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1362)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王保安俞志坚徐世昌周玉龙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突出症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1篇镇痛
  • 1篇入路
  • 1篇注射
  • 1篇注射治疗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分析
  • 1篇后入路
  • 1篇靶点
  • 1篇靶点注射
  • 1篇臭氧
  • 1篇臭氧治疗
  • 1篇穿刺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俞志坚
  • 2篇王保安
  • 1篇周玉龙
  • 1篇徐世昌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经皮臭氧靶点注射治疗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估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36例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介导下从背部棘突旁开约1~2 cm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穿刺到达椎间盘内,臭氧注射于椎间盘、突出髓核及患侧硬膜外间隙神经根周围。椎间盘及突出髓核内医用臭氧浓度为40~50μg/ml,神经根旁医用臭氧浓度为30μg/ml。结果 36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术前平均下肢根性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34±1.62)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平均为(61.75±12.44)分;术后6个月随访VAS评分平均为(3.97±0.53)分,ODI评分平均为(38.28±7.76)分;术前及术后VAS及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按照ODI评分区段分布,5例达到优,21例达到良,7例可,3例差,总优良率达72.2%。15例共注射臭氧2次,13例(86.7%)取得优良疗效。全部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腰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注射准确、疗效好,可作为备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俞志坚王保安罗文志
关键词:臭氧靶点注射疗效
经后、侧后入路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疼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对比研究经后、侧后入路穿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果。方法 253例满足研究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后入路(A组,136例)及侧后入路(B组,117例)途径穿刺病变椎间盘并注射医用臭氧。前者注射位置为盘内、突出髓核内及突出部神经根周围,后者注射位置为盘内及椎间孔附近椎旁间隙。术前和术后3个月收集调查问卷和/或通过电话调查完成所需数据采集。主要数据包括下肢根性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SF-36量表评分及其手术前后的改变,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253例患者均按预想成功实施臭氧注射治疗。两组患者除手术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长短、椎间盘突出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三方面考察,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治疗效果(P=0.000),而手术前、后VAS及ODI评分改变,A组明显大于B组(均示P=0.000),SF-36量表评分中躯体疼痛(BP)维度变化A组明显大于B组(P=0.018)。治疗优良率A组为90.4%,B组为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且A组的显效率为41.9%,B组为27.4%。疗效优良的患者疼痛消退至VAS评分5以下的平均时间A组[(15±5)天]小于B组[(19±11)天](P=0.001)。结论相对于侧后入路穿刺途径,后入路穿刺途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镇痛效果较高,疼痛减轻程度较大,疼痛消退速度较快,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俞志坚周玉龙罗文志王保安徐世昌
关键词:穿刺途径镇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