味地表达和展示自己的同情,一个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会在真正共情和理解的基础上,把自己对孩子的同情心用巧妙的策略化在具体的行为中。本文以一位数学教师十几年如何对待学困生为个案,揭示了该教师在同情心践履中,无不渗透着绵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恕之道"、"絮矩之道"等以求"和"的观念,体现其"用心灵关注心灵"的理念。研究发现:"忠""恕"之道才能使教师及时回应学生的呼唤与达成对学生的真正的关心,教师同情心践履通过"中庸之道"走出各种两难困境。同时,其同情能力和同情心是在文化与制度环境的塑造和与之抗衡之中得以生长,此过程中还蕴含了教师本人的学科理念及本人深层自我实现的需求。
- 江淑玲陈向明
- 关键词:同情心践履社会文化视角
- 对话《礼记·学记》
- 2014年
- 《礼记·学记》作为人类文明史的“轴心期”形成的教学论专著,为民族教育教学传统奠定了基石。在以往对这部著作进行背景考证、文字训释、思想阐释的研究基础上,从教学是师生交互性的实践活动这个视角与它展开对话,就会发现,《礼记·学记》总结了如兴艺乐学、喻教为善、教学相长等教学经验。它们对今天的教学实践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 王倩
- 关键词:《礼记·学记》教学实践
- 拓展性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视角与实践意涵被引量:7
- 2014年
- 为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文章以北京市H中学为例,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该校教师自我导向的专业学习,以及教师在交流理解、公开问题、共同学习、相互合作,从而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作为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形式,"拓展性学习"源于活动理论,对于共同体的跨越最近发展区、跨界、形成性干预和新手教师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 张立平
-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拓展性学习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