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C720004)
-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其学姜海龙孙玉霞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主体性:人生存之重要维度
- 2008年
- 针对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主体主义的诘难,我们认为,主体性是无法消解的,人的生存需要主体性.主体性是人的生存、自由和解放的力量,是现代人生存的一个重要维度,是人的本性及其实现的理想状态.同时,本文结合图海纳的"主体政治"观进一步分析了主体性对于"我们共同生存"的重要意义.
- 孙玉霞张其学
- 关键词:主体性
- 从二分思维到间性思维:构建平衡的文化生态被引量:10
- 2010年
- 二分思维是一种对立性思维,它忽视或掩盖二分双方的互动和勾连,将二分的双方对立化了。在间性思维中,不再有主客的对立和隔绝,间性思维主张接纳他者、客体,把他者、客体当作与自我、主体一样的平等的伙伴。间性思维首先是一种关联性思维,关联他者意味着承认每一个人都有按照他自己的价值和计划行动的权利,表达了主体之间的沟通性,抛弃同质化和对差异的否定态度。间性思维也是包容性思维,包容性内在地蕴涵了差异性,包容对差异的尊重,也就是对多元性、多样性的尊重。要关联他者、包容他者,必须要解放他者,要敞开心扉、彼此开放,要相互信任,主体双方要努力在对方身上寻找有利于自己的互补点。主张超越二分思维,走向间性思维,其目的在于构建平衡的文化生态。
- 张其学
- 关键词:文化生态
- 权力主体:文化殖民的基础和源泉被引量:2
- 2010年
- 从权力的角度考察殖民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权力主体是文化殖民的基础和源泉。西方之所以能对东方实施文化殖民,就在于西方是一个权力主体。正因为西方具有权力,它才能够"表述"、"建构"、"妖魔化"东方,才能够以其普遍性和主体性的知识身份"客体化"、"他者化"、"东方化"东方。表述、知识与权力具有实质性的关系。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后殖民主义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批判,要求尝试重新肯定东方知识的价值,拒绝把西方文化特权化、普遍化,指出西方的知识与文化在提出普遍性要求时,从来没有考虑东方世界的知识以及自己对于东方世界的无知。这些批判包含着某些合理因素。
- 张其学
- 关键词:权力主体文化殖民权力文化霸权
- 对几种典型权力观的评析——兼论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被引量:8
- 2008年
- 在当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权力视角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但人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又是歧义丛生的。文章比较系统地梳理、评析了关于权力的七种典型观点:权力的力量(能力)说、权力的资源说、权力的关系说、权力的结构说、权力的"眼睛"说、权力的媒介说、权力的硬软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
- 张其学
- 关键词:权力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 主体性的式微与文化霸权的解构被引量:4
- 2010年
- 文化霸权问题与主体性问题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文化霸权问题不仅是在主体性式微的背景下凸显的,其中也内在地蕴含了主体性问题,从主体性角度解构文化霸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后现代主义对主体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在主体性式微时代崛起的后殖民主义接过了后现代主义的衣钵,在质疑、讨伐主体主义的二元论、本质主义等观念的基础上,从主体性批判的角度对文化霸权进行了犀利的分析和无情的解构。
- 张其学姜海龙
- 关键词:主体性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霸权
- 文化霸权的主体中心主义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文化霸权与主体中心主义具有内在的关联,后者是前者得以实施的主体性根源。主体中心主义不仅假设了主体与客体的优劣,还认定了主体对客体同化、统治、殖民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在主体中心主义的视野中,主体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拯救客体,帮助其取得进步,实现现代化。在文化殖民的自始至终,主体中心主义一直在为其辩护,证明其合理性,并为其一路高歌猛进摇旗呐喊、鸣锣开道。
- 张其学
- 关键词:文化霸权
- 对话本身就是意义
- 2009年
- 对话存在于主体间的相互关联中,体现出关联性,它是与"独白"相对的。"独白"的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是排斥他者的逻辑,正确理解对话,关键就在于妥善地处理好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当然,对话并非为了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寻求"一致性",相反,对话是为了"差异"和"谅解"。从归根结底意义上讲,对话乃是一切存在的前提,是任何具体存在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条件。易言之,对话绝非理由和动机,更不是手段和目的,对话本身就是意义。
- 张其学
- 关键词:自我他者
- 自我与他者的二分:文化殖民的哲学理据被引量:4
- 2010年
- 张其学
- 关键词:文化殖民理据思维模式人文社会科学
- 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被引量:13
- 2009年
- 文化安全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文化安全的视域下重新省思民族传统文化,理清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的关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民族精神、身份认同、国家软实力和文化生态等视角较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的关系,以期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安全问题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我们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维度如何积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 张其学
-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国家软实力文化生态